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台湾旅游随笔——写于2015年的一些文字

句子大全 2023-06-09 05:13:01
相关推荐

写在最前面的几句话:一、本文较长;二、这是一些写于2015年的文字;三、文章内容只是一个普通游客对台湾的“管中窥豹”,不吹不黑、中立立场;四、对台湾的绿营我坚决反对。

第一节 台北拾趣之【捷运】

“捷运”就是咱们祖国这边的地铁,台北市的捷运和北京、上海的地铁结构上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几处细节给我留下了些许印象。首先,台北的捷运没有安检;其次,无论是在什么时间段,捷运里的人流量大或是小,自动扶梯上大部分人都只站在右面,把左面留给需要赶时间的人快速上下(这一点也没什么,国内的情况一样);车厢内有许多“博爱座”(Priority Seats),是专门留给老、孕、抱孩子和行动不便(肢体残疾)者的,我看到的情况是即使车厢内的人比较多,不符合以上这几种情况的乘客也不会去坐“博爱座”;捷运站内的厕所有四种,基本的男士、女士、残疾人之外还有一种是父母带未成年子女专用的;另外,捷运报站使用了四种语言,除了国语和英文外还有两种我完全听不懂的台湾方言,想来应该是台湾的少数族裔使用的主要方言吧,这样的安排想必是使得即使完全没读过书的老人家和少数族裔的原住民也能顺利出行。

第二节 台北拾趣之【陆上交通】

台北的陆上交通最让我觉得意外的是竟然有这么多的摩托车(就是我们这儿的踏板摩托),恍惚以为到了越南。绿灯亮起,至少几十辆摩托车呼啸着冲过路口,并且马路上是机动车和摩托车混行,我第一时间就想,这得有多少交通事故啊!

再说说过马路,首先没有看到有人闯红灯(肯定有,只不过少),即使路人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来往均没有任何车辆的时候,即使路口只有一辆车的宽度(单行道);绿灯亮起时,行人通过路口,同方向右转的所有机动车都会安安静静地等待路人通过,甚至不会驶入行人使用的斑马线区域,你大可一边玩手机一边过马路(这一点今天看来也没啥,国内也基本上可以做到)。

在出租车内和公交车上会发现,所有车辆除了必须的情况下,很少变换行车路线;在台北的一周中,几乎没有听到车辆鸣笛。

第三节 台北拾趣之【居民社区】

我们没去景点,而是走街串巷。第一个给我留下印象的是社区菜园。这是一片在社区空地上开出来的菜园,但是并不是我们经常看到的,小区一楼的住户在自家窗前的开荒种田。而是由社区统一规划,整齐地划出180块大小一样的土地(约4~5平米),由居民租种(每年100元人民币左右),每块地边上有一个小水龙头,方便居民给菜地浇水,种植什么由居民自己决定,绝大多数居民还是种植蔬菜,其他的少数情况种鲜花,我们路过的那天是周末,可以看到很多居民都走出家门,下楼来打理自己家的菜园,有老夫妻、年轻爸爸妈妈带着小孩子、也有带着宠物狗的,或是安安静静地忙着自己手里的活儿,或是和邻居聊聊天。我亲自问过,这些菜都是完全无公害的绿色食品,采回家就可以吃了,省去了去菜市场;杀虫剂用的是辣椒水,这难道是国军带去台湾的技术么?曾经只能和老虎凳组词的专属名词,这里在不知道那段历史的人心中有了个朴实温暖的解释,希望他们永远不知道它曾经的另一个用途,所谓铸剑为犁就是这样吧。

第二个印象,在大片的社区中(小区和小区之间)有非常多的幼儿园、国小、国中,这样学生上学,放学几乎就在家门口,非常方便、安全。

第三个印象,可能是因为是南方的原因,社区里的绿化非常好,并且往往都是非常粗大的树木,植物的品种也非常多;绿地的中间是一个个小小的公园,留给孩子们玩耍的区域地面均已做好软化处理,器具干净、整洁;每个小公园边上都有关于遛狗的提示牌,就是要求遛狗的人把狗便便带走,人们也都能做到,所以整个社区都非常的干净。

第四节 台北拾趣之【7-11】

台北的便利店大概有三种,最多的是7-11,然后是台湾本土的便利店也不少,规模较大并且卖菜的福利社(就是罗大佑《童年》歌词里面提到的“福利社里面什么都有,就是口袋里没有半毛钱”)数量最少。便利店里除了买东西还能干嘛呢?可以坐着吃便当,LAWSON里面那样;可以买火车票,电影票;还可以洗衣服,你把自己的脏衣服交给便利店,2~4天后来取干净的,取的时候再付钱;最后给我留下印象的是,我发现顾客们买完东西后,都会把购物小票投入门口的一个透明的箱子中,不明就里,我就问了店员,原来那个购物小票就是发票,这些发票每个月都会抽奖,如果不需要报销的顾客把发票投入那个透明的箱子,那么抽奖获得的奖金就会去帮助需要帮助的社会弱势群体;这时我才想起,不光是便利店里有这个透明的箱子,酒店、饭馆、书店甚至路边摊也大部分都有这样的设置,即保证了社会的税收(把收银机和发票系统绑定),也几乎让全社会默契地认可了这笔钱用于慈善事业。

第五节 台北拾趣之【书店】

作为一名还算有阅读习惯的不合格的爱书之人,对台湾的书店还是挺期待的。我主要看了关于近代史、国共政治方面的书籍,果不其然内容真是走两个极端,有DM我中国共产党的、有给共党和毛主席大唱赞歌的(这是有思考的人)、有大骂国民党、大骂蒋介石还有大骂孙中山的、也有给蒋歌功颂德的。最后得说一句,书真是太贵了。

第六节 台北拾趣之【淡江中学】

淡水在台北市的北面,是淡水河的入海口,当年复兴航空客机最后坠入的基隆河,也是先汇入淡水河再流向大海的。淡水是个很小的城区,基本就是沿着河边的两三条街道。

淡江中学坐落在半山腰,我们去的时候对游客免费开放,只需要出示有效证件即可,入门时看门大爷也没有任何叮嘱,一切都是非常的平和。去淡江中学,不能不说多少是因为周董的原因。这淡江中学的前身是一所教会学校,成立于1914年,真正的是经历了百年沧桑。毕业生除了周董还有古龙和李登辉。学校给我的整体印象是“古朴”,所有的建筑都是建校早期留下来的,至今依然保存完好,可以看出校方对这些老建筑甚是珍视。青春洋溢的孩子们,于百年历史的建筑中嬉笑、思考、成长,把一段段美好的时光留在这里,留给了这些默默看着他(她)们的“老人”,也留在了自己的心中。不难就找到了电影《不能说的秘密》的取景地,但是觉得那条周董和桂纶镁相遇的长廊并不像电影中看起来那么高大。边上就是教室,我才发现台湾学校的班牌不是用数字,而是用“忠、孝、仁、义、礼、智、信”来命名,比如初三孝班、初二仁班。

走到操场边,刚好看到淡江中学橄榄球队在训练,这里要说一下,橄榄球真的不是看起来那样,好像只有蛮力和横冲直撞,橄榄球有极其复杂多变的战术,据说职业队一般都有至少上千种固定战术,如果说橄榄球是围棋的话,那么NBA就充其量是五子棋;可以观察到,这些初中生运动员至少有一半比我要高大强壮,大多数人可以跑动着用手接超过40米的长传,玩过橄榄球的小伙伴应该知道这是多么难做到的事情。体育教育不光可以锻炼人的体魄,在团队体育教育中可以培养诸如团队合作的精神(得分的只是少数人)、克服困难的勇气、不断创新的思考等等。

在操场的后面是淡江幼儿园,就在淡江中学校园内,这个真能做到幼小无缝衔接。在幼儿园的墙上贴了一个小小的告示,意思就是说,凡是明年需要上小学的孩子免这一年的学费了,由政府补助了,因为上小学需要比在幼儿园花更多的钱,所以这样可以让孩子的父母亲减轻一点负担。

另外,我们看了一会儿在外面上课的孩子们,发现带孩子做游戏的是几位男老师(就是阿舅),游戏也不是让孩子学一组固定的动作(例如,我在国内看到过许多次的,阿姨带着孩子跳小苹果和最炫民族风),而是给孩子们一个小小的任务去完成,即需要动脑也需要动腿、动手还需要合作。这里要啰嗦几句,记得几年前看过一篇文章,叫做“男孩儿怎么了”,文章里面提到,近些年出现了一个明显的现象,就是中国学校里,男孩子的竞争力较女孩子大大地降低,各省文理科的高考状元女孩占了七成还多,不光在学习成绩方面,在其他各类素质上也越来越被女孩子超越,通俗地讲,就是女孩子越来越有出息,男孩子则正相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定是极其复杂的,我只说一个我个人的看法,就是我们的基础教育阶段(从幼儿园到高中),男性教师的比例过低,男孩子长期受到女性教师的潜移默化地影响,而我所听到的为数不多也不少的女老师,也都是火爆脾气(师德不好的比比皆是),这样的话,男孩子长期被女性代表的老师打压(男孩子比较调皮也是不受女老师待见的客观原因),挫败感越来越强;而女孩子则会看到,原来女性可以如此的有权威,说一不二,自己也不知不觉地更有信心了。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被忽略了,书本知识要学好没有问题,但是男性所代表的开拓性、不畏险阻客服困难的精神、勇于担当的勇气甚至是混不吝的反叛性皆是一个人乃至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最可贵的东西,我们却与之渐行渐远。

第七节 台北拾趣完结篇之【撕裂的社会】

台湾的电视台本土节目有四类最多:政论类、综艺类、美食类和佛教类。政论类节目说好听的是为了百姓的利益而争论施政方针的种种利弊,但却单纯地表现为蓝绿阵营之间互相的攻讦、质疑、责难和所有政治生活中的处处掣肘,通俗地讲就是一个字“对骂!”只不过都是有知识的人,骂人不带脏字。我曾经听过几次政论节目,基本上都是些鸡蛋里挑骨头的事情,有些弊案甚至是一两个新台币无法对账就导致一个官员下马。客观上体现出的结果就是政府所有的事情都很难产,例如本次出事儿的松山机场搬迁问题(松山机场和大连周水子机场、香港启德机场很像,在市区边上,起飞、降落都要经过大片的居民楼,搬迁的必要性早已被专业部门确认,但是涉及到的重新选址,居民搬迁问题长期被政治绑架,蓝绿两党一直没台大毕业有就此事达成共识);已经开建的大巨蛋工程也处处被在野党非议,导致工程拖拖拉拉。

这期间出了这样一件“小事”,在台北的市场上出现了一批这样的T恤衫,上面文字(英文)的大意是:“我是台大毕业的,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假设我永远是正确的。”这是一个明显的讽刺,但是客观上说出了台大毕业在台湾是多么的牛叉,是通向上层社会的唯一阶梯,那么寒士子弟有没有机会登上这唯一的阶梯呢?实际情况是机会越来越渺茫,首先台大基本都是台北的孩子,并且近年来越来越被权贵阶层所垄断,这些孩子毕业后又都大部分占据了政商要位。

台北市区的房价大概100万新台币一平米,郊区也要80万新台币一平米,而一般工薪阶层的月收入也就3~5万新台币,马英九颁布了一个22K(本科生新人的月收入)、25K(研究生新人的月收入)计划,结果立即被年轻人大骂,根本就过不了;并且台湾年轻人结果也是男方要买房子,压力之大可想而知。所以大多数普通人都厌倦了蓝绿纷争,都怪台湾的经济不振,发展停滞,这又导致了社会阶层的撕裂。

最后,我可以在电视节目中感觉到,台湾骂得最厉害的是美国;对大陆是酸溜溜,羡慕大陆的经济增长、幅员辽阔,但否定大陆的政治生态;唯独对日本是非常地推崇,上了年纪的人对日据时期的情感是非常复杂的;文化认同和归属感上的深深撕裂!

完。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