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毛主席这句话 时隔多年依然精辟(给我们带来3点启示)

句子大全 2023-07-07 07:07:01
相关推荐

世界的事情总是那样,你准备不好,敌人就来了;准备好了,敌人反而不敢来。

——节选于1965年4月毛主席同贺龙谈话

寒牛出栏解读:

01

这句话通俗易懂,蕴藏着深刻的辩证军事思维。

毛主席认为,战争与和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战争久了会迎来和平,和平久了会酝酿战争,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战争的目的是为了和平,但和平时期也不要忘记战争,要内修文德、外治武备。平时有准备,自己底气就足了,敌人来了就不用害怕。

另外,敌人看到我们准备充分,就不敢贸然发动战争,才有安定和平的环境搞经济建设。

当年,毛主席举全国之力搞三线建设,其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备战,积极创造战胜帝国主义入侵的基本条件,以此对冲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

正因为当时中国准备好了,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知道中国构建了严密的防御纵深,并且手里掌握了核武器,于是就不敢轻举妄动了,战争就没有打起来。

02

《黄帝内经》讲: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

所以圣人不治已发生的疾病而倡导未病先预防;不治理已形成的动乱而注重在未乱之前的疏导。

假如疾病形成以后再去治疗,动乱形成以后再去治理,这样好像口渴才去挖井,发生战斗才去铸造兵器,那不是太晚了吗?

晚不晚不好评断,可以肯定地讲,治病和治理的成本在成倍增加。

这是中国先贤的智慧,注重未雨绸缪,提前疏导和预防,把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用最小代价获取最大的回报。

同理,管理战争就像医生管理健康一样,要懂得提前打预防针。

当年毛主席搞三线建设,大力发展国防军事工业,勒紧裤带也要研发原子弹,做好随时可以打胜仗的准备。其实本质就是“不治已乱治未乱”,为新中国的和平环境打预防针。

提前扼杀了战争,用实力把战争消灭于萌芽状态,这是圣人治国治军的高境界,这也是毛主席伟大之处。

如果战争打起来,敌人打到家门口,才仓促地组织军队去应敌,这就好比口渴了才想到挖水井、肚子饿了才去耕田种稻、身体感到寒冷才去养蚕织布。

毛主席历来是“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

很多乌鸦麻雀,既不懂伟大领袖的国防建设和工业发展的战略布局(三线建设),也看不懂伟人治国治军的文韬武略,还整天在互联网上叽叽歪歪地说错估国际政治形势,这种言论真是可笑至极、恬不知耻。

至今还有不少人,被过去的公知蛊惑洗脑,认识不清这个问题。

总而言之。

毛主席的辩证军事思维,并不是单纯地就军事而谈军事,而是把军事和政治、经济等问题联系起来综合思考、辩证分析,所以才做出科学、全面、正确的判断,屡次精准预言事物的走向。

03

毛主席这句话,也给我们带来3个小启示。

第一,我们做事情要学会提前准备,有准备才能从容不迫。

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只能应付一下眼前,往往还没有什么效果。

机会只会青睐有准备的人。

所谓准备,就是要努力实践,把自己本职工作做好,把各项工作的基础打好,要沉下心把一件事情做好,坚持下去就有机会。

不做任何准备,空手坐等机会缠着你,天下掉金元宝下来,好比你现在逛街想捡到十万现金一样渺茫。

其实,各行各业都不容易,凡是有所成就的人,大部分都是做了充分准备的人,都是在默默努力付出的人。

第二,我们做重大选择或决定时,要用辩证思维去分析问题。

多分析一下事物的正反两面。

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事物的反面,更要看到二者相互转化的关系。

分析事物发展趋势,要用全面和发展的视觉去看问题,比用孤立和静止的观点看问题更科学,更容易掌握正确方法或事物发展规律性。

看一件事,不能光看浮在事物表层的现象,而是要看清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本质,要用矛盾的观点去剖析事物运动,要看到推动推动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要重视推动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性。

读懂《矛盾论》,我们就能提升自己分析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进而提高洞察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看不懂,可以看寒牛出栏的解读,对你理解原著有帮助。

第三、打铁还需自身硬。

准备好了,敌人不敢来。

不要小看这个准备,有能力才能准备好,没有能力是准备不好的。

做人做事,要牢记一个道理,打铁还需自身硬,自己有过硬的本事,去哪里都能谋生立命。

一个国家,硬实力和软实力都摆在那里,不怒而威,四海咸平,万国朝圣。

从哲学上来分析,“打铁还需自身硬”是强调重视事物内部的矛盾性,要懂得“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要懂点唯物辩证法知识。

学点哲学不吃亏, 各行各业都有帮助,可以让自己脑子变得更灵光、眼睛变得更明亮、手腕变得更柔软。

(寒牛出栏)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