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公文写作技巧汇编65篇31万字(值得收藏)

句子大全 2023-06-08 05:21:01
相关推荐

目 录

1.走出“为文而文”的误区… 1

2.总得写出些“道道” 6

3.整理领导讲话录音“十五字诀” 10

4.增强文字材料思想性的方法和技巧 12

5.怎样写经验材料 17

6.机关办文要把握“七气” 20

7.议论文提出论点的十种方法 23

8.一位县委书记教你如何“搞“出好材料 28

9.市委书记在办公室业务工作培训班上作的辅导报告(讲课) 33

10.一个省委大笔杆文字写作的“十悟”(讲课) 49

11.跟东风学如何表态… 55

12.叙事 辅政 鼎新浅议机关文字工作的三重境界… 57

13.修改文章病句的23种方法… 59

14.修改病句“四大方法,十项注意” 69

15.信息写作技巧、案例、点评和解析(讲课) 76

16.湖北新省长的这篇讲话值得认真学… 91

17.新版《标点符号用法》中应注意的几个细节… 99

18.写解决措施的一些思路 102

19.写总结不妨有点历史眼光 107

20.写好会议纪要应注意把握的几个问题 110

21.写好公文与炒好菜都需要的几条素质 113

22.想少写错别字离不开这五点 115

23.文稿起草“八步法” 118

24.公文修改五例 123

25.统分结合法在公文写作中的功能和具体运用 126

26.浅谈机关文稿写作的功能 130

27.提高写作水平的5个好方法… 134

28.提高公文质量离不开仨字——“思”“细”“改” 135

29.谈怎样写好领导讲话稿(讲课一) 138

29.谈怎样写好领导讲话稿(讲课二) 148

31.谈公文写作的思维方式 169

32.述职报告与总结辨析 173

33.在市委办公厅新调入人员培训班的讲话 178

34.省委政研室主任二十年文字工作真经 183

35.如何用5分钟大幅提升一篇公文质量和水准… 187

36.如何修改校对领导讲话稿 190

37.如何写出让领导满意的文稿 193

38.如何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讲话稿 196

39.充分研究人 深入研究事 起草领导讲话稿的一些体会(讲课一) 199

40.让领导满意 让听众满意 起草领导讲话稿的一些体会(讲课二) 204

41.浅谈运用逻辑划分规则解决层次标题混乱问题 209

42.浅谈如何破解新闻与政务信息写作下笔难的问题 211

43.起草领导讲话稿“四要” 220

44.拟标题常用词汇短语大全 223

45.习近平与地县办公室干部谈心 226

46.毛泽东怎样写公文 231

47.漫谈提高语言文字修养 235

48.略论政务信息标题的制作 239

49.略论公文标题的句法本质与写作应用价值 243

50.逻辑学、语言学与公文写作(讲课) 249

51.领导讲话稿精彩结束语 259

52.例谈领导讲话稿写作的构思要领 266

53.公文写作与公文处理——公文案例解析(讲课) 270

54.公文写作与公文处理——公文写作方法(讲课) 291

55.公文写作与公文处理——公文行文规则(讲课) 313

56.省委书记对办公厅工作提出要求 333

57.浅谈如何在材料中阐述“加强领导” 337

58.创新加强领导的写法 340

59.记一次合并会议讲话稿的起草 341

60.把最恰当的文字放在最恰当的地方(讲课) 344

62.只言片语可作大文章 355

63.“三大规则”解决文稿小标题逻辑混乱问题… 359

64.“两学一做”排比70例… 361

65.掌握“三门功夫”才能胜任机关工作 365

例文1:走出“为文而文”的误区

凡是搞过机关文字工作的人肯定都遭遇过稿子被领导“枪毙”的尴尬,沮丧之余肯定会想:问题出在哪儿?是结构不严谨还是层次不分明?是语句不通顺还是用词不贴切?是段落划分不科学还是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

一、“为文而文”难成文

记得初为秘书时,自尊心、好胜心特强的我,不仅为此而气恼过、叹息过,心里还老大不服气,心想本人乃堂堂中文系高才生,散文、诗歌在国家级、省级报刊都发 表过,还写不来机关这些文件呀讲话呀调研报告呀之类的官样文章?怕是你们这些当头头的水平有限不识货吧?你瞧,这几个观点有多么多么鲜明,这几个标题有多 么多么精彩,这几段标为黑体的话有多么多么精辟独到、发人深省,弃而不用多可惜啊!

有一次还不知天高地厚和领导争了起来。那是一篇在解放思想动员大会上的讲话,起草时我给它取了一个很有气势的题目:《论思想冲破牢笼》,可领导看后大笔一 挥,改为《谈谈解放思想问题》;文中我引用了大量事实来论证解放思想的重要性必要性迫切性,从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到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再到1978年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又从欧洲文艺复兴到宗教改革再到启蒙运动,真可谓贯穿古今、纵论天下,写得连自己都有点儿无法谦虚的骄傲。但领导连改都懒得改,只叫我推倒重来,要紧密联系实际,少谈那些空洞的东西。我心疼得就像心爱的宝贝被打碎一样,硬着头皮和领导争辩了几句,领导也耐着性子和我解 释了一会儿,最后还是难以达成共识,我赌气说:“那我写不了了,您另请人写吧!”领导也有点不高兴:“年轻人,谦虚点吧!”结果这篇稿子果然让秘书科长写了,气得我躲在一个小酒店的角落里一边猛喝,一边伤心落泪……

是啊,对秘书人员来说,每一个句子都浸染着心血,每一个段落都凝结着辛劳,每一篇文稿也许都来自节假日的默默耕耘和不眠之夜的苦思冥想,可是,好不容易得来的劳动果实却不被承认和爱惜,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答案是随着岗位磨炼而慢慢悟出来的,特别是自己担任领导职务之后,才明白自己当初的“不服气”是多么幼稚,才明白那答案原本很简单,那就是:

“为文而文”难成文。

二、执着于解决问题才能写出真文章

这里首先要弄清楚机关公文的性质和作用是什么。不言而喻,它不同于文学作品、理论文章、新闻报道等任何其他文体,它的功能就是直接为决策服务,为领导工作 服务,为治国理政、造福人民服务,换言之,它是决策的载体,是执政的工具,是上传下达的纽带,是解决问题、促进发展的依据和指南。比如领导讲话,无论讲单 项工作还是综合性工作,都要体现领导的意见和主张,做什么,怎么做,目的都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又比如重要文件,无论部署哪方面的工作,提什么目标任务, 订什么政策措施,体现的都是决策意图,目的也都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一句话,离开以文辅政,机关公文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和作用,再漂亮的文字也只能成为 一堆废纸。

对这一点,或许无需多说,稍有常识的秘书人员都懂得。问题在于,一旦进入构思或写作状态,有些同志就自觉不自觉地走入了“为文而文”的误区:

——轻内容而重结构。首先不是考虑文稿要解决什么问题,要怎样表达思想和观点,而是考虑结构要搞得多么紧密、有 序、完整。而不少文稿特别是领导讲话、工作汇报、调研报告等,往往被那种陈旧的“三段式”所套牢,大三段套小三段,小三段套三层次,从头至尾都是“三”, 似乎无“三”不成文,令人不忍卒读,甚至看了就生厌。当然,如果内容和结构能达到完美结合的话,

“三段式”不是不可以,但有些同志对这个可爱的“三”简直 到了痴迷的地步,明明两个部分可以写完,也非要七拼八凑拉长为“三”,或者明明要分作四部分,也要削足适履压缩为“三”。这样,不仅使文稿成了千篇一律、 千人一面的格式化、八股调文章,更严重的是掩盖或者割裂、淡化了内容,导致重点不突出、指向不集中,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轻实用而重文字。文字是文稿的细胞,重视遣词造句,讲究语法修辞,力求文句通顺,当然都是正确和必需的。就机 关文字而言,其实也没有多么神秘多么复杂,能够把话说清楚、说准确、说到位,清清爽爽、干脆明白,不含糊其辞,不出明显语病,就可以了。但有的同志偏偏对 文字过于“较真”,不惜把大量时间和精力花在咬文嚼字、斟词酌句上,或文绉绉书生气,软绵绵娘娘腔,弯弯绕欧式句,让人觉着别扭,看了半天弄不清什么意 思;或华章丽句,辞藻堆砌,动不动来上几句“春意盎然,桃李芬芳”“春华秋实,硕果累累”

“让改革的犁铧呼啸着穿过陈旧思想观念的僵土”之类的“佳句”, 把文稿差不多写成了散文诗;或刻意追求句式整齐、对仗,不仅标题非排比句不可,连文字叙述也到处出现排比句,而且大多是为了排比而排比,生拼硬凑,牵强附 会,

看似气势宏大,实则文字游戏,对实际工作又有何益处呢?

——轻质量而重篇幅。毫无疑问,机关公文首先必须注重质量,注重实在、管用,内容与篇幅必须“尺寸相符”,宜长则 长,宜短则短。而有的同志则不管内容多少、质量好差,首先考虑的是要把篇幅搞得多长,似乎不写长点儿就不像文章,就显示不出自己有水平,于是动辄五六千 字,甚至一两万字,本来讲一个问题就行非要拆成两三个问题,本来一句话可以说清楚非要分成两三句来说,实在没词就从报刊上、网上大段大段地“拿来”,有时 连一个短短的通知也要唠唠叨叨地拉成一两千字。实际上,太长的文章没人喜欢看,太婆婆妈妈的话反而让人记不住,倒不如那些简洁、明快、朴实的文稿,一是 一,二是二,单刀直入,板上钉钉,句句说到点子上,让人印象深刻、容易记住,也便于贯彻执行。

——轻效果而重形式。务实是文稿的生命,效果是文稿的价值,真话实话最中听,空话套话惹人嫌。长期以来,由于机关 文风积弊较深,公文写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也屡见不鲜,甚至习以为常。比如废话连篇,拖泥带水,动笔就是“在……正确领导下,在……大力支持下, 在……共同努力下”,似乎不这么写就不符合公文格式;比如空话成堆,空洞说教,开篇就是理论,凡事必谈认识,似乎不这么写就缺乏思想性;比如套话迭出,曲意恭维,对领导讲话的评价必定是“高瞻远瞩”“深谋远虑”“求真务实”“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之类的漂亮话,似乎不这么写就是对 领导不恭;比如大话满纸,脱离实际,热衷于照抄照搬上级文件和领导讲话,似乎不这么写就是不与上级保持一致。这样的文稿,看似周到全面,无懈可击,但又能 有什么实用价值呢?

凡此种种,究其原因,还是观念上、动机上有问题,即:不是为解决问题而写文章,而是为写文章而写文章。却不知,拘泥于“文章”反而写不出好文章,执着于解决问题才能写出真文章。

三、从“为文而文”向“为事而文”转变

这就涉及从“为文而文”向“为事而文”转变的问题。实现这个转变,需要有一个领悟、积累和适应的过程。

仍以前文所述解放思想的话题来说明吧。2006年组织上派我到某市任市委书记,到任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解放思想的问题立即严峻而紧迫地摆在了面 前。这时候构思在解放思想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与自己当年做秘书时的

想法就完全不一样了,首先考虑的就不是结构严谨不严谨、语言优美不优美的问题,而是:作为市委书记,我为什么提出解放思想?解放思想要解决哪些突出问题?如何通过解放思想促进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根据调研掌握的情况,吸收班子成员的意 见,市委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一场以“解放思想求突破、科学发展促赶超”为主题的大讨论、大实践活动,并针对干部群众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提出要着力破除 四个方面的障碍:一是破除“无债一身轻”的观念,敢于和善于举债搞建设,做到举债有度、用债有方、还债有源;二是破除“开门招商、关门打狗”的恶习,下猛 药整治发展环境不优的顽症,营造开明开放、说话算数、服务到位的投资环境;三是破除对个体私营经济和股份制经济的种种限制,以最大限度的政策优惠激活全民 创业,在发展非公经济方面开展一场“静悄悄的急行军”;四是打破陈旧的选人用人观念,舍得把最优秀、最能打硬仗的中青年干部放到项目建设和开放型经济第一 线。我让秘书把这些内容全部写进了动员报告中,大会一开,立即引起强烈反响,普遍认为抓住了根本、击中了要害,很快使沉闷空气为之一扫,干部群众思想观念 为之一新,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对比一下,如果不是“为事而文”、直指时弊,而是“为文而文”、无的放矢地谈解放思想,效果又将是怎样的呢?

或许有的同志会说:你说的道理我并不是不懂,但由于秘书人员身份、经历、接触面等方面的限制,要真正做到“为事而文”,谈何容易!

这话倒是说到了点子上。秘书毕竟不是领导,站位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掌握的信息量不同,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也不同,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些文稿存在“为 文而文”的毛病是情有可原的。但从工作需要和以文辅政的要求来说,这又是不能永远原谅下去的,必须克服,必须扭转,必须适应,使“为事而文”成为一种自 觉、一种常态、一项熟练的基本功。

首先,要牢固树立“为事而文”的自觉意识。接到写作任务后,首先要想领导所想、急领导所急、悟领导所需:这篇稿子 要表达什么?主题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要采用什么方法和措施解决问题?把领导意图摸清楚、自己想清楚之后,再考虑谋篇布局的问题,并且在整个写作过程 中,提炼观点、铺排层次、遣词造句乃至修改定稿,等等,都要坚持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切不可左顾右盼,分心走神,一不小心又落入“为文而文”的老套。

其次,要有“为事而文”的信息基础。也就是说,秘书人员切不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写八股文”,“为事”必先 “知事”,要掌握信息、了解

情况,包括上级大政方针、本地实际情况,宏观如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法治等方面情况,微观如各行各业发展态势、工作 特点、典型事例、存在问题等方面情况。即使难以了解得很具体、很详尽,也要做到基本掌握,主要情况包括相关重要数据、特色特点,还要熟记于心,做到“心中 有情况,下笔不慌张”。

再次,要掌握“为事而文”的基本要领。“为事”必先“知事”,“知事”还需“察事”,即琢磨事、研究事,否则,掌 握再多的情况也写不出好文章。这就需要对掌握的大量情况进行综合、研判、分析,找出带规律性、倾向性、典型性的东西,从而提出有针对性、指导性、可操作性 的意见和措施。同时,要特别注意记录领导在会议上、调研中和其他各种场合发表的重要言论,特别注意观察领导怎样分析和处理各种现实问题,特别注意领会领导 在对文稿起草授意时发表的意见,因为这些都是“为事而文”的重要依据,也是秘书人员成长的丰富养料。最好,秘书人员能直接参与一些实践活动,比如一个重大 工业项目从招商洽谈到签约落地的全过程,或者一个重大城建项目从规划设计到立项审批、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开工建设的全过程,这对于提高写作水平和实际工 作能力都是大有帮助的。

“秀才”们,努力吧!走出“为文而文”的误区,我们的文字就不再是写在稿纸格子里,而是写在坚实的大地上;我们所收获的就不再是失败和沮丧,而是大地上长出的一丛丛翠绿、一片片金黄……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