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云想衣裳花想容:原本全是赤裸裸地吹捧(结果却成为千古名句)

句子大全 2023-06-27 07:11:01
相关推荐

清平调 其一

——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李白的《清平调》有三首,都是一次性为杨贵妃写的,因这第一首的头两句写得实在是好,所以,这里只讲第一首。)

白话直译:

1:你的容貌服饰是如此美艳动人,以至连白云和牡丹也要来为你妆扮,春风骀荡,轻拂栏杆,美丽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更加艳冶,你的美真像仙女一样。如果不是在仙境群玉山见到你,那么也只有在西王母的瑶台才能欣赏你的容颜。

2:看到云朵就想到她华美的衣裳,看到美丽的花儿就想到她娇艳的颜容;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如此天姿国色,若不见于群玉山头,那一定只有在瑶台月下,才能相逢!

——以上直译皆摘自百度百科

(这两种直译略有不同,但都是不遗余力地赞美杨贵妃的美貌。)

前言

每次写李白,都想喝几口。然后我就真的拿了酒来。

其实前日在蒲江,我和李清等已经大醉了一盘。原本说是要控制酒量的,结果和以往的结果都一样,先是斯文小酌,然后是豪迈干杯,再然后是你随意我干杯地自己灌自己,高兴处就是吟诗作对,当然也相互吹捧。

我和清哥相互吹捧由来已久,所谓举贤不避亲嘛,自家人,一定要吹捧,而且一定要吹捧得对方舒舒服服。

吹捧和被吹捧都是需要讲究艺术的,关键词是:彰显、鼓励、不妄自尊大、再接再厉。

我一直想写篇我们相互吹捧的文章,因为每次我们吹捧完对方后,各自都觉得一定要对得住对方的吹捧,也都会在各自的领域有较大的进步,以便下次多给对方些吹捧自己的素材。

前天喝了酒后也想写,酒醒了,便忘了。今儿要写一周一诗,又想起,于是找来李白这一生最肉麻的一组诗,原本全是赤裸裸地吹捧,结果却成为千古名句。

嗯,确实,李白就是李白!

背景介绍:

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几乎是家喻户晓。

伦理纲常而言,他们是公爹和儿媳妇的悖论之爱。音乐素养而言,他们是高山流水千古真知音。

纯爱情而言,他们皆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

所以,他们的故事,尽管以悲剧结束,但一千多年来,一直被模仿,却从未被超越。

写他们故事的人很多,有诗词有小说,都是主动写,唯有李白,被动,不得不写,还必须吹捧地写。

那年,天宝二年或天宝三年暮春,李白应诏写了《清平调》三首。史书上对此没有明确记载,只有《全唐诗》题注为“天宝中”。因杨玉环是天宝四年封为贵妃的,《全唐诗》题注言她为“太真妃”(她出家潜水进皇宫前的名号)。再,李白是天宝元年供奉翰林院的,百度百科里讲李白的时候,说这三首《清平调》写于天宝二年,但没有注明准确的出处。不过,兴庆宫里的牡丹是天宝三年初因进贡而栽培的,所以推算时间应为天宝二年或三年。这里,我们晃过,因为不太重要。

那年,天宝二年或三年的暮春,唐玄宗和杨妃在兴庆池沉香亭观赏牡丹花,伶人们正准备表演歌舞以助兴。唐玄宗却说,赏名花,对妃子,不可用旧日乐词。于是,急召翰林待诏李白进宫写新乐章。李白奉诏进宫,即在金花笺(洒了泥金的纸笺)上作了这三首诗。

作品赏析:

在写作品欣赏前,先讲一下那部叫《猫妖传》的电影,其中便有李白醉醉颠颠在兴庆池写《清平调》的场面,同时还加入了力士脱靴、国忠磨墨的场景,有些夸张,但很形象。黄轩演的白居易,演得很好,之后我读或讲白居易,脑子里出现的就是黄轩。(所以,好演员就是好演员——题外话)

李白承诏写《清平调》的时候,自己还“宿酲chéng未解”(《全唐诗》题注载)。有什么法呢?他是翰林供奉,皇帝要他写什么他就必须写什么。还好,有牡丹,有美人,最重要的是李白有才华,所以他即便还醉着,便以醉眼看那牡丹看那美人,第一句“云想衣裳花想容”便脱口而出。

美人儿着实是美。有多美?杨玉环可是那“闭月、羞花、沉鱼、落雁”四大美女中的“羞花”,说是她进宫不久,花儿见了她的容貌也要自卑害羞。所以,美人儿的美,是天上的白云见了也想落在她的衣裙上成为她美丽的一份子,是那些艳冠群花的牡丹也期盼拥有她那般美丽的容颜。

然后呢?“春风拂槛露华浓”。看,春风溢溢,轻拂栏杆,素淡的露水,也因了那美人儿的美而华彩浓郁了。如果,如果那时有相机,透过露珠拍下牡丹和美人儿,倒还真真是一幅极美的照片。

(另有对露华浓的解释,比如《而庵说唐诗》,指君恩郑重,就是得宠的意思。露有润泽之义。)

再然后呢?“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这样的美人儿哪里才能见到?如果不是在满是宝玉的群山(传说中西王母住的地方)下才能见到,就只有在瑶台(传说中仙子们住的地方)的月下才能欣赏到了。

说真,李白的这四句诗,一经解释,便是赤裸裸地吹捧,极度肉麻。但是,纯以艺术角度而言,前两句“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确实是好,若不是因唐玄宗的诏命必须是为杨玉环而写,堪称千古绝句。后面两句着实俗气,幸得有前两句做铺垫,还因为李白的文字功力着实了得,如此俗气的两句也沾了李白自己的仙气。所以,《清平调》后面还有其二其三两首接着吹捧的,我们就不讲了。

历史上写吹捧诗文的不少,被动能写得如此肉麻还能清新脱俗带着仙气的真是不多,这便是诗仙的能耐。

所以,吹捧也是一门艺术。

知识点:任侠(上)

李白是诗仙,也是剑客。史料记载,他十五岁写诗便已大名远播,并“好剑术,喜任侠”。

什么是任侠?

任侠,又称为“尚义任侠”、“为气任侠”、“使气任侠”,也就是“附带意气,以侠义自任”的意思。

什么是“侠”?

侠:夹人者。象形文字,引申为助人。泛指通过自身力量帮助他人的人。

“侠”最早的正面阐述来源于司马迁及其《史记》,并在《太史公自序》说:“救人于厄,振人不赡,仁者有乎;不既信,不背言 ,义者有取焉。作《游侠列传》。”

作为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从道德观上肯定了游侠的正义性:“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对于司马光的这段话,我个人最为认可的是“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

当然,司马迁之论和他写作的社会背景有极大关系。他写的是他之前的历史,西汉之前是秦,秦之前的春秋战国,所谓“窃钩者诛,窃国者侯”,没有健全的法制,有些正义的匡扶确实需要侠义之士。

由之,司马迁认为:由于人生难免有危急困厄之时,加以社会的不公正,不公平,因此,“侠客之义”是必不可少的。而且,重然诺、重信义、不怕死的侠客,比起季次、原宪之类独善其身的隐士来,其社会功用和道德评价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司马迁的《游侠列传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篇正面阐释侠义精神的文章,它所肯定的侠客必须具备的仁、义、诚信、谦让等美德,成为后世侠客共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