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桐城派提出了什么文学主张(他们的散文有什么特色)

句子大全 2023-07-02 03:42:01
相关推荐

桐城派提出了什么文学主张?他们的散文有什么特色?

桐城派是清代的一个散文流派。首创者是方苞,继承发展的是刘大槌、姚翻等。因为他们都是安徽桐城人,程晋芳、周永年便对姚鼐开玩笑说:“天下文章,其出于桐城乎?”(姚鼐《刘海峰先生八十寿序》)从此,人们便称这一派的古文为桐城派。

桐城派的文论,以“义法”为中心,逐步发展提高,成为一个体系。方苞首倡“义法”之说,并具体解释说:“义即《易》之所谓‘言有物’也,法即《易》之所谓‘言有序’也。”(《望溪先生文集·又书货殖传后》)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义”是指文章要有充实的思想内容,“法”是指文章谋篇布局以及修辞遗句的方法。方苞研究探讨自周秦以来古文的作法,总结出历代古文家在结构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的一些经验和方法,对于提高写作古文的能力是有一定作用的。但他所讲的“言有物”,不外是要有维护封建统治的程朱理学,封建道统思想。

方苞的门弟子刘大櫆,在方苞“义法”说的基础上进一步探求散文的艺术问题。他认为“义理”固然是文章的根本,而艺术形式也很重要。他发展了方苞关于法的理论,认为“古人文章可告人者惟法耳。然不得其神而徒守其法,则死法而已”(《论文偶记》)。在他看来,只强调“法”,写出的文章将比较死板,不够活。因此,他提出“神气音节”以补充其说。他说:“行文之道,神为主,气辅之”,若“专以理为主,则未尽其妙”,因此,他特别强调“神气音节”,是文人之能事(《论文偶记》)。姚肃则又在《述庵文钞序》一文里说:“尝论学问之事有三端焉,曰:义理也;考证也;文章也。”强调义理、考证、文章三者合一,发展了方、刘以义为主的文学主张,又提出“神、理、气、味者,文之精也,格、律、声、色者,文之粗也”(《古文辞类集序》)的主张,对刘大櫆的“神气说”作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发展。

桐城派的文学主张,固然是要使古文更有效的为封建统治服务,但他们提倡考据要与雅洁的古文统一起来,反对繁琐考证的学风,以及从历代古文创作中总结出来的一些经验和方法,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桐城派的古文,封建道统思想的腐气虽然比较浓厚,但个别篇章,对现实生活也有所反映。值得注意的是,他们选取素材,运用语言,只求达意,不重罗列材料,堆砌文字,使文章简洁淡雅,颇有特色。如方苞的《狱中杂记》以简洁的文笔,描写自己在狱中的见闻,揭露了狱中的丑恶现象,不仅现实性强,而且记述得如此明晰有序,真不简单。又如他的《左忠毅公逸事》描写左光斗的刚直公忠,栩栩如生,相当动人。姚鼐的《登泰山记》,写登泰山之难,观日出之奇,状泰山之真,文字洗练、流畅,记叙清晰、通达,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好文章。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