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十句话读懂 Apple(Watch 应用设计)

句子大全 2023-06-29 05:06:01
相关推荐

本文是果壳电子软件副总裁于海东的个人分享,授权雷科技独家发布。果壳电子是中国最早的智能手表厂商,并且推出了第一代智能圆表。于海东先生本人先后在盛大、微软从事软件研发和管理工作,具有丰富的经验。需要说明的本文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与果壳电子无关。

AppleWatch终于到手了。针对它的外观设计、材料、硬件规格、功耗、发售政策等都有无数话题,笔者出于职业习惯更关注AppleWatch在应用开发和软件生态方面的规划。无论积极还是稳重,苹果在AppleWatch上表现出的理念必会对可穿戴行业产生深刻的影响。

一、即使Watch计算器,也必须和iPhone连接才能运行

包括AndroidWear在内的大多数智能手表系统,虽然应用安装也是由手机端完成,但并不总要求手机端必须有个客户端,第三方应用如计算器、小游戏这类“单机”程序,在Watch上安装后在手机端是不留下任何痕迹的,至少运行时不要求手机和Watch必须保持同步。

而AppleWatch则毫无商量余地的要求第三方Watch应用必须连接手机才能运行。

AppleWatch上最简单的2048游戏,如果与iPhone的连接断开,也无法启动

AppleWatch的应用开发本质上是iOS开发。第三方WatchApp(准确称呼是WatchKitApp,为行文简洁称WatchApp,下同)的代码是在iPhone端运行的,连动画等WatchApp资源都是由iPhone端在WatchApp运行时远程传送。对第三方应用来说AppleWatch不像一个独立硬件,更接近iPhone的另一套显示和I/O模块。每个WatchApp必须借助iPhone端的WatchExtensionApp才能工作,两者间通过WatchKit这个中间层保持同步。WatchApp和WatchKitExtensionApp之间的关系有点类似网页前端和后台服务端,AppleWatch本地只有Storyboard(负责UI显示和界面跳转逻辑)和部分资源(例如静态图片),而完整的程序代码和动画都是保存在iPhone端的(因此启动Watch端应用时,如碰到动画,往往会有一点延迟才显示)。

大部分WatchApp,五官(输入/输出)在AppleWatch端,大脑(代码)在iPhone端

由于代码和动画资源保存在iPhone端,无论是新开启,还是从表盘返回当前应用,都会延迟一会才出现应用界面

由此,即使是一个最简单的Watch计算器程序,也必须有一个iPhone客户端,于是会出现这样略显滑稽的事:开发者其实只想做一个单机版Watch应用,但iPhone上仍然得有“服务端”,即使这个“服务端”在iPhone用户看来不具备任何实际功能。

这个AppleWatch计算器,iPhone部分没有实际功能。苹果可学习AndroidWear,将这类应用在手机端的可视化界面隐去

PS:在APPStore中,因AppleWatch而新开发的软件中,计算器程序是最多的。

WatchApp从运行机制上更像是iOS应用的一个Widget,本质上跟iPhone锁屏界面的“今天”(Today)没有区别,它们的开发思路和运行模式也很接近,Today和WatchAPP都属于iOS中Extension开发。苹果自己也强调,AppleWatch开发的基本要求是“模糊硬件和软件的界限”,即AppleWatch尽管是个物理上独立的设备,但逻辑上更像iPhone的第二屏幕,WatchApp的行为完全受iPhone端控制。我们很难想象,一个被承载下一代移动互联网希望的设备,一举一动都必须由智能手机决定。我们宁可相信,目前这只是权益之计,随着可穿戴设备应用类型越来越有别于手机,可穿戴设备的的续航和网络连接能力更强大(例如蓝牙4.2),可穿戴设备最终能摆脱手机无微不至的“呵护”。

二、WatchStore其实是AppleStore的子集

Apple在iPhone上提供了独立的AppleWatch管理界面。“我的手表”相当于iPhone的“设置”,“搜索”和“精选”则对应着iPhone的APPStore(这里把Watch的应用商店简称“WatchStore”)。

AppleWatch设置VS.iPhone设置

WatchStoreVS.APPStore

在iPhone上,WatchStore其实是APPStore的一个子集,以微信为例,iPhone的APPStore和WatchStore中看到的其实是同一个东西,不过是所显示内容排版有所区别而已。WatchStore的实质,就是过滤那些AppStore中不支持AppleWatch的应用。

左边是WatchStore中的微信,右边是AppStore中的,两者其实是一个东西

未来AppleWatch应用的分发途径是否始终集中在iPhone,非常值得关注。AppStore@iPhoneàAppleWatch的关系,颇有些类似当年iTunes@PCàiPod的关系,都是借助远程设备来完成内容到硬件的分发。iTunes作为内容分发途径最终与硬件设备(iTouch、iPhone等)合二为一。这个局面是否会在AppleWatch上发生值得重点关注——屏幕小,输入难在不久的未来是可以克服的,立体投影、手势输入甚至虚拟现实,都并非空中楼阁。说到底,这既是技术问题,更是平台发展重点的选择。

三、WatchAPP的安装分两步

每个第三方AppleWatch应用都被分为两个部分:WatchApp(运行于AppleWatch上)和WatchKitExtension(运行于iPhone上)。一个支持AppleWatch的应用(以网易新闻为例)的安装过程如下,第一步,从APPStore/WatchStore上下载并在iPhone上安装,包括了iPhone版网易新闻,和专为AppleWatch准备的网易新闻WatchKitExtension(内含代码和相关程序资源如图片等);第二步,由iPhone将网易新闻的WatchApp部分推送到AppleWatch端(即在Watch端的“安装”)。

WatchApp的安装,无法从Watch端操作,必须先安装在iPhone上,再推送到Watch端

如果用户选择从iPhone的APPStore下载安装支持AppleWatch的应用,则不会自动执行第二步(在iPhone设置中可改成自动执行),用户需要到“我的手表”中人为再向AppleWatch上“安装”该WatchAPP;当用户从WatchStore中下载,第一步执行完成后会自动执行第二步。用户可以在“我的手表”中“卸载”WatchAPP,此时iPhone端的应用并不受影响,WatchKitExtension也仍然保留,随时可以重新推送到Watch端“重装”。

左:AppleWatch应用管理界面,仅显示支持AppleWatch的应用;右:iPhone上所有应用的管理界面

左:对第三方AppleWatch应用的管理,最多仅有2个可选,是否在Watch上显示应用、是否显示快捷视图(Glance,如应用未开发Glance,则不显示此项);右:iPhone设置中应用的权限管理

和分发途径类似,AppleWatch应用的安装过程也体现了AppleWatch对智能手机的依赖程度,如果未来分发途径能够落地到可穿戴设备自身,安装过程自然也就无需手机代理了。

四、Glance(快捷视图):Widget的Widget

在AppleWatch上,有三种应用的展现方式:Glance、Notification和WatchAPP。

Glance在AppleWatch上被翻译为“快捷视图”。如果说WatchApp是iPhone应用的Widget,那么Glance就是WatchApp的Widget。Glance主要用于显示无需用户交互的只读信息(个别系统Glance如心率、电池电量等除外),所有Widget的内容只能是一屏(即不会出现滚动条)。开发者可选择不为应用设计Glance,用户可在iPhone上“我的手表”中选择关闭应用的Glance。

几个典型的Glance效果。类似航班、股票、体育比赛比分、歌词等实时信息更适合

特殊系统Glance如连接状态、心率测试、电量,它们没有对应的WatchApp(或可以说是特殊形式的WatchApp),可以进行交互操作(第三方Glance只显示内容,无交互功能)

不太能够理解的是,用户正在关注的当前Glance,在灭屏后(用户手腕出于非抬手状态)一段时间会变成后台运行,重新亮屏后必须重新手动调出,进入表盘界面à向上划,没有快捷进入方式。

Glance体现了苹果对AppleWatch当前核心功能的定位:更加极致的利用碎片时间。而对碎片时间的良好利用,正是智能手机当初从PC抢走风头的关键因素。只是希望苹果未来能提供更加方便的Glance调出方式,最好是抬手即可显示。毕竟如果还有工夫用另一只手,何不拿起手机?

五、Notification(通知):iPhone的第二通知栏

相比Glance的只读,Notification则提供了简单的交互功能,有些像手机端上的通知栏消息,而且功能更加丰富。当iPhone向AppleWatch发出一条Notification后,首先给用户显示的是类似标题的Shortlook界面,显示由哪个应用发出。如果用户保持抬手状态,则自动进入详情界面(LonglookNotification)。每个详情界面包括标题、消息内容和最多四个自定义按钮(例如回复、接受)和一个系统定义的“关闭”按钮。

Notification的两种方式:Shortlook界面(只读)、Longlook界面(可以进行简单交互,如回复预设的文本、语音、图标)

用户如果没有实时去看Notification,可以在表盘界面下拉,看历史记录,点击其中一条进入Longlook界面

Notification与Glance一样,也是对碎片时间利用的进一步挖掘。私以为Notification比Glance的设计更加体贴,单手即可看到消息详情。AppleWatch的开发文档提到用户看到Shortlook界面后,如果选择垂下手腕,不会进入Longlook界面,然而在实际体验中,Shortlook转为Longlook界面的速度非常快,基本没有机会让用户中断显示。也许苹果应该允许开发者自定义Shortlook显示的时间长度。

六、WatchApp:为小屏交互极尽所能

WatchApp支持较为完整的交互方式,与我们习惯的移动设备应用界面类似。只是相比iPhone应用它支持的控件要少得多,例如不支持文本输入、单选框和复选框等。

地图、收音、网购

单词、赛车游戏、新闻

邮件、视频、幼教游戏

社交、运动、健身

为解决WatchApp屏幕小的不足,提供更多可交互方式,AppleWatch提供了多种交互操作手段。

1.立体利用屏幕面积——ForceTouch

当用户用力按应用界面的任何部分,会自动调出浮于当前界面之上菜单,提供1~4个按钮,数量取决于开发者,如当前界面没有提供按钮,则用户用力按后,屏幕后会微微“抖”一下,表明ForceTouch动作有效但当前界面无菜单可调。有些应用在需要执行ForceTouch的界面上有文字提示,但也有很多没有告知,用户只能一个个试(私以为,对当前界面ForceTouch是否有效,苹果可以提供显性的系统提醒方式而不是交给开发者)。目前由于AppleWatch开发对大部分开发者都是新事物,故应用采用ForceTouch的比例不算高,界面上贴心的提醒也嫌不足。

系统闹钟界面,会提醒用户激活ForceTouch(设计比较奇怪,只弹出一个按钮,不如直接在界面上放更省事,可能是为了AppleWatch支持ForceTouch的示例)

在线笔记应用,界面上没有提醒,用户很可能不知道在这个界面可激活ForceTouch

秒表界面,也没有提醒;激活ForceTouch调出4个按钮,是非常节省屏幕空间的设计

2.返回上一级界面——向右划

AppleWatch上界面与界面的关系有两类,一类是并列的“兄弟关系”,一类是层级的“父子关系”。对于前者,左右滑动屏幕即可切换,而后者,则从左向右划动可返回上级界面。这样的好处是节省了屏幕空间,无需在屏幕上设置一个“返回”按钮。

左图:并列关系排列,底部有当前位置标识点(注意这是WatchApp而不是Glance,初次使用时容易弄混);右图:层级关系,可从左向右划动返回上一级

3.与iPhone的无缝切换——Hand-off

在WatchApp上还体现了苹果在iOS8和OSXYosemite上开始推广的“Hand-Off”的思路(可理解成无缝在设备间切换任务)。如在AppleWatch端启动Siri(长按数码表冠),当Watch端无法完成某些操作如网页浏览、电商的下单时,就会提示用户到iPhone端继续,此时iPhone端会自动准备好后续任务界面;在Watch端阅读短信或看新闻后试图进行文字输入,也可以通过Hand-off,此时iPhone端会自动进入文本输入状态。

在Watch端无法完成的某些操作(操作时iPhone需处于锁屏状态),然后在锁屏界面点击左下角的Safari浏览器图标,未完成的任务将自动在iPhone端展开

另一个Hand-off实例:在Watch的新闻客户端上阅读某条新闻,点击评论按钮,在iPhone的锁屏界面左下角会出现iPhone应用的图标,点击后自动在iPhone上打开对应新闻供评论

为便于理解WatchApp、Notification和Glance的区别和联系,笔者特归纳了如下表格:

总的来说苹果对WatchApp的用户体验绞尽脑汁。然而,对第三方应用来说,数码表冠的限制使用(无法进行放大操作,只能用于浏览时页面的上下滑动)、WatchApp无法控制iPhone端服务(系统WatchApp可以)、WatchApp必须连接iPhone才能运行等因素,都极大限制了第三方开发者的想象空间。希望这是苹果在新事物上的谨慎之举,随着对可穿戴设备使用场景的不断挖掘,这些限制能逐步解除,或提供替代方案。

七、AppleWatch数量足够,品质待提高

AppleWatch于4月24日发布后,截止5月5日,在APPStore中共有4159个苹果手表App,而早出现半年多的AndroidWear目前只有2310个。

再来看主要的国内移动应用。笔者从四大应用市场(腾讯、百度(含91和百度)、360、豌豆荚)上综合排名靠前的选了15个,其中8个在苹果AppStore上提供了对AppleWatch的支持,如果剔除4个不适用AppleWatch的系统工具(两个手机安全工具、WiFi万能钥匙、搜狗输入法),则11个中有8个支持(73%),剩余3个估计也很快会提供对AppleWatch的支持。

其他常见应用大类,包括主题壁纸、阅读、社交通讯、拍摄美化、影音、生活、理财购物、办公学习、资讯阅读、旅游出行,在4月24日前后很多都针对AppleWatch进行了升级支持,不再赘述。

相较而言,AndroidWear由于没有针对国内销售的可穿戴设备授权,除了微信有AndroidWear试水版本,其他国内主流应用基本没有提供对AndroidWear的支持。

个人以为,当前大部分AppleWatch应用还鲜有让人眼前一亮的设计,毕竟绝大部分都是手机应用的简单扩展,说是应景之作并不为过。毕竟可穿戴设备和手机的区别绝非简单的体积缩小,前者重感知、强调语音、手势、心率等生物信号交互方式;后者重计算,强调触屏、实键等机电方式交互。长期习惯手机开发的人们需要一段时间去吃透可穿戴设备的特点,而且苹果也会继续优化iOS对于AppleWatch的支持。那些适合可穿戴设备的应用类型例如健康、运动、遥控、移动支付等类型值得期待。

八、AppleWatch应用类别简析:身、手、钥、交、钱

1.“身”——身体特征记录跟踪

包括运动、健康、医疗三个方面。这是所有可穿戴设备厂商最看重的、最能体现出与智能手机不同的功能。苹果HealthKit和ResearchKit也为AppleWatch在这方面做好了平台的准备。这类应用的前景,更多取决于设备硬件传感器的品质、应用的算法及数据后台,已不属于本文的讨论范畴,故不展开,有机会专门另文讨论。

AppleWatch上系统自带和第三方应用提供了不少健身和运动功能

2.“手”——智能手机助手

目前,4000多个AppleWatch应用,绝大部分属于此。包括三大类。第一类:手机端应用的小屏瘦身版,以信息类为主(如新闻、阅读、天气、部分小游戏、股票、IM和邮件工具等),这类应用核心功能多与iPhone端重合且做了精简(如微信朋友圈,只能看原创内容不显示链接转发),大都是作为不方便用手机时的替代品,它们更多体现了移动应用厂商对新事物表面积极的态度,对生态圈的贡献可能体现在应用数量而不是用户粘性上。

第二类:iPhone的远程辅助工具,需iPhone和AppleWatch协同工作,比如AppleWatch版PowerPoint就与iOS版没有功能重合,只用来遥控iPhone端PPT的播放(当iPhone连接投影仪时,AppleWatch就可以取代遥控激光笔)。其他类似的应用有AppleWatch端进行音乐遥控播放、系统自带的远程相机和蓝牙拨号、手机电筒功能遥控等。第二类应用会比较有意思,总数的占比也应该会不断提高,但毕竟它们只是对iPhone现有功能的再挖掘,对生态圈的贡献更多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

第三类:手机应用的“快捷键/收藏夹”和第二屏幕。如地图导航,在手机端设定好家和单位的地址,则在Watch端直接点击“家”或“单位”,Watch上就开始显示导航信息;电商应用,可在Watch端进行诸如语音搜索商品并显示、快捷显示待收货信息等。在线音乐和广播应用、视频,Watch应用更多是作为收藏夹出现的。这类应用,兼顾了前两类应用的特点,功能上挖掘的余地可能会超过前两者。但总的来说,三类“手机助手”只是手机端应用的横向扩展而非纵向进化,对生态圈的贡献更多体现在量而非质。

3.“遥”——遥控/钥匙

AppleWatch除了前面介绍的遥控iPhone手机的拍照、闪光灯、电话、音乐播放等,还能够遥控iMac电脑上的iTunes。

将AppleWatch与Mac电脑配对后就可以遥控播放音乐了

更进一步,则是可以遥控电视。除了苹果自家的AppleTV,理论上其他智能电视也是可以让AppleWatch提供遥控支持的。在智能家居厂商合作后,让AppleWatch进行诸如门锁遥控和检查也是值得期待的体验。

AppleWatch遥控AppleTV和智能门锁

苹果CarPlay,也为AppleWatch与汽车的结合提供了可能性。目前已知的有苹果与宝马、特斯拉的合作。

AppleWatch遥控宝马和特斯拉

遥控和钥匙(身份识别)是可穿戴生态圈壮大的另一大发展空间。它让可穿戴设备有机会成为物联网的入口(身份识别和指令输入),正如智能手机作为移动互联网的入口才形成完整生态的。传统移动互联网生态,更多是抽象的信息和服务的整合,主要是软件层面工作;而物联网更多是硬件实体设备间的整合,所以有太多工作要做,不是简单的提供软件接口就能成功。值得期待,但肯定不会一帆风顺。

4.“交”——用图形化的身体信号进行社交

双击侧边键,会调出预设的联系人(iPhone上设置,至多12个),然后就可以使用DigitalTouch与之进行点对点的沟通,只是传递的内容并非语音或文字等传统抽象信息,而是手指点击、划动甚至是手指尖传递出的心跳等生物信号“图形化”后的形象内容。苹果对DigitalTouch的宣传力度、没有将之做成一个简单的应用而是专享侧边键,都说明苹果是希望将之作为社交新方式来推广的。想象空间很大:人体在不同时间、不同状态下的生物信号都不同,对应的图形也自然不同;除了人类,让宠物也参与其中,也许也会流行。总之,这个想法很特别,但光靠苹果玩不转,如何让第三方积极开发者参与到DigitalTouch的分享和推广,是重点。

5.“钱”——兼容ApplePay的支付功能

AppleWatch内集成了NFC芯片,因此在兼容ApplePay的POS机上可以进行刷卡操作。目前国内商家尚未支持此功能。

移动支付一直有两大门派,NFC这样的硬件支付,还有类似苹果Passbook、微信和支付宝等软件支付。前者是电信运营商、发卡单位(银行、公交等)传统行业主推,后者是互联网企业主推。AppleWatch同时支持这两种模式,因此在可穿戴设备上哪种到底哪个会占上风,非常值得关注。

九、与iPhone连接配对稳定性待提升

某种程度上,智能手表是一种重连接、轻运算的设备。AppleWatch与iPhone极深度整合,保持连接和配对的重要性更加不言而喻,然后笔者在使用中至少遇到两次严重问题。

1.WatchApp安装因连接意外中断失败,产生应用“残骸”

该情况发生后,在AppleWatch的主界面,安装失败的应用图标是一个空白的圆圈,使用数码表冠或单击均无法进入该应用,此时在iPhone端我的手表\应用布局,已无法进入了。可惜未及截图。

发生该问题时,在iPhone上就无法进入此界面了

2.解除绑定后重启AppleWatch失败

由于上述问题,当笔者试图在iPhone端解除AppleWatch与手机的绑定,也许是操作问题,重新启动AppleWatch过程中,始终出现如图的提示。用苹果官网介绍的同时按数码表冠和侧键的方式重启,也无效。

此问题并非笔者一人碰到,见到有论坛中AppleWatch用户反映同样问题,也是绑定、解绑过程中出现

智能可穿戴设备不像PC和智能手机,计算和存储不再是核心功能。AppleWatch不允许第三方应用单机模式运行,虽说略有不便,倒也可以起到引导开发潮流的作用(小屏幕的手表上单机应用的体验比不上手机和PC,数量过多不是苹果乐见的)。可穿戴设备现在需要时刻连接智能手机,未来可能需要实时连接云服务和云存储。连接稳定迅速、数据传输可靠、断开后能及时恢复、连接异常时能够及时提醒用户、数据同步出现问题时能够有多种处理方式,都是苹果需要继续优化的。像上面的问题1和2,个人以为就是AppleWatch与iPhone捆绑过紧、前者的健康过多依赖于两者的实时同步所致。凡事有利有弊,苹果既然选择了将手机和Watch深度捆绑,就有责任杜绝类似问题,特别是第2个,任谁都无法忍受纯软件问题就得返修的遭遇。

十、完美的iOS兼容性,或限制可穿戴应用开发

作为凝聚了苹果数年精心筹备的产品,AppleWatch作为一个产品,表现出了足够优秀的品质,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例如远程相机的体验就很好,甚至可以在Watch端遥控进行对焦和测光,Watch端的预览界面和快门几乎没有延时,说明蓝牙协议非常稳定和高效。用户体验方面,非常讲究根据用户场景智能设定消息提醒或应用的展现方式,Watch是否佩戴在手上、用户是否在抬手看表、用户是否在用iPhone,Watch端的内容都是有区别的。

苹果对于AppleWatch开发的态度是:blurstheboundariesbetweenphysicalobjectandsoftware……contributetoexperienceofhardwareandsoftwarefeelingindistinguishable,即模糊iPhone和AppleWatch软硬件在物理上的隔离,将两者视作逻辑上的统一体。这样做的最大好处就是庞大的存量iOS应用,能够用尽可能少的开发代价,很迅速的完成对AppleWatch的支持,毕竟为iOS应用增加一个“Widget”远比为一个独立设备全新开发新应用,方便许多。

然而具体到开发可穿戴设备应用,苹果还是略显保守,对开发者限制过多了。

1.数码表冠的放大操作只支持系统应用

对于第三方应用数码表冠只能作为纵向浏览时的滚轮,非常鸡肋。由于AppleWatch不支持多点触控,第三方应用如地图、导航、照片、阅读等非文本信息的浏览受限很大,也没有机会采用AppleWatch棋盘状应用图标那样更灵活和复杂的布局。

数码表冠在缩放效果体验上是很精巧甚至惊艳的设计,第三方应用只能干看

2.第三方应用无法访问心率传感器

目前只有系统自带的运动应用能够访问心率传感器,可以理解(降低耗电和保护用户隐私),却让开发者遗憾。

NikeRunning,为不能访问心率传感器而委屈

3.只有系统WatchApp能启动iPhone端服务

例如远程相机和地图。AppleWatch端应用的运行,很多时候需要iPhone端开启相关服务,然而第三方WatchApp没有权限这么做,用户必须先运行iPhone端应用再转身去操作Watch端,使用体验不佳——用户选择使用Watch的场景,很多时候正是因为不方便操作手机。

AppleWatch上类似体验非常不好,其实这些应用在iPhone上都登录过,只是此时在iPhone上运行罢了

4.iPhone端应用无法管理WatchApp

WatchApp只能在“我的手表”中管理。按理说,WatchApp是iPhone端应用的“子女”,但开发者却“有权力生,没资格管”,只能由用户设定是否进行消息提醒(Notification)和开启快捷视图(Glance)。

同样是Watch端社交应用,系统应用设置项的丰富程度远超第三方应用

5.不允许第三方应用脱离iPhone工作

既然AppleWatch可以独立运行诸如心率、音乐播放、健身等应用,第三方应用必须与iPhone保持连接才能运行的设计就很难得到开发者的支持了。离开iPhone运行,并非一定无法获得联网和数据传输功能,AppleWatch其实是有WiFi的(第三方应用无法自己调用,必须iPhone决定何时、如何使用WiFi),蓝牙4.1以后也支持直接连入互联网,AppleWatch的NFC也有数据交换功能。前述的AppleWatch五大应用类型(身手钥交钱),“身”和“钱”并不需要手机时刻参与,“钥”如果是蓝牙连接其实也无需手机中转。当前这种设计会压缩很多应用的发挥空间。

6.过分追求“操作系统智能主导”

AppleWatch亮灭屏的时间完全由系统跟据手腕状态控制;消息是否提醒及Shortlook界面显示的时机完全由系统根据手腕状态、是否戴表和手机是否使用中决定;快捷界面(Glance)无法锁定成默认界面,必须由用户先切换到表盘界面,然后手动进入,与Glance的设计初衷有些矛盾,这些都让第三方应用的发挥空间受限。

苹果似乎太看重“存量资源”了。遥想本世纪初,智能手机草创阶段,微软作为PC时代的垄断者,在移动设备上的布局其实很早,但WindowsMobile怎么看都是Windows的缩小版,特别是交互设计和应用的发布渠道,都充满了PC的定势思维。iPhone作为后来者,苹果在交互方面突出触屏而非实体键盘,在应用推广渠道方面革新的采用了应用商店,一举后来居上,让有先发优势的诺基亚和微软甘拜下风。当初的iPhone,根本没有迁就PC存量资源的顾虑,而微软有,这就是双方攻守易位的根本原因——产业的革新,往往来自边缘企业而非垄断企业,这是多次发生的历史规律。多年后的今天,苹果处在微软当初的位置,让AppleWatch带有更多继承性而非革新性,意料之中,却是希望之外,称之为iOSWatch更为恰当。AppleWatch走了“先存量、再增量”的思路,虽属人之常情,却未必是行业之幸。但愿后续的升级,能够让WatchApp开发者的空间更大。可穿戴生态圈与智能手机生态圈有很大交集,但绝不会是后者的子集。

本文仅代表于海东个人观点,不能代表其所在公司任何立场。

本文版权归雷科技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的看法,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