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部编人教版六下语文课堂作业本第四单元《13金色的鱼钩》答案参考

句子大全 2023-06-08 06:42:01
相关推荐

13.金色的鱼钩

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故事情节图。①野菜和着青稞面做饭

②钓鱼做鱼汤

③我发现老班长不吃鱼

④老班长去世

⑤珍藏鱼钩。

2.摘录最让你感动的描写老班长神态、言行的句子,想想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摘录1:老班长到处找野菜,挖草根,可是光吃这些东西怎么行呢!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

摘录2: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老班长是个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人。

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红军老班长照顾三个生病的小红军过草地,他想尽办法钓鱼煮野汤。给战士们吃,自己却一口不吃,最后光荣牺牲。这故事赞扬了革命前辈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半碗青稞面

佚名

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红军战士只有可怜的一点青稞面做干粮。

周恩来副主席和战士们一样,绝不多吃一点青稞面,还叮嘱战士们,为了能走出草地,北上抗日,一定要特别爱惜粮食。大家听了他的话,都把仅有的青稞面装在粮袋里,拴在腰上。

青稞面越来越少了,战士们只能用一点青稞面掺在野菜里煮汤喝。

战士吴开生的青稞面吃完了,已经饿了两天,周副主席知道后,就让警卫员把自己省下的青稞面给吴开生两碗。他看着吴开生蜡黄的脸,语重心长地说:“这是革命啊!”吴开生流着眼泪说:“我只要有一口气,就要跟你走出草地,革命到底!”

这天晚上又是狂风暴雨,用被单做成的帐篷自然挡不住风雨的袭击。战士们都淋成了落汤鸡。周副主席命令战士们都到他作为办公室的帐篷里去休息。

大家怕影响他工作,都不肯去。

他冒这大雨亲自来了,说:“你们不去,我心不安。”周副主席的话像火烤暖了战士们的心。

这样走了几天,草原仍然无边无际。青稞面吃完了,野菜吃光了,军马也杀掉吃了。战士们只好烧皮带吃,甚至把随身带的纸张咽下去充饥,红军陷入了极大的困境。

周副主席命令把仅存的半碗青稞面全部分给大家泡水喝:“那您吃什么呢?”警卫员急了。他把半碗青稞面紧紧地搂在怀里。

周副主席两只大眼睛放出了严峻的光芒,清瘦的脸上肌肉抖动着,“有同志们活着,就有我。只要多留一个战士的生命,就给革命事业增加一份力量,拿出来分掉!”

这掺上一点青稞面的热水,分到了战士们的手中。

战士们流泪了,这不足半碗的青稞面,是周副主席的心意和生命啊!

战士们又上路了,在茫茫的草地上,行进着坚不可摧的钢铁战士。

(1)短文写了周恩来副主席的哪三件小事?列出小标题,并回答问题。

①分出两碗青稞面②办公帐篷躲雨③分出最后半碗青稞面

最让我感动的是分出最后半碗青稞面,因为这里体现了周恩兰总理对革命战士的爱护,以及对革命事业的坚持。

(2)用横线画出描写周副主席神态、言行的句子,读一读,联系上下文,从中可以感受到周副主席(十分关心革命战士的身体健康,为了革命胜利能够舍己为人。)

(3)读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结合《金色的鱼钩》,说说“坚不可摧的钢铁战士”的深刻含义。

“坚不可摧的钢铁战士”是指虽然环境艰苦,但是心智坚定,愿意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将士们。

(4)《金色的鱼钩》和《半碗青稞面》讲述的都是红军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在红军长征途中,还有许多这样的感人故事,如《七根火柴》、《一袋干粮》、《草地夜行》《飞夺泸定桥》……请你找来读一读,加深对红军战士的了解。

七根火柴(节选)

卢进勇看着这场景,眼睛里像揉进了什么,一阵酸涩。在掉队的两天里,他这已经是第三次看见战友倒下来了。“一定是饿坏了!”他想,连忙抢上一步,搂住那个同志的肩膀,把那点青稞面递到那同志的嘴边说:“同志,快吃点吧!”

那同志抬起失神的眼睛,呆滞地望了卢进勇一眼,吃力地举起手推开他的胳膊,嘴唇翕动了好几下,齿缝里挤出了几个字:“不,没……没用了。”

卢进勇一时不知怎么好。他望着那张被寒风冷雨冻得乌青的脸,和那脸上挂着的雨滴,痛苦地想:“要是有一堆火,有一杯热水,也许他能活下去!”

他抬起头,望望那雾蒙蒙的远处,随即拉住那同志的手腕说:“走,我扶你走吧!”

那同志闭着眼睛摇了摇头,没有回答,看来是在积攒着浑身的力量。好大一会,他忽然睁下了眼,右手指着自己的左腋窝,急急地说:“这……这里!”

卢进勇惶惑地把手插进那湿漉漉的衣服。他觉得那同志的胸口和衣服一样冰冷了,在左腋窝里,他摸出了一个硬硬的纸包,递到那个同志的手里。

那同志一只手抖抖索索地打开了纸包,那是一个党证,揭开党证,里面并排摆着一小堆火柴,干燥的火柴。红红的火柴头聚在一起,正压在那朱红的印章中心,像一簇火焰在跳。

“同志,你看着……”那同志向卢进勇招招手,等他凑近了,便伸开一个僵直的手指,小心翼翼地一根根拨弄着火柴,口里小声数着:“一,二,三,四……”

一共只有七根火柴,他却数了很长时间。数完了,又向卢进勇望了一眼,意思好像说:“看明白了?”

“是,看明白了!”卢进勇高兴地点点头,心想:这下子可好办了!他仿佛看见了一个通红的火堆,他正抱着这个同志偎依在火旁……

就在这一瞬间,①他发现那个同志的脸色好像舒展开来,眼睛里那死灰般的颜色忽然不见了,发射出一种喜悦的光. 那个同志合拢了夹着火柴的党证,双手捧起,像擎着一只贮满水的碗一样,小心地放到卢进勇的手里,紧紧地把它连手握在一起,两眼直直地盯着卢进勇的脸.“记住,这,这是,”他蓦地抽回手去,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用尽所有的力气举起手来,直指着正北方向:“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带给……”

“记住,这,这是,大家的!”他蓦地抽回手去,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用尽所有的力气举起手来,直指着正北方向:“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带给……”

话就在这里停住了。卢进勇觉得自己的臂弯猛然沉了下去!他的眼睛模糊了。远处的树、近处的草、那湿漉漉的衣服、那双紧闭的眼睛……一切都像整个草地一样,雾蒙蒙的;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它高高地擎着,像一只路标,笔直地指向长征部队前进的方向……

这以后的路,卢进勇走得特别快。天黑的时候,他追上了后卫部队。

在无边的暗夜里,一簇簇的篝火烧起来了。在风雨、在烂泥里跌滚了几天的战士们,围着这熊熊的野火谈笑着,湿透的衣服上冒起一层雾气,洋恣碗里的野菜“嗞——嗞——”地响着……

卢进勇悄悄走到后卫连指导员的身边。映着那闪闪跳动的火光,他用颤抖的手指打开了那个党证,把剩下的六根火柴一根根递到指导员的手里,同时,以一种异样的声调在数着:“一,二,三,四……”

一袋干粮

一想到长征中那些艰苦的日子,我就想起终生难忘的谢益先同志。

谢益先同志参军以前是个贫苦的农民,他跟她母亲和一个只有几岁的弟弟一起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直到红军到了他的家乡,他们才翻了身。可是不久,反动派又回来了,穷人的生活更艰难了。谢益先同志的母亲被反动派打死了。他含着眼泪埋葬了母亲,把不懂事的弟弟寄养在亲戚家里,自己参加了红军。

谢益先同志日常言语不多,可工作比谁都做得多。来到部队以后,很快就成了一个很好的红军战士。

部队准备过草地了。那时战士多,粮食少,每人只分了三四斤麦子。大家都把分到的麦子看成宝贝,缝个小布袋装起来,有人还在袋子上绣上自己的名字。

就这样,我们带着这仅有的一点点口粮,踏上漫无边际的草地。

一天,我们正在没膝的水草中走着,忽然听到前面有孩子的哭声。走到近前一看,原来是一个面黄肌瘦的妇女,带着两个孩子坐在路旁。看他们瘦得皮包骨头的样子,就可以知道饥饿怎样在折磨着他们。我们走过他们身边,谁都要停一停,有的抓一把炒麦递给那个妇女,有的摸摸干瘪的粮袋,含着眼泪走开了。

部队继续前进,谢益先同志却不见了。我们正在着急,他从后边赶上来了。大家关心地问他:“你怎么掉队啦?病了吗?”

“没有,看那两个孩子来!”他沉重地回答。

那天以后,谢益先同志跟平常不一样了。以前,一到宿营地,他就忙着帮大家弄水,拾柴,烧水;现在呢,只要放下背包,他就一个人走开,等大家吃完东西,他才露面。要是问他:“吃了吗?”他就拍拍自己的肚子说:“吃饱了!”次数多了,大家就不信了。后来,秘密终于暴露了。原来他是有意避开大家,去找野菜吃,遇到没有野菜的地方,就干脆喝点凉水了事。

这样下去怎么行呢?班长对他说:“你多少还是吃点儿粮食,要是不够,大家可以凑点儿。”

“日子长着呢,能省就省点儿。班长,你放心,我还有呢。”他坦然地回答。

有一天,他终于支持不住了,一步一喘,几步一歇。领导见他跟不上队,就叫副班长扶着他在后边走。就在路上休息的时候,他躺在地上再也起不来了。

大约是走出草地的那天吧,我们又看到了那个妇女。她带着两个孩子站在路边东张西望。她一下子认出了我们,高兴地走近来,笑着向我们打招呼:“喂,同志,姓谢的同志在吗?”

说着,她拿出一个洗得干干净净的干粮袋,上面用白线歪歪扭扭地绣着个“谢”字。这不是谢益先同志的吗?怎么在她手上了?没等我们询问,她就说开了。“那可真是个好同志,救命恩人哪!那天,你们都走过去了,他站在我们跟前问长问短,直看着我那空米袋子摇头。后来他把自己的干粮袋给了我。这可不行,粮食就是命,我怎么能收呢?可是他说:‘拿着,大人好办,孩子不吃东西不行啊!’说着,丢下干粮袋就走了。我怎么喊也喊不应他,问他叫什么名字,他也不吭声。唉!多亏这些干粮哪,要不,我们娘儿仨早就俄死了……

我们这才明白,谢益先同志不吃粮食,是因为他没有粮食了。谢益先同志啊!你在生与死的边缘上,所想的只是别人!我们都忍不住落下泪来。

“出了什么事情?”那个妇女收敛了笑容,不安地问。

“他……他死了!”我们有个同志回答。

那个妇女愣住了,眼圈红了,紧接着,两颗亮晶晶的泪珠从她干瘦的脸上滚下来。她低下头,抖动的两手紧紧抓住那个空干粮袋,两眼呆呆地看着上面的那个“谢”字。

“妈妈,别哭,今天不就走出草地了吗?”那个大孩子扯着母亲的衣角说。

母亲弯下腰,对孩子们一字一泪地说:“今天是要走出草地了,孩子,可要记住啊,我们是红军叔叔用生命救出来的啊!”

草地夜行

茫茫的草海,一眼望不到边。大队人马已经过去了,留下一条踩得稀烂的路,一直伸向远方。

干粮早就吃光了,皮带也煮着吃了。我空着肚子,拖着两条僵硬的腿,一步一挨地向前走着。背上的枪支和子弹就像一座山似的,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唉!就是在这稀泥地上躺一会儿也好啊!

迎面走来一个同志,冲着我大声嚷:“小鬼,你这算什么行军啊?照这样,3年也走不到陕北!”

他这样小看人,真把我气坏了。我粗声粗气地回答:“别把人看扁了!从大别山走到这儿,少说也走了万儿八千里路。瞧!枪不是还在我的肩膀上吗?”

他看了看我,笑了起来,就和我并肩朝前走。他比我高两头,宽宽的肩膀,魁梧的身材,只是脸又黄又瘦,两只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

“小同志,你的老家在哪儿?”他问我。

“金寨斑竹园!听说过吗?”

“啊,斑竹园!有名的金寨大暴动,就是从你们那儿搞起来的。我在那儿卖过帽子。”

一点不错,暴动前,我们村里来过几个卖帽子的人。我记得清清楚楚,爸爸还给我买了一顶。回家来掀开帽里子一看,里面有张小纸条,写着“打倒土豪劣绅”。真想不到,当年卖帽子的同志竟在这里碰上了。

我立刻对他产生了敬佩的感情,就亲热地问他:“同志,你在哪部分工作?我怎么从来没见过你呀?”“我吗?在军部。现在出来找你们这些掉队的小鬼。”他一边说,一边摘下我的枪,连空干粮袋也摘了去。“咱们得快点走呀!你看,太阳快落了。天黑以前咱们必须赶上部队。这草地到处是深潭,掉下去可就不能再革命了。 ”

听了他的话,我快走几步,紧紧地跟着他,但是不一会儿,我又落下了一大段。

他焦急地看看天,又看看我,说:“来吧,我背你走!”我说什么也不同意。这一下他可火了:“别磨赠了!你想叫咱们俩都丧命吗?”他不容分说,背起我就往前走。

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也被黑暗吞没了。满天堆起了乌云,不一会儿下起大雨来。我一再请求他放下我,怎么说他也不肯,仍旧一步一滑地背着我向前走。

突然,他的身子猛地往下一沉。“小鬼,快离开我!”他急忙说,“我掉进泥潭里了。”

我心里一惊,不知怎么办好,只觉得自己也随着他往下陷。这时候,他用力把我往上一顶,一下子把我甩在一边,大声说:“快离开我,咱们两个不能都牺牲!……要……要记住革命!……”

我使劲伸手去拉他,可是什么也没有抓住。他陷下去了,已经没顶了。

我的心疼得像刀绞一样,眼泪不住地往下流。多么坚强的同志!为了我这样的小鬼,为了革命,他被这可恶的草地夺去了生命!

风,呼呼地刮着。雨,哗哗地下着。黑暗笼罩着大地。“要记住革命!”我想起他牺牲前说的话。对,要记住革命!我抬起头来,透过无边的风雨,透过无边的黑暗,我仿佛看见了一条光明大路,这条大路一直通向遥远的陕北。我鼓起勇气,迈开大步,向着部队前进的方向走去。

飞夺泸定桥

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这座铁索桥,就是红军北上必须夺取的泸定桥。

国民党反动派早就派了两个团防守泸定桥,阻拦红军北上;后来又调了两个旅赶去增援,妄想把我红军消灭在桥头上。我军早就看穿了敌人的诡计。28日早上,红四团接到上级命令:“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时间只剩下20多个小时了,红四团离泸定桥还有240里。敌人的两个旅援兵正在对岸向泸定桥行进。抢在敌人前头,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

红四团翻山越岭,沿路击溃了好几股阻击的敌人,到晚上7点钟,离泸定桥还有110里。战士们一整天没顾得上吃饭。天又下起雨来,把他们都淋透了。战胜敌人的决心使他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在漆黑的夜里,他们冒着雨,踩着泥水继续前进。

忽然对岸出现了无数火把,像一条长蛇向泸定桥的方向奔去,分明是敌人的增援部队。红四团的战士索性也点起火把,照亮了道路跟对岸的敌人赛跑。敌人看到了这边的火把,扯着嗓子喊:“你们是哪个部分的?”我们的战士高声答话:“是碰上红军撤下来的。”对岸的敌人并不疑心。两支军队像两条火龙,隔着大渡河走了二三十里。雨越下越猛,像瓢泼一样,把两岸的火把都浇灭了。对岸的敌人不能再走,只好停下来宿营。红四团仍旧摸黑冒雨前进,终于在29日清晨赶到了泸定桥,把增援的两个旅的敌人抛在后面了。

泸定桥离水面有好几丈高,是由13根铁链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的山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涛声震耳欲聋。桥对岸的泸定桥背靠着山,西门正对着桥头。守城的两个团的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工事,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

红四团马上发起总攻。团长和政委亲自站在桥头上指挥战斗。号手们吹起冲锋号,所有武器一齐开火,枪炮声,喊杀声,霎时间震动山谷。二连担任突击队,22位英雄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三连,战士们除了武器,每人带一块木板,一边前进一边铺桥。

突击队刚刚冲到对岸,敌人就放起火来,桥头立刻被大火包围了。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激战了两个小时,守城的敌人被消灭了大半,其余的都狼狈地逃跑了。

红四团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红军的主力渡过了天险大渡河,浩浩荡荡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线。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