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纠正某新闻单位 所作祭文用词不当(语病百出)

句子大全 2023-06-25 07:36:01
相关推荐

为英雄烈士的惊天动地的英勇事迹而感动万分,我们将永远缅怀永远激励奋进。这次呢,纯文学交流,对于某新闻单位所作的祭文存在的一些用词及语法等错误予以提出批评和纠正,以促进祭文等文学的正确交流及进步,以示后人。

一、对祭文的词句结构进行分析

正文首句“守在四夷”。语本自《左传.昭公二十三年》:“古者天子守在四夷;天子卑,守在诸侯。”意谓国家有长远之策,对于边疆防守及四周危机能有应变或牵掣。此良训,于今日亦是能用。问题在“于初有衅”,“于初”意思是早些时候,此时间阶段用词不妥。“有衅”两字也下的太轻了,对于敌人的侵犯领空轰炸边境等,岂是“有衅”两字可以概括的?后一句“怀德”亦是明显用词不妥。

接着说“寄身锋刃”。这个怎么理解?前后不连贯。如果说英勇,死后鬼魂依旧附在刀剑上,可以。但刚刚说敌人侵略边疆而我们英雄战士去作战,马上就写到“寄身刀刃”,这个是章法紊乱问题了,东一榔头西一榔头。

第二段“忆昔遥涉大川,开国用命”。意思颠倒了,先是领命而后奔涉雪山艰苦作战才是。屈原《国殇》有诗句“旌蔽日兮敌若云”,敌人密密麻麻蚂蚁似的,他们的旌旗似是遮蔽云日,形容敌人人数比较多。但若离开“旌蔽日”语境单单以“敌若云”形容就不妥了。这叫泥古不化,或简单地说只知道抄句而不知道吸收利用。还有刚刚说敌人很多,接着什么情况呢?我们是应战还是迂回包抄或其它战术呢?马上跑到己方“深雪没胫”去了,又是散乱不堪,毫无章法。

第三段看一下,“卫乾元之来复,向兵革之方坚”。“乾元”(本意卦名,可借指天或帝王或元气),不管哪个用意,但乾元这个词多为易经用词,比如《易·乾》书所载,一般不适合于祭文。

“来复”:来回、往复。本指易道中由剥至复的过程。易经剥卦坤下艮上,仅剩上九一阳爻,卦气上升,转为坤卦,坤下坤上,一阳不余,转至复卦,震下坤上,初九一阳始生。故由剥之上九一阳将尽至复卦一阳始生,来复七爻,于时可代表七日。易经.复卦:「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孔颖达.正义:「阳气始剥尽,谓阳气始于剥尽之后至阳气来复时,凡经七日。」后亦用来代表七天的循还周期。称一星期为一个来复,星期日为「来复日」。

尽是一些卦名、来复之类卦测易经。这个引用很不恰当,也很不严肃。显然作者对于祭文及古文古韵之类的文章未打下扎实基础。

“向兵革之方坚”是说敌人武器装备优良,但“向”用词不妥?应该是“不惧”装备优良武器的敌人,用此词表述才是最恰当的。“方坚”?也是用词不切。“忘旋”忘了周旋?不是很通。陈琳有诗句“惆怅忘旋反,歔欷泪沾襟”。“忘旋反”意为忘了归来,明显“忘旋反”不能简单缩写为“忘旋”,可见勉强凑韵了。

“扫积威于四世,振民志于百年”。积威,即长时间形成的威严。如果说扫除敌方威严,可以。但此“四世”形容过于累赘,为对仗“百年”而对仗。

“留异域以长眠”?明显词不达意,正确地说:“英勇牺牲而不得不长眠于异国他乡。”

继续说第四段。骨肉可以指亲人,一般说骨肉分离或相连,但不能想当然地说“骨肉望绝”。“唯离恨以不息”?直接“离恨不息”即可,再累赘地扯“唯”、“以”就不是很通了。

“岂忠魂之入梦,洵来者之寓情”?虚词用的很别扭。白居易有诗句:“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岂?反问,实质否定之意。但我们思念某个逝去的亲人,是怪他(或她)没来入梦,希冀他(或她)来入梦。可能在某个时间段或安葬故地后会入梦。而不是给予全盘否定之意,说忠魂不能入梦。“寓情”一词不妥。寓情于景吗?有些词还真不能乱用。

第五段说一下。“安故境于桑梓”?累赘重复。故境,曾经生活的地方,同于桑梓,那么简要表述为“安葬于桑梓”,即可。

前面刚说祭悼,马上接“某某之光”,两者没有衔接及适当过渡,比较唐突。“魂兮归来,以反故乡”?归来?反(返)?意思重复。

二、意见、建议

从上面的分析及解释,就可以看出原文存在很多的词句错误及章法结构问题:或是用词不妥,表述不清;或是章法不严,句子衔接不紧密;或是泥古不化,句子生硬偏差;或是用韵对仗牵强,祭文基础未扎实。等等诸多问题,希望能改进或纠正,使祭文质量提高,给读者清晰流畅的阅读。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