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西汉之前 所有关于蚕神祭祀的文献记载(均未出现蚕神的姓名)

句子大全 2023-06-11 04:44:01
相关推荐

历史上,两大文明间的矛盾征战常年发生,双方板块界线随着两军势力的消长不断推移。民众认为两大板块间的矛盾难以调解,将这种思想嫁接到日常生活的家庭饲养上。既然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间的关系以冲突占据上风,那么作为两大文明的代表——蚕与马,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必然是难以协调的。基于这种想法,民间便存在着“蚕马不同处”的养殖禁忌,继而出现“马祖为蚕神”的神话传说。

另一方面,民众通过生活中长期观察,发现蚕的外形与马确实存在某些相似之处:当蚕将身体挺起时,它高高扬起的头部像马;当它低头吃叶时,其安静进食的姿态也像马;尤其是在蚕的四次蜕变过程中,“它的头有些怪异,像兽头又像马头,民众便将蜕变时期蚕的形象与掌管蚕桑的女性形象予以粘合,通过夸张与变形,创造出蚕马神话形象”④。

同之前故事相比,这篇保存于《搜神记》中的《马皮蚕女》神话,对故事发生的时间和主人公姓名依旧没有明确说明,但它增加了许多细节,为之前不明原因化蚕的女子提供了一个合理的理由。故事中,女子为了救父亲,向白马许下“吾将嫁汝”的承诺,却在父亲返回后违背了之前的约定。

父亲知情后,将白马伏弩射杀,马遭剥皮惨死。女孩非但不知悔改,还对着马皮大加咒骂,最终在马皮缠绕下化身为蚕,受到严厉的惩罚。除此之外,该故事还对桑与蚕的名字由来作出解释:“桑”者,“丧”也;“蚕”即“缠”也,用女孩丧于此树的“丧”字和被马皮缠绕致死的“缠”字的谐音为桑树和蚕虫命名,富有民间文学特色,显得生动有趣,符合远古时期民众普遍具有的“变形”信仰。

基于“蚕”“马”二者之间的关系,先秦时期人们祭祀蚕神时,有将天驷星宿视为蚕神的习俗。清代的秦蕙田在《五礼通考》一书中说:“先蚕之名,旧说为天驷”①,宋代秦观的《蚕书·祷神》中也有“天驷,先蚕也”②的记载,这些都是“蚕马同气”说在民间信仰中的具体表现。

《马皮蚕女》故事的结尾提到了出现在汉代皇家祭坛上的两大蚕神:菀窳妇人和寓氏公主。西汉之前,所有关于蚕神祭祀的文献记载,均未出现蚕神的姓名,“盖古者蚕祭皆无主名”,菀窳妇人和寓氏公主是对之前动物蚕神崇拜的拟人化处理,是文献中最早明确出现的蚕神名字。所谓菀窳妇人,指的是在潮湿蚕室中养蚕的妇人,寓氏公主则是寄居蚕室的公主,她们是对宫廷王室后妃负责养蚕者的神化,二者皆不是来自民间。

“菀窳”“寓氏”的蚕神形象,最早出现在汉代卫宏所著《汉官旧仪》,记述了当时皇后率女眷祭祀蚕神的盛况。其记载:“皇后春桑皆衣青,手采桑以缫三瓮茧。春桑生而皇后亲蚕于苑中,蚕室养蚕千薄以上;祠以中牢,羊豕祭。蚕神曰菀窳妇人、寓氏公主,凡二神。群臣妾从桑,还献于茧观;皆赐从采桑者乐,皇后自行。凡蚕丝絮,织室以作祭服。

祭服者,冕服也。天帝宗庙群神五时之服,皇帝得以作缕缝衣,皇后得以作巾絮。而已置蚕官令丞,诸天下官下法,皆诣蚕室,与妇人从事。故旧有东西织室作治。”宋人祝穆《古今事文类聚前集》卷三十六中,同样存有将菀窳妇人和寓氏公主视为先蚕的记录。《搜神记》中“女化蚕”的故事,对巴蜀、江浙一带的影响很大,当地蚕农有祭祀马头娘的习俗,将其尊奉为马鸣王菩萨。“蜀中观寺,多塑女人披马皮,谓马头娘以祈蚕”,“蜀之风俗,宫观诸化塑女像披马皮,谓之马头娘,以祈蚕焉”。同治《湖州府志》载:“今佛寺中亦有塑像,妇饰而乘马,称马鸣王菩萨,乡人多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