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法华经:法华文字不住相 随取一句都是指向一心三藏(24)

句子大全 2023-06-07 07:19:01
相关推荐

今天看到一首诗:

儿时仰星光,举手若能摘。

于今七尺高,天高不可即。

这是杜随写的《杂诗》。诗中的情感大概许多人都经历过。虽然随业报而来的人身并不清净,但少年心往往要相对干净一些。成年人想的事多了,心地浑浊中离星空也就远了。要想恢复清净,自然还是无分别中不住相见。

继续边读边读《法华经》。

【尔时四部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侯罗伽等大众,见舍利弗于佛前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心大欢喜。踊跃无量,各各脱身所著上衣以供养佛。】

听闻了舍利弗的未来成佛授记,四众弟子、天龙八部等大众皆踊跃欢喜起来。因为舍利弗能成佛,就说明一切众生皆能成佛,其中也包括他们自己。于是,他们“各各脱身所著上衣以供养佛”。

这里的“脱衣”,是表示灭除相见;“供佛”,表示灭除一切相见,回归一切法的顶相。大众此举,表明他们已经理解了不染相见的真谛。

【释提桓因、梵天王等与无数天子,亦以天妙衣、天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等,供养于佛。所散天衣住虚空中而自回转。诸天伎乐百千万种,于虚空中一时俱作,雨众天华。而作是言:佛昔于波罗奈初转法轮,今乃复转无上最大法轮。】

忉利天主释提桓因、诸梵天王等,以及无数天子,亦以天妙衣、天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等供养于佛。文中的三种事相,实则皆是传递一心三藏的妙法。

“所散天衣住虚空中而自回转”,所散天衣在虚空中显现而又消散在虚空,这是比喻自性真觉中(空如来藏)一切法生灭如幻。众生如果有这样的觉悟,就是空有无二,性相如一的般若智慧。

“诸天伎乐百千万种,于虚空中一时俱作”,诸天伎乐等是比喻世间的种种六尘。六尘在虚空显现,比喻一切法都是自性真心的流露(不空如来藏)。种种声在虚空中作,离开虚空,声归何处呢?可见一切法皆是众缘和合的幻相。

“雨众天华”,众多天华从虚空中如雨般地落下,比喻一切法从真如自性中而来(空不空如来藏),此起彼伏,相续不断。

一个供养佛的心念,显现出三种神变相,这就是一心三藏,虽然说三藏,其实为一心,一心从根、尘、识三个方面的显现。佛的一心三藏是三轮体空,真觉,尘净,无分别识。凡夫的一心三藏是:迷失真觉、以妄觉为真性,染着于尘相,识中分别攀缘。

接着诸天子说:“佛昔于波罗奈初转法轮,今乃复转无上最大法轮。”这是什么意思呢?

正因为佛的一心三藏是三轮体空,故而佛能随宜说法。佛过去在波罗奈城的鹿野苑随小乘人根性初转法轮,讲四圣谛。如今在法华会上,二乘众生根性成熟了,就能将初转法轮以来所讲的二乘法点破,演绎到一佛乘最究竟处。

这就好比学习朱自清的散文《春》。小学生和大学生都学此文,根据受学者的根性,教师讲说的浅深是不同的。此句再次点明了“没有三乘法,只有一佛乘”的道理。

此句浅显明白,但在此法华会中,为何总是以种种方式,一而再、再而三的宣说呢?这是因为,道理虽然明白,但对住相众生来讲,做到却很难。比如,他总要住在法门相上,分别法门的高下,真伪,纠结到底修净土还是修禅宗,还是修某某法门。

如果他真的明白了佛所讲的一切法都是随宜所说的一佛乘,就会专注在成佛这件事上,思维佛的“指月”,而不是把力气浪费在这种是非分别上,白白纠结苦恼。

【尔时诸天子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昔于波罗奈,转四谛法轮,分别说诸法,五众之生灭。今复转最妙,无上大法轮,是法甚深奥,少有能信者。我等从昔来,数闻世尊说,未曾闻如是,深妙之上法。】

诸位天子亦以偈言重新宣说了这个法义,他们说:“世尊昔日在波罗奈这个地方转四谛法轮,分别说苦谛、集谛、灭谛、道谛等法,说色、受、想、行、识五蕴在众缘聚散下的生和灭。现在又转最妙的无上大法轮,这个法非常深奥,很少有能相信的人。我等从往昔以来,多次闻世尊说法,从来没有听到这样深妙的无上大法。”

此句“是法甚深奥”,“深”到什么程度?一切法的顶相;“奥”到什么程度?超越语言和意识,不可思议,无法言说。

此句“深妙之上法”,如何“深”?灭掉妄觉,从真觉中来。如何“妙”?一切法真如中来,皆是自性的显现。如何“上”,超越一切分别,为最上。

法华文字就是这么有意思,随取一句,都是一心三藏。

【世尊说是法,我等皆随喜。大智舍利弗,今得受尊记。我等亦如是,必当得作佛。于一切世间,最尊无有上。佛道叵思议,方便随宜说。我所有福业,今世若过世。及见佛功德,尽回向佛道。】

诸天子从授记舍利弗作佛,见到了自己必当作佛,随之而生欢喜。他们已经明白了佛道都是随宜众生的方便说,誓愿将自己所作的一切福业以及见佛功德,全部都回向无上佛道。

如何将所作福业回向无上佛道呢?不住福报相,就是回向无上佛道。执着福报相,则是回向无明烦恼道。

助人是福业。有的人助人后,就住在了于人有恩相上,对方行事稍不如自己的意,就会指责对方,给自己和对方平添无明烦恼。比如,世间人常有的思维模式是:我对你这么好,你就应该也对我好,否则就是不懂得报恩。这种挟恩义而要求对方,如果要求太过分或者太不合理时,往往容易把恩缘转化为恶缘。这就是执着福报相,回向无明烦恼道。

助人而不住助人相者,自然亦不会以恩义而要挟对方。这是自己的解脱,亦是对方的解脱。助人者、受助者,彼此没有任何纠结的回向,就是回向佛道。而且人在没有恩义负担时,反而更容易实现彼此的良性互动。

如何将“见佛功德”尽回向佛道呢?见到一切法,不着诸法之相,就是见佛功德尽回向佛道。

有的人梦见佛了,心里高兴得不得了,仿佛自己成佛了一样。梦中见佛是善境界,不能作圣解。如果因此着在此善境界相上,就会着魔。“魔”字上麻下鬼,意思是住在无明鬼相中麻木了,根本不知道出离相见。

【尔时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我今无复疑悔,亲于佛前得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这时候舍利弗对佛说:“世尊,我亲身于佛面前得到无上正等正觉的授记。如今没有任何疑惑懊恼了。”这说明,舍利弗的心结已经完全打开了。

菩萨自度度人、自觉觉他。舍利弗接下来,就是代众生请法。他说:

【是诸千二百心自在者,昔住学地,佛常教化,言我法能离生老病死,究竟涅槃。是学无学人,亦各自以离我见及有无见等,谓得涅槃。而今于世尊前,闻所未闻,皆堕疑惑。善哉世尊,愿为四众说其因缘,令离疑悔。】

“这一千二百得到心自在的无学比丘,昔日在有学地学佛时,佛常常教化他们,说佛法能离生、老、病、死,证得究竟涅槃。而这些有学、无学的行人都依各自的妄见,有的以离我见为涅槃,有的以离有无见为究竟涅槃,等等。而今他们在世尊面前听到这个过去从来没有说过的法,皆堕在疑惑网中了。善哉世尊,愿您为四众宣说其中的因缘,令他们离开疑惑懊恼。”

“离我见”是从觉性上说的,不住在我相中,离开了我之妄见。《楞严经》二十五圆通中,从六根证圆通者就是离我见者。但离我见只是灭掉相见的一个次第,并非是究竟涅槃。

“有无见”是从尘性上说的,离开了尘性之有无的分别见。《楞严经》二十五圆通中,从六尘证圆通者就是离有无见者。但离有无见只是灭掉相见的一个次第,并非是究竟涅槃。

《金刚经》说灭掉四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离我见”是无我相,离有无见是“无人相”,四相中只灭掉了一相,故而不能说是究竟涅槃。

离我见、离有无见者证得阿罗汉,如果他们住在此地以为是究竟涅槃,就不能增进。他们就好比是登山者,才登到半山腰就以为是山顶了。由于住在此妄见上,他们很难回小向大继续增进修行,更别说究竟成佛了。

阿罗汉们产生疑惑,这是很好的事情。他们都没有增上慢的习气,疑惑能动摇他们的先前妄见执念,为灭掉妄见、增进道业创造条件。

而对于这些有学、无学的行者们,有的可能还是初次听闻此不住相之法,也有种种疑惑,如今舍利弗代为请法,佛陀将如何为他们宣说因缘,令他们离开疑悔的呢?请看下回分解。

譬喻品第三(24)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