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平顶山许昌济源2021年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句子大全 2023-06-21 07:12:01
相关推荐

平顶山许昌济源2021年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美德伦理是传统道德文化和伦理学观念系统中最古老而经典的伦理观念图式和道德实践图式,也是传统文化生存和演进过程中最重要而深刻的构成要素。在现代社会转型的背景下传统美德伦理遭遇了危机,但其对现代社会依然有着无法取代的独特意义和价值。

首先,现代社会转型给道德文化建设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在传统社会,美德伦理因稳定的家庭生活而能够大化流行,在孩子的幼年时期,美德伦理的教育首先通过家教得到具体落实,然后借助私塾教育和家族共同体而渐次展开。然而,现代的孩子三岁起就被送到幼儿园过公共生活,不得不独立面对陌生人的世界,他们所接受的教育从公共规则及其遵守开始。现代社会的转型所带来的一个直接问题,就是家庭的日益萎缩甚或瓦解。现在的家庭不像原来的四世同堂式的大家庭或群居家族,基本都是父母加孩子,关系简单,规模小,家庭结构成为最不稳定的社会细胞。整个社会的道德文化建设、特别是公民自身的道德品质培养,势必也会因此而空洞化。批判地继承传统美德伦理,对现代中国社会是一种十分必要且及时的自我医治、自我调适,甚至是一种道德文化意义上的自我救赎。

其次,美德伦理自身也有其不可消解的文化价值特性。这可以从传统美德伦理所倡导的家教家风对现代美德教化的重要性来加以佐证。家教家风与整个社会教育和社会风气有着密切关联。传统社会家教之于民智开启和民风淳化的历史经验毋庸赘述,仅就现代社会而言,家教不单依旧是整个社会教育体系的第一环节,还可为现代公民道德教育奠基。所以,人们常把家教看作养成人格美德的摇篮,将家风视为民风国风的第一风向标。现代社会结构转型的公共化秩序不单单是宏观制度系统的强化,而且从根本上讲更需要公民传统美德的内在支撑。麦金泰尔认为,对于一个缺少正义美德的人来说,普遍的正义规范约束效果等于零。社会公共性确实具有其宏观结构的外在普遍性特征,但人格典范、道德先进和品格卓越同样是公共文化价值的精神根基,更是引领公共社会生活的内在价值力量。

再次,现代社会的道德平面化呼唤着道德模范的引导。现代社会强调民主伦理,普遍的政治民主和市场经济使得伦理平面化、一律化。但与此同时,现代社会的人们仍然需要并欣赏一种优雅高贵的生活,需要“道德绅士”和“文化精英”-真正的“文化精英”必须具有很高的道德修养。从某种意义上讲,当代中国社会正是由于道德绅士和文化精英的缺少,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社会伦理趋于平面化。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必须站在前面引路,人类社会需要引路者和开拓者。谁能成为我们的开拓者、先行者?美德伦理恰好能够回答这些问题。对于道德来说,应该需要英雄和道德模范来示范引领。因为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人文价值,不仅仅是一种知识存在,它的传播除了教化和意识形态宣传之外,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为人类开辟理想的生活境界。

(摘编自万俊人《传统美德伦理的当代境遇与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美德伦理能够重获生机,那么当代中国社会面临的问题就一定能够得到解决。

B.传统四世同堂式的家庭结构具有稳定性,有利于孩子幼年时期道德品质的培养。

C.美德伦理自身具有不可消解的文化价值特性,现代公民道德教育必须由家教奠基。

D.当代中国社会伦理有趋于平面化的倾向,主要原因是缺少了道德绅士和文化精英。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针对传统美德伦理在现代社会遭遇危机的问题,开门见山提出了观点。

B.文章对比古今家庭结构的不同,论证社会转型给道德文化建设带来的影响。

C.文章引用麦金泰尔的话,为论证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的作用提供理论支撑。

D.文章整体采用总分结构,主体部分从三个方面展开,层层深入,逻辑严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美德伦理是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的构成要素,至今仍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B.现代社会家庭规模较小,这使父母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

C.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重视伦理美德教育应该能更好地促进社会健康发展。

D.只要社会还需要并欣赏优雅高贵的生活,道德绅士和文化精英就有存在价值。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目前数字乡村仍在起步阶段。在“开垦”的广袤乡村,数字化建设仍需落地生根;在“已播种”地区,数字化建设还要挖掘潜力。凭借移动互联网和城乡融合发展,城乡间数字鸿沟正加速缩小,但乡村内部的数字鸿沟却有拉大趋势。这种数字鸿沟正呈现出新特征,从接入鸿沟转向人力鸿沟,从技术可及性差异转向数字使用性差异。建设数字乡村就是要加快弥合城乡间、乡村间、人群间的数字鸿沟。

数字乡村不是智慧城市的复制版。我国乡村众多,经济水平、资源禀赋、人口结构等差异明显,要因地制宜探索不同类型乡村的数字化发展方式。要接地气,信息服务要与乡村振兴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要开放包容,只要对农民有利,都应该欢迎。要从农业生产数字化起步,把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的数字化改造作为主攻方向。

数字乡村成功的关键,是要构建起一套推进机制,探索建立政府“修路”、企业“跑车”、农民“收货”的发展机制。政府负责公益资源整合,协调建好基础“信息高速公路”;运营商负责村级信息站建设运营;服务商则负责提供各类商业服务和通道,让农民扩大市场规模获得收益。

(摘编自乔金亮《加快弥合乡村数字鸿沟》,《经济日报》2021年1月15日)

材料二:

作为实现乡村振兴宏伟目标的重要抓手,数字科技正在加速融入乡村发展的各个场景。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发布的《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中国乡村数字素养调查分析报告》提出,在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为充分发挥数字科技赋能作用,需从乡村数字基础设施的提档升级、农村居民数字素养的提升两个方向上弥合城乡数字鸿沟。

虽然目前我国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基本实现城乡“同网同速”,但部分区域以云计算、大数据、AI等为代表的“新IT”数字基础设施仍较为落后。在加快推进新基建的背景下,要更加重视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的区域,在农村地区进一步促进数字科技与农业的深度融合。

打破城乡“数字素养鸿沟”、提升农民数字素养,是建设数字乡村的“最后一公里”。地方政府可联动相关机构和厂商,通过宣传引导、组织培训等方式,培养农民使用数字化致富的相关意识和技能。只有农民对数字时代的适应能力提升,利用数字化解决问题、创造收入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广大农民在数字时代“有机遇,抓不住;有条件,不会用”的问题才能得以解决,真正实现数字科技赋能于人。

(摘编自《社科院报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加强PC等数字生产力设备的应用》,央广网2021年3月12日)

材料三:

在短视频的风靡和直播间的热闹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种草”乡间好货。直播间里,乡亲们种植的稻米一度成为网红爆款,短短几个月创下了700多吨的线上销售纪录。空间上的“万水千山”正在变为网络里的“近在咫尺”,蓬勃发展的农村电商让农产品出村进城、农民脱贫增收。过去,传统电商把大量消费品输送到农村,对活跃农村流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对乡村振兴来说,更重要的是帮助农民把农产品卖到城市。农村电商的农产品上行体系,为小农户直接对接大市场提供了可能,这也是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关键。

不过,农村电商仍有不少短板,直播带货也并非易事。多位电商带货参与者反映,消费者对新、奇、特、优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但其生产组织化程度低、加工能力不足,不能满足直播带货订单集中的需求。尽管电商服务体系已经覆盖到多数乡村,但合适的农产品少、运营成本高、营销推广难等问题仍然突出。

(摘编自《乡村数字化从哪里起步》,《经济日报》2021年1月15日)

4.下列关于数字乡村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虽然目前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发展,基本实现乡村与城市“同网同速”,但数字乡村建设仍处在起步阶段。

B.目前我国广大乡村的数字化建设参差不齐,部分乡村已初步进行数字化建设,还有相当多的地区亟需进行数字化建设。

C.数字乡村建设并没有统一的模式,各地要结合当地的经济水平、资源禀赋、农民的实际需要等,探索不同的发展方式。

D.数字乡村建设不完全等同于智慧城市创建,要从农业生产数字化起步,把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的数字化改造作为发展重点。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随着移动互联网和城乡融合的发展,城乡数字鸿沟呈现出新的特征,从接入鸿沟转向人力鸿沟,从技术可及性差异转向数字使用性差异。

B.蓬勃发展的农村电商使某些农产品走出乡村进入城市,这为小农户直接对接大市场提供了便利和可能,也将会带动农产品附加值的提升。

C.借助风靡的短视频和直播间,新、奇、特、优的农产品走进电商,连乡亲们种植的稻米都曾成为网红爆款,创下了惊人的线上销售纪录。

D.要真正实现数字科技赋能于人,必须提升农民对数字时代的适应能力,强化广大农民利用数字化条件解决问题、创造收入的意识和能力。

6.有效推动数字乡村建设需要哪些相关方作怎样的努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最后一个冬天

吕煜琳

猎人紧了紧大衣,给火堆添了些柴。窗外雪虐风号,屋里的空气更是冰冷。

猎人凝视了一会儿火焰,再一次略显疲惫地阖上眼。照着这雪的势头,也不知要到什么时候オ能停。人仅靠水也能活上几周吧,之前他可从未落入如此窘迫之境。

“嘭”的一声打碎了屋里凝滞的气氛,情况发生在短短几秒之内。寒冷并没有使猎人的头脑和动作有丝毫凝顿,他飞快地操起猎枪上膛,对准了破门而入的不速之客——一头幼鹿。是的,就是一头幼鹿。

“瞧这是什么!”猎人先是愣了愣,然后枯瘪的嘴唇露出这两天来的第一个笑容,干涸的眼里猛地冒出可怕的金光。“从天而降的礼物!来吧孩子,这可不能怪我,谁让你偏偏在这种鬼天气调皮乱跑而忘了妈妈的忠告呢,这可真是撞到我的枪口上了!”他飞快地就要按下扳机,“你妈妈也会感到荣幸的,你可是在寒冬救了一条人命。”

那头鹿的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他,长长的睫毛带着细小的雪珠。

刹那间,猎人恍惚从它的脸上看到了些似曾相识。

一定在谁的脸上也曾有过这样的表情。

是儿子在黑夜里盯着他时,像洞悉了宇宙间所有秘密的幽深眼睛。

猎人的动作僵住了,他的左脸开始有些抽搐。

鹿还是没有逃跑。它还小,又被母亲保护得太好,不知道自己此刻面对的是什么。它甚至因为屋内温暖明亮的火光又走近了些。

许久之后,猎人忽然叹了一口气,几乎是有些恼羞成怒地把手从扳机上移开。“好的好的,你赢了!我暂时不杀你,就当是贮存粮食-但我警告你,你要是胆敢逃开,我立马就开枪崩了你愚蠢的脑瓜子!你也不想和我的弹药比比速度吧,嗯?”

幼鹿平静地看着猎人,又看看外面肆虐的风雪,似乎根本不在乎猎人的粗俗和恶劣。

猎人把猎枪背到身上,然后走过去关了门,插上门栓。

于是在他到达这个几乎空无一物的屋子的第二天,他让一头鹿住了进来。

夜晚悄无声息地从窗口滑落,温度骤降,寒气透骨。猎人哆哆嗦嗦地又燃起了一堆火,温暖的火光终于吸引着鹿从角落里走出来了,它异常乖巧地窝在火堆旁,睁着眼睛静静地望着他。

窗外雪满长空,黑夜席卷大地丛林;屋内铺满橙色火光。猎人在半睡半醒间缩紧了身躯,往

鹿那边靠了靠,然后轻轻地抱住了它。“反正我早晚也会停止狩猎。如今只是提前罢了。继续吃干粮?坚果,坚果也不错……”他此刻的表情就像无垠的、刮着风雪的白色旷原。

猎人那双细长的眼睛里似乎有火苗在风雪中闪了闪,最终还是熄灭了。

这是第二十一天。

猎人照例出门去采集食物,正当他伸手想去掏掏松鼠洞时,他猛然惊觉,雪开始融化了。

已经有两天没有下雪。

“只有这个,没得挑。”猎人把玉米杆、秸秆和野草混合而成的饲料放到鹿的身旁。他没有像以往一样坐到鹿的身边去。“很显然,温度要回升了,今天是几号?哦,谁管那么多,我是说,你打算回去,对吗?”猎人摸着鹿的脖子,温和地说,“我看出来你最近很焦躁,显然,几乎一个冬天的分别让你郁闷坏了。”

鹿没有回答,只是用眼睛安静地看着猎人。它似乎闻到了血腥气,然后顺着气味找到了猎人被树枝划破的皲裂手指。它伸出温热的舌头舔了舔那处伤口。

“我会想你的。”猎人抚了抚它的头,笑容有些悲伤。

两天之后的早晨,当猎人推开门的那一刹,阳光毫不吝啬地洒下,让他全身的骨头都发出惬意舒展的声音。

他环顾四周,时间又开始走动。冰雪似乎都已经消融得差不多了,四周都是“叮叮咚咚”的冰融化的乐曲,和着鸟鸣滴落到依旧有些绷着脸的大地上,溅起朵朵皇冠样的水花。

世界干净得像个婴儿。这么久的风雪,这么长的阴雨,这么多痛苦而难捱的日子,终于在阳光到达之后,迎来了新生。

猎人黝黑的脸上有些湿润了。他对着太阳,深深地,深深地鞠了一躬。鹿也从屋里走了出来,近半个冬天它长高了不少,头上的角开始充血。它站在一片阳光里,头高高地昂着,仿佛在接受来自天堂的加冕,显得圣洁而美丽。

“你愿意继续和我一起生活吗?”猎人走过去抱着鹿的脖子说,“我正好需要一个知己。”

鹿的耳朵有些焦躁地动了动,它把头转向了山林,转向了自由。

“好吧,你可真是绝情。”猎人慷慨地笑了笑,吸着鼻涕松开了它,最后一次凝望鹿的眼睛。

“我想我会无数次在深宵旧梦里回想起这个我们在一起的、最后的冬天。”

鹿轻轻地用脸蹭了蹭他宽厚的手掌,似留恋,似感谢。然后它转身,向丛林深处奔去。

“再见了小鹿,安好,安好!”猎人在它身后挥了挥手,目送着它的背影渐渐远去。

——“呼!”

初春的第一声枪响,划破了宝蓝的天际,血色的亡灵冲出白色积雪的束缚,无情地穿过了鹿的胸膛。奔跑的身影凝滞了一会儿,倒下了。

“看来过了这么久,我的枪法依然很准。”猎人向鹿的尸体走去,步伐稳健,“安好,我的孩子,我的朋友——”

他早已泪流满面。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的环境描写着力突出风雪肆虐的酷寒天气,不仅烘托了猎人被困山林的窘迫,也为下文写幼鹿主动走向小屋做了必要铺垫。

B.面对幼鹿这破门而人的不速之客,猎人在快要按下扳机时发现它的眼睛神似儿子的眼睛,他把手从扳机上移开,情节由此发生转折。

C.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如面对雪后阳光,“猎人黝黑的脸上有些湿润”,充分表现了他与幼鹿相处日久、不忍分离的悲伤。

D.小说采用了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客观细腻地讲述了在极端环境中猎人与鹿发生的一段故事,表现了人类与动物之间复杂的情感。

8.请简要分析猎人在困境中面对幼鹿时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

9.小说以猎人杀死相伴多日的幼鹿结尾,有人认为应该删掉,你的看法呢?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虞翻字仲翔,会稽馀姚人也,太守王朗命为功曹。孙策征会稽,翻时遭父丧,衰经诣府门,朗欲就之,翻乃脱衰入见,劝朗避策。朗不能用。朗拒战败绩,亡走浮海。翻追随营护,朗谓翻曰:“卿有老母,可以还矣。”翻既归,策复命为功曹,待以交友之礼,身诣翻第。策好驰骋游猎,翻谏曰:“明府用乌集之众,驱散附之士,皆得其死力,虽汉高帝不及也。至于轻出微行,吏卒常苦之,愿少留意。”策曰:“君言是也。” 翻出为富春长策薨诸长吏并欲出赴丧翻曰恐邻县山民或有奸变远委城郭必致不虞因留制服行丧诸县皆效之咸以安宁翻与少府孔融书,并示以所著易注。融答书曰:“闻延陵之理乐,睹吾子之治易,乃知东南之美者,非徒会稽之竹箭也。”

孙权以为骑都尉。翻数犯颜谏争,权不能悦,又性不协俗,多见谤毁,坐徙丹杨泾县。吕蒙图取关羽,以翻兼知医术,请以自随。权既为吴王,欢宴之末,自起行酒,翻伏地阳醉,不持。权去,翻起坐。权于是大怒,手剑欲击之,侍坐者莫不惶遽,惟大司农刘基起抱权谏曰:“大王以三爵之后手杀善士,虽翻有罪,天下孰知之?且大王以能容贤畜众,故海内望风,今一朝弃之,可乎?”权曰:“曹孟德尚杀孔文举,孤于虞翻何有哉!”基曰:“孟德轻害士人,天下非之。大王躬行德义,欲与尧舜比隆,何得自喻于彼乎?”翻由是得免。翻性疏直,数有酒失。权积怒非一,遂徙翻交州。虽处罪放,而讲学不倦,门徒常数百人。又为《老子》《论语》《国语》训注,皆传于世。在南十余年,七十卒。归葬旧墓,妻子得还。

(节选自《三国志·虞翻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翻出为富春长/策薨/诸长吏并欲出赴丧/翻曰/恐邻县山民/或有奸变/远委城郭/必致不虞/因留制服行丧/诸县皆效之/咸以安宁/

B.翻出为富春长/策薨/诸长吏并欲出赴丧/翻曰/恐邻县山民或有奸变/远委城郭/必致不

虞/因留制服行丧/诸县皆效之/咸以安宁/

C.翻出为富春长/策薨/诸长吏并欲出赴丧/翻曰/恐邻县山民/或有奸变/远委城郭/必致不虞/因留制服行丧诸县/皆效之/咸以安宁/

D.翻出为富春长/策薨/诸长吏并欲出赴丧/翻曰/恐邻县山民或有奸变/远委城郭/必致不

虞/因留制服行丧诸县/皆效之/咸以安宁/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衰绖,指丧服。丧服胸前当心处所缀的麻布为“衰”,缠在腰间的散麻绳为“绖”。

B.吾子,对对方的敬称,相当于“您”;也指“我的儿子”。文中是孔融对虞翻的敬称。

C.大司农,官职名,是古代朝廷管理国家财政的官职。汉代主管钱粮,为三公之一。

D.海内,古人认为我国的疆土四面环海,所以称国境以内为“海内”,如同称“天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虞翻尽职献策,追随保护王朗。孙策进攻会稽,虞翻面见太守王朗,劝他避开孙策,王朗不听,被击败后逃到海上,虞翻追随并保护他。

B.虞翻入仕东吴,深受孙策推重。他回到会稽后,孙策仍然任命他为功曹,以朋友之礼相待,亲自到虞翻府第拜访,后又任命他为富春长。

C.虞翻疏狂直率,触怒孙权被贬。他屡次直言劝谏,在孙权敬酒时装醉,惹恼孙权,因刘基规劝得以免罪;后因触犯激怒孙权被流放交州。

D.虞翻博学多才,著书流传后世。他精通《易》学,兼通医术,擅长音乐,虽被流放依然讲学不倦,对《老子》等书的训解注释流传于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明府用乌集之众,驱散附之士,皆得其死力,虽汉高帝不及也。

(2)大王躬行德义,欲与尧舜比隆,何得自喻于彼乎?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寄吕穆仲寺丞

苏轼

孤山寺下水侵门,每到先看醉墨痕。

楚相未亡谈笑是,中郎不见典刑存①.

君先去踏尘埃陌,我亦来寻桑束村②.

回首西湖真一梦,灰心霜鬓更休论③.

[注]①中郎:指蔡邕。《后汉书·孔融传》:“与蔡邕素善。邕卒后,有虎贲士貌类于邕。融每酒酣,引与同坐,曰:“虽无老成人,且有典刑(指容貌像蔡邕)。'”②桑枣村,密州产桑枣的地区,苏轼时任密州知州。

③灰心霜鬓:出自唐代裴度《洛书即事》“灰心缘忍事,霜鬓为论兵”。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开篇回忆在杭州时与友人游览作诗的情景,为下文的抒情蓄势。

B.诗人借蔡中郎比吕穆仲,把思念之情寄托在跟他容貌相似的人身上。

C.诗人在信中与友人商约,准备各奔前程,去寻求闲适隐逸的生活。

D.诗歌善于运用典故,语言典雅而含蓄,贴切有内涵,增强了表现力。

15.诗歌尾联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庄子《逍遥游》中引用《齐谐》的话描述大鹏展翅南飞壮阔景象的两句是“,”。

(2)古诗词中常用杜鹃的悲啼抒发诗人的愁情,如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抒发被贬后的孤独寂寞之感。

(3)陆游在《游山西村》中赞美“春社”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的诗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在当今文化实践中,正确理解与有效运用神话中蕴含的文化自信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

从神话的存在形态看,既有________的口头神话、古老经典的文献神话,也有丰富多彩的文物神话、形态鲜活的民俗神话,还有新的传媒背景下出现的新媒体神话。用好神话中蕴含的文化自信,必须坚持实事求是、_________的科学态度。任何文化自信都不是罔顾事实的自我陶醉,更不能是________生发出的盲目自大①;

相反,培育文化自信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以历史事实和艺术真实为依据,以文化服务于人民②、服务于人类进步为主导。_________,如果把数量众多的中华民族神话比作一棵历经了数千年沧桑的大树,那么我们所能汲取的营养只能是其中的累累硕果。( )。既不能站在文化虚无主义的立场,认为神话就是古人痴人说梦一样的虚幻的③“瞎话”,也不能不加分析地把神话中的一切观念全部接受。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④:“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口耳相传 古为今用 一厢情愿 毋庸讳言

B.口诵心惟 师古不泥 主观臆断 毋庸置疑

C.口耳相传 古为今用 主观臆断 毋庸讳言

D.口诵心惟 师古不泥 一厢情愿 毋庸置疑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有时,这些作为营养精髓的果实隐藏在枝叶之中,需要我们认真辨识,科学“拿来”。

B.有时,这些作为营养精髓的果实隐藏在枝叶之中,需要我们科学“拿来”,认真辨识。

C.有时,我们需要认真辨识这些隐藏在枝叶之中作为营养精髓的果实,科学“拿来”。

D.有时,我们需要科学“拿来”这些隐藏在枝叶之中作为营养精髓的果实,认真辨识。

19.文中画横线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A.① B.② C.③ D.④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春捂秋冻”是有依据、有道理并且可以遵循的养生之道。那么,①?因为春天气温尚不稳定,忽冷忽热,过早减掉棉衣就会破坏人体恒定温度的调节,②.而“秋冻”又是怎么回事呢?秋季总体趋冷,缓慢添加衣物,使人体接受冷气刺激,人体的应激和耐寒能力就会有所增强。需要注意的是,③,一般老人和小孩抵抗力较差,不宜秋冻;有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不宜秋冻;体质偏弱者,胃肠道疾病以及骨关节疾病的人群也不宜秋冻。“春捂秋冻”不同的人群要辩证对待,才真正合乎养生之道。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80个字。(5分)

2021年3月20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发布了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重要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考古新发现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祭祀坑”平面均为长方形,规模在3.5平方米至19平方米之间。目前已出土金面具残片、鸟形金饰片、金箔、眼部有彩绘铜头像、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精美牙雕残件、玉琮、玉石器等重要文物500余件。这次考古新发现出土文物数量多、价值高,有助于推动三星堆文化研究深入开展。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热搜榜代表最热的资讯,呈现人们搜索的热门话题。今年河南春晚《唐宫夜宴》、皮影戏版《唐宫夜宴》《元宵奇妙夜》等节目相继登上热搜;祁发宝、王焯冉等5位戍边英雄事迹一经发布,持续刷屏;百年党史、两会话题同样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

关注什么,体现了品位追求,彰显了价值取向。在你的“热搜榜”上排在首位的是什么?请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