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20年未见父亲 毛远志才知毛泽民牺牲已2年(毛泽东送她3句话)

句子大全 2023-07-09 02:31:01
相关推荐

1925年2月份,毛泽东带着杨开慧、毛岸英和毛岸青在长沙过完春节之后,与大弟毛泽民一起回到韶山冲。

此次毛泽东是以养病的名义回乡的,但他回乡后并没有闲着,和毛泽民、杨开慧等人一起在韶山创办农民夜校,开展农民运动。

随着农民运动的发展,毛泽东等人又引起了军阀赵恒惕的注意,他们的处境很是艰难,随时做好要离开韶山的准备。

有一天晚上,忙完工作的毛泽民回到家,看到妻子王淑兰还没有睡,就坐下来对她说:

“远志娘,我最近要离开了,现在外面情况不是很好,我什么时候回来不好说,能不能活着回来也很难说……你跑不得路,不能跟我一起出去,就住在家里吧……我给你留些钱,做生活费,你要把女儿带好啊……”

王淑兰听了有些难受,她这些日子跟着参加农民运动,也知道革命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而且之前毛泽民在外革命也是很久不回家,所以她并没有多想。

但毛泽民接下来的话,让王淑兰心里咯噔一声,毛泽民说:“我考虑了很久,为了你们母女的安全,我俩还是离婚吧……”

“离婚?”

王淑兰从来没有想到有一天,毛泽民会和她离婚。

她17岁嫁进毛家,成为毛泽民的妻子,虽说毛泽民是毛顺生的次子,但因为毛泽东很早就在外面读书,仅仅在家务农两年,父母之命订下来的准媳妇罗一秀又很早就去世。

所以王淑兰就成了毛家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儿媳妇,且是毛顺生和文七妹生前,毛家唯一的儿媳妇。

她聪明能干,性格爽朗,和毛泽民一起撑起了毛家,后来毛顺生与文七妹先后去世,毛泽民在毛泽东的劝说下离开韶山外出革命。

而王淑兰依旧留在韶山冲,操持着毛家一大家子,还要抚养幼小的孩子,王淑兰先后为毛泽民生了三个儿子两个女儿,但只有最小的女儿毛远志活了下来,其中有一个儿子七岁的时候,得了黄疸型肝炎,在医院洗了个澡就死了。

王淑兰自认嫁进毛家12年之后,勤勤恳恳,孝敬公婆,抚养子女,操持家务,让丈夫没有后顾之忧,并没有任何过错,怎么就走到离婚的地步了呢?

难道在外面几年,接触的人多了,毛泽民看不上她了?

她看着毛泽民的眼睛,并没有从中看到心虚或者别的遮掩,反倒有隐隐的担忧,这反而让她更加难受,因为这就意味着,毛泽民是真的为了她们娘俩好,也是真的要和她离婚,没有商量的余地。

想到了这一点,王淑兰并没有迟疑,她也是一个骄傲的人,她尊重毛泽民的决定。

所以她对毛泽民说:“我生是毛家的人,死是毛家的鬼,你就放心地出去干革命吧,我会把远志带好的。”

之后,夫妻俩一夜无语,第二天,毛泽东就知道了这件事,他也劝不动这个弟弟,但他依旧将王淑兰当做毛家人。

在他外出革命,不肯娶妻的那段时间里,是王淑兰承担起了儿媳的责任,毛泽东对她很是尊敬,虽然说起来王淑兰是他的弟妹,但他从来都是称呼王淑兰为“四嫂”的。

毛泽民虽然是毛顺生的次子,但在毛家整个大家庭里,他排行第四,所以,王淑兰也就被叫成为四嫂,即便毛泽民和王淑兰离婚了,毛泽东和当地的百姓也都称呼她为“四嫂”。

毛泽东对她说:“四嫂,你就住在上屋场吧,你是我们毛家的人。”

从此毛泽民就和王淑兰离了婚,当时的毛远志只有两岁,跟着王淑兰继续生活在韶山冲上屋场。

其实毛泽民并非无情之人,他和王淑兰离婚也实在是迫不得已,当时大环境很不好,赵恒惕到处抓捕革命的人,明天和意外都说不定哪一个会先来。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这些搞革命的就需要到处东躲西藏,而王淑兰虽然已经有了革命的觉悟,也参加了不少的农民运动,算得上是当地妇女的先进代表,然而王淑兰有一个不利于搞革命的致命弱点,那就是她是个裹脚妇女。

裹脚对女性造成的伤害是极大的,双脚被裹脚布人为地勒成小脚,脚已经变形,走路的时候全身重量压在脚上疼痛难忍,根本走不快。

她如果一直生活在一个固定的地方,裹脚倒也不会成为一个问题,但如果跟着外出搞革命,东奔西走或者东躲西藏的时候就很容易成为一个累赘,再加上她还有一个两岁的女儿需要照顾,所以毛泽民只能将她留在家中。

但留在家中,毛泽民又怕敌人会因为毛泽东和他的关系抓捕她。

真正是走不得,留不得,只能断绝关系。

只不过,最初王淑兰并不能真正明白毛泽民的良苦用心,直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军阀在韶山将王淑兰抓了起来,名目并不是王淑兰搞革命,而是她是共党头目的亲属。

这个时候离婚倒保护了王淑兰,当地乡亲们联名写了一份王淑兰和毛泽民已经离婚的字据,将王淑兰保释出来。

之后王淑兰带着毛远志就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她们主要在长沙一带生活,王淑兰本身也投入到革命中去,在1929年和毛远志因为叛徒的出卖而被抓入狱,一年多后才出狱。

出狱之后的王淑兰和党组织失去了联系,当时整个长沙的地下交通被破坏得很严重,王淑兰无法与组织取得联系,她也曾试图带着毛远志去上海寻找毛泽民,然而她去的很不是时候,彼时毛泽民并不在上海。

所以王淑兰又带着毛远志回到了长沙,她不仅要抚养毛远志这个女儿,还要抚养狱中一名烈士的遗孤毛华初。

为了维持三个人的生活,王淑兰不得不去给大户人家缝洗衣服,后来一度还乞讨,生活的艰难险些将王淑兰压垮,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刚满十岁的毛远志也被送去做大户人家的丫环(有种说法是童养媳)。

在这样的境况下,毛远志根本没有机会读书识字,能有口饭处,能活下来已经不易,何谈读书呢?

可以说,毛远志的童年是不幸的,刚刚两岁的之后,父亲就离开了,而她只能跟着母亲颠沛流离,一度吃了上顿没下顿。

也因此,毛远志落下了胃疼的毛病。

好在,毛远志的生活很快有了变化,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之后,在延安的毛泽民写信让毛远志到延安去读书生活。

王淑兰虽然舍不得女儿,但考虑到她的未来,她还是忍痛答应了,让毛远志和毛华初一起去延安。

1938年春节过完,毛远志和毛华初就踏上了去往延安的路。

一路上,毛远志都在想象着和父亲、伯父见面的场景,从母亲那里,她知道他们都很了不起,她想看看究竟是怎么个了不起法。

同时,她也想知道父亲长什么样子,毛泽民在她两岁的时候离开,所以她对于父亲并没有什么记忆,她对父亲是全然陌生的。

然而,她没有想到的是,等她到达延安的时候,毛泽民并没有在延安。

毛泽民在延安担任国民经济部部长,但因为积劳成疾,有了严重的胃病,支气管炎也日益加重,1937年冬天,中央决定让毛泽民到苏联去养病和学习,春节过完,他就转道新疆去苏联。

但遗憾的时候, 毛泽民刚到乌鲁木齐,就不得不停了下来,因为中苏边界爆发了鼠疫,交通被喊停。

毛泽民滞留新疆,不久新疆督办盛世才要求中央派干部建设新疆。

中央考虑到毛泽民正好在新疆,就让毛泽民化名为周彬,与陈潭秋等人一起建设新疆。

毛泽民在新疆先后出任财政厅厅长和民政厅厅长,为建设新疆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而且他自从到了新疆之后就再也没有离开过新疆,任谁也没有想到,他的新疆之行会是他的最后归宿。

毛远志到达延安之后,毛泽民已经在新疆开始工作,父女俩并不曾见面。

不过延安有毛远志的伯父毛泽东。毛泽东将毛远志安排在延安保育小学学习。

因为毛泽民不在,毛泽东对毛远志很是上心,经常找她聊天谈心,但毛远志很少会主动去找毛泽东,她在来延安之前,王淑兰就曾经叮嘱过她:你伯父是干大事的人,尽量不要去打扰他。

毛远志谨记母亲的叮嘱,15岁的她在延安很是乖巧,父亲不在,她也不多问,伯父很忙,她也不会去打扰她。

只不过毛泽东有时间就会找她,聊一些学习上的事情,还有毛泽民的事情,让毛远志在延安不至于因为父母不在身边而难过。

当然,毛泽东虽然对毛远志很上心,但他对亲属向来都是严格要求的,不允许他们搞特殊,而且越是亲属,越要和普通人一样,不能打着毛泽东的名号搞特殊。

毛远志刚到延安那一会,吃不惯延安的小米,她本来就有胃病,在延安就经常胃疼,实在不想吃小米饭的时候,她就跑到食堂去找点米饭锅巴,用水泡泡吃。

这原本也不是什么大事,但有一次她又去食堂这样做的时候,被毛泽东身边的一个秘书看到了,秘书可怜这个瘦弱的女孩子,就给了毛远志一块钱,让她每天花5分钱买碗粥喝。

毛远志当时没有多想,就接过了那一块钱,每天买一碗粥喝来补补肚子,结果这件事很快就被毛泽东知道了,他将毛远志叫到身边,对她说:“你能不能吃小米饭呢?小米饭养人哩,不吃小米饭要饿肚子的。”

他没有提那一块钱的事情,也没有说毛远志喝粥的事情,但那严肃的口吻,让毛远志迅速意识到自己做错了。大家都吃小米饭,她为什么就不能吃呢?她是毛泽东的亲属,更应该带头吃才是,而不应该搞什么特殊。

所以毛远志回去之后就开始吃小米饭,从这以后她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以配得上毛泽东亲属的身份。

她在学校里刻苦学习,一心想为革命做点事。

她生在革命家庭,虽然自小没有跟在父亲和伯父身边,但她的母亲这么多年一直在搞革命,即便和组织失去了联系,也一直不曾放弃革命,所以毛远志也有一颗革命的心,她进入学校读书之后,就一心想要加入共产党。

但考虑到她的实际情况,毛泽东建议她先进入抗日民族先锋队,宣传革命。毛远志听从毛泽东的建议,在先锋队中很是积极,表现极为突出,很快就成为一名预备党员,到了1941年终于转为正式党员。

在这个过程中,毛远志完全是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取得这些成绩的,她付出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起步晚就只能加倍的努力,身为毛泽东的亲属就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后来的工作中,毛远志始终以合格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她学习刻苦,工作积极,对同志热情诚恳,和群众打成一片,她到延安几年的成长是很迅速的,当然,这也并不是没有代价的,为此她的身体很快就跟不上了,经常会生病。

1941年,毛远志又生了一场大病,她到杨家岭去看病的时候,曾去看望毛泽东,毛泽东将她留在家里住了两个星期,直到她的病好了,才又回去工作。

但身体的受损并不是一时半刻就能真正好透了的,她的身体依旧时好时坏,1943年,她转业到地方局组织部工作,工作量有所减少,对她的身体倒也有好处。

期间,她和曹全夫确定了恋爱关系,1945年10月,毛远志带着曹全夫去看望毛泽东,并提出要去东北工作,毛泽东很是高兴,让两人在东北一起进步。

这次看望毛泽东,毛远志还想知道自己父亲什么时候能够回来。

她在延安生活了七年,七年中,毛泽民从来没有回来过,她虽然对父亲并没有什么印象,但从1925年与父亲分别,如今已经是20年,说不想念是假的。

组织有组织的规定,她懂,她不能问,即便是自己的父亲,她也不能打听他的事情,但她即将要去东北工作,还是想要从伯父这里知道父亲的一些消息,即便只是一丁点也是好的。

实际上,毛泽东也一直在寻找机会对毛远志说一说毛泽民的事情,之前一直没有机会说,一方面毛远志要学习,另一方面她身体也不是很好。

毛泽东实在担心毛远志会承受不住,因为毛泽民在1943年就已经牺牲了。在这两年的时间里,毛泽东想将这个噩耗告诉毛远志,但又一直不敢说,他想寻找一个合适的时机说,这一拖就是两年。

如今毛远志要离开延安去东北,他们下次见面还不知道什么时候,看着日益坚强和成熟的毛远志,毛泽东决定这毛泽民牺牲的事情说与她听。

毛泽民在新疆最初的工作还是比较顺利的,虽然新疆财政上留给毛泽民的是一个烂摊子,但毛泽民并不怕困难,他很快就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顿和改革,新疆的经济逐渐走上正轨,照这个势头下去,他很快就可以离开新疆回到延安。

然而,意外比明天来的快了一些,1941年蒋发动了第二次反共高潮,新疆的盛世才也逐渐不再拥共,到了第二年的8月,蒋与盛世才达成反共协议,盛世才决定拿新疆的党组织开刀。

在这样的情况下,毛泽民和陈潭秋等人建议中央将新疆的党员撤回,中央要求他们分期分批撤退,但到底还是晚了,新疆通往延安的道路被封锁,他们只能决定暂时到苏联去,然后再考虑从苏联回国。

为此,毛泽民等人一边和苏联联系,一边组织117名党员准备撤退工作。

为了以防万一,毛泽民和陈潭秋还对撤退的党员开展革命气节教育,为的就是一旦被捕,不能出卖党组织。

很快,毛泽民等人还没有来得及撤退到苏联,盛世才就在9月17日派出军队包围了毛泽民和陈潭秋的住处,将包括毛泽民和陈潭秋在内的五名党的领导软禁了起来,紧接着又将新疆的党员抓了一百多人。

盛世才的这一举动无疑是与党彻底撕破脸皮。

毛泽民在电话中大声斥责盛世才,要求盛世才无条件释放他们,把他们送回延安。然而做都做了,盛世才就没有打算再和中央和解,所以释放在新疆的党员是不可能的。

1943年2月7日,毛泽民等人正式被投入监狱中,两个月之后,盛世才责令对毛泽民等人严刑逼供,各种刑具轮番上场。

只不过毛泽民等人无论如何不肯脱离共产党,不会出卖党,所以到了9月27日的晚上,盛世才决定秘密处决毛泽民等人。

九名刽子手将毛泽民、陈潭秋等人从牢房里带出来,先用棍棒把他们击倒,又用绳子将他们勒死,然后装进麻袋中,扛到荒无人烟的山坡上,挖了几个坑,将他们埋了进去。

更残忍的是,三天之后,盛世才为了邀功领赏,又让人将毛泽民等人的尸体挖出来,逐一进行拍照,再将照片送到蒋的手中。

毛泽民就这样牺牲在了新疆,以一种悲壮的、惨烈的态势牺牲在了新疆。

他还没来得及看到革命胜利的那一天,没有看到新中国的模样,没有看一眼长大后的女儿是什么样子的,没有看到她出嫁,没有……

毛泽民牺牲的消息传来,毛泽东很是悲痛,为了革命,毛泽东已经失去了好几位亲人。

1929年,毛泽东过继来的妹妹毛泽建牺牲;

1930年,毛泽东的结发妻子杨开慧牺牲;

1935年,毛泽东的亲弟弟毛泽覃牺牲。

如今,毛泽东的大弟毛泽民也牺牲了,他不知道将来还会有多少亲人牺牲,但有革命就有流血、就有牺牲。

毛泽东唯一能做的就是化悲痛为力量,继续前行,结束这战乱年代,还百姓一个太平好日子。

当毛泽民牺牲的时候,毛远志正在地方局组织部工作和学习,还要养病,毛泽东不想这个唯一的侄女在听到父亲遇害后会承受不住打击,所以他一直没有说这件事,也让知道这件事的人都保持沉默。

他希望将来有一天,等毛远志足够成熟了,再将这件事说出来。

1945年,面对即将北上的毛远志,毛泽东忍着极大的悲痛将毛泽民在两年前已经遇害的事情说了出来。

毛远志怎么也没有想到,她盼了二十年,想了二十年,到头来才知道,父亲已经在两年前牺牲了,她甚至对父亲没有任何的印象,来延安本来以为会和父亲团结,不成想不仅没有见上一面,还等来了父亲已经牺牲的消息。

她花了很长时间来消化这件事,在延安七年,她不是没有想到过父亲是不是已经牺牲了,她是有这个心理准备的,只不过当这一切变成现实后,她还是接受不了。

但她也知道,革命怎么可能没有牺牲?她的父亲至死没有出卖党,至死对得起“毛泽东的弟弟”这个身份,她为父亲感到骄傲,她会继承父亲的遗志,继续努力,继续进步。

想到这些,她反过来安慰毛泽东,毛泽东看到懂事的毛远志很是心疼,同时也很欣慰,她长大了,已经有足够的能力应付未来的风风雨雨,甚至是腥风血雨。

在毛远志和曹全夫临走的时候,毛泽东送给毛远志三句话:

一,无论到哪里,都不要希望人家鼓掌;二,无论到哪里,都要团结;三,无论到哪里,都要和群众打成一片,不要有任何特殊。忘记自己的身份,不搞特殊,和群众打成一片,努力进步,这是毛泽东对侄女的殷切期盼,毛远志谨记这三句话,将它当作行为准则,并在将来投射到子女身上。

毛远志在后来的工作中,总是不忘毛泽东的这三句话,从来不对别人提起自己的身份,即便是建国之后,她也从来不告诉别人,自己就是毛主席唯一的亲侄女,相反的,她总是称呼伯父为“毛主席”或者“老人家”。

即便后来毛主席病逝,在瞻仰遗容或者参加诞辰纪念会的时候,毛远志也总是悄悄地来悄悄地走,亲属的签字本上都找不到她的名字。

然而另一方面,她在心里又始终谨记自己是毛主席的亲侄女,勤勤恳恳工作,默默奉献自己,不计较个人得失,即便身体不好,也坚持参加劳动生产,不辜负毛主席的培养。

毛家人,在毛主席的要求下,必须忘记自己是毛主席的亲属,不搞特殊,但同时又必须谨记自己是毛主席的亲属,奉献自己。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