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这句诗的作者 我们可能弄错了)

句子大全 2023-06-15 06:40:02
相关推荐

在小珏刚刚进幼儿园的时候,家人和老师让我背的第一首唐诗就是《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相信这也是很多朋友学到的第一首唐诗或者前几首之一,它十分简单,不仅短而且连字都不复杂,而且它读起来朗朗上口,意境却很优美。更绝的是,最后一句还是有励志效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可以作为格言,伴随终身。

随后,家长会告诉我们,这首诗的作者叫做王之涣。然而要命的是,这恐怕是我们所听到的第一个错误。现在的资料认为,《登鹳雀楼》极有可能不是王之涣,而另有其人。

首先,这位著名的诗人在唐朝其实并不“著名”。无论是成书于五代的《旧唐书》还是成书于北宋的《新唐书》,都没有王之涣的传,甚至提都没有提到他。这还不算,《唐才子传》中也仅仅提到他是蓟门,并记录了他与王昌龄、高适之间的一个故事。

到了宋朝时洪迈在《容斋随笔》中在“唐诗人有名不显者”就包括了王之涣。唐朝之后的多部书,比如《集异记》、《文苑英华》、《升庵集》中,连他的名字都弄得颠三倒四,错误百出,时而叫王涣之,时而叫王涣,时而叫王之奂,还有叫王文奂的。

幸好,王之涣的墓志铭在1930年由盗墓者盗掘出土于河南洛阳,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这篇由唐朝人靳能所作《唐故文安郡文安县太原王府君墓志铭并序》提供了比较详细的王之涣生平事迹。

那么,关键的问题是,为什么说《登鹳雀楼》的作者不是王之涣呢?原来,在天宝年间的《国秀集》是目前发现第一次收录这首诗的诗集,而它的名字被称为《登楼》,由朱斌所作。这本书的编者芮挺章是唐朝大学士,几乎与王之涣、朱斌生活在同一年代,弄出错误的可能性不大。而且,《国秀集》还收录了王之涣的三首诗。

在后来,就如同我们前面所说,很多史料、笔记、书籍连王之涣的名字都搞错,这其中包括了沈括的《梦溪笔谈》和司马光的《温公续诗话》,但都无一例外都将著作权交给了王之涣。

这大概是受到了《文苑英华》的影响,这部书是宋太宗下令编纂的,与《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和称为三大书。它收录了书上起萧梁,下迄唐五代共2000多位作者的两万首诗,尤其以唐诗为多。由于它是官方主持的,权威性更强,后世人编纂的唐诗选集往往都以其为蓝本。

因为《文苑英华》将《登鹳雀楼》的作者定为王之涣,所以后来的诗集便以讹传讹,将原来的作者朱斌遗忘。

更让这个说法流传广泛的是群众基础太强的《唐诗三百首》,清人孙沫也将王之涣列为作者,这就基本板上钉钉了。

直到清朝人编纂《全唐诗》时,才重新发现这个问题。他们也很为难,只好既在王之涣名下以《登鹳雀楼》收录,又在朱斌名下以《登楼》收录,并互相加以说明。

这首诗在2011年某教授的调查中,被列为《唐诗排行榜》中影响力第四位的唐诗。王之涣一生留下的诗歌仅仅只有六首,而又以《凉州词》与《登鹳雀楼》最为出名,失去《登鹳雀楼》的著作权,固然是一大损失,但他依然是才华出众的边塞诗人。只可惜朱斌,死得又早,所作一篇最著名的佳作却莫名其妙被别人所占有。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