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文天祥的衣带“遗书”:读圣贤书 所学何事(值得每个人深思)

句子大全 2023-07-10 03:26:01
相关推荐

亡国,其实不可怕。华夏上下五千年,亡国不知其几,田间耕种的老百姓也早已习惯了头顶青天换来换去的生活,活得下去就好,帝力于我何有哉?

可怕的是什么?

怕亡天下。

何为亡天下?

五胡乱华可称之为亡天下。

崖山海战可称之为亡天下。

民族的诞生既然来自对同一个神明的信仰,民族的消亡也必当从文化的消亡开始,而非人的消亡。

所幸,中华文化有足够强的生命力,在异域文化的统治中慢慢渗透、融合,而后涅槃重生。

我一直有一点疑问的是,为什么偏偏是中国?

偏偏是我们华夏的文化能够在历史的黑森林中活下来,四大文明古国,都被雨打风吹去。唯有华夏文明,脉络清晰,屹立不倒。

“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

中华世纪坛上的句子,现在读来仍能让我泪流满年。生在中国是何等的幸事,我们背靠着五千年漫漫长路,背靠着数不尽的智慧流传,背靠着一代代祖先的谆谆教诲。

我们是唯一不孤独的现代人,因为历史从未断绝,烟云所踪,历历在目。

且,“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从来都不是一句空话,它是世世代代文人心中所想,脚下所行,书中所言。

这句话也回答了我之前的疑问,为什么是中国?

其他文明古国被异域的铁骑踏破城邦时,或许没有这样一群“认死理”的人。

中国有。

中国的文人有使命感,他们从始至终都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应该怎么活。

最早是曾子的一句话,“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其后,是伏生授经,吊着一口气,只为守护藏在墙壁中,那一本薄薄的册子。

再后,是汉唐文人慷慨悲歌立功异域。

再后,是宋朝帝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知识分子在养尊处优的生活中培养出无与伦比的家国天下情怀。所以有王安石、司马光之争;有张载之横渠四句;有欧阳修、苏轼之奋笔疾呼;有李清照的“至今思项羽”;有岳飞、陆游、辛弃疾等民族英雄。

然后是南宋丞相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然后是崖山海战,一战归于寂灭。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这是文天祥就义之后,妻子在整理他遗体遗物时,发现他写在衣带上的一段文字。大概可以当成遗书来读。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

这个问题问得真好。

我们读那么多圣贤书,学那么多数理化,到头来学到了什么呢?

几百年过去,这个问题好像还更加严重了。高中生高考完把知识还给老师,大学生毕业了把知识还给学院,这几年的时间,我们自己学到了什么?

而且,现在的人好像也不怎么爱读圣贤书了。

一大悲哀。

老祖宗殚精竭虑留下的东西不去读,何异于家中有金山而不见。

说回到文天祥吧。文天祥在南宋灭亡后组织义兵,后来兵败被捕入狱。忽必烈用尽各种办法想要劝降文天祥。几年之后,忽必烈也想通了,他看透了文天祥,看透了文天祥从容背后的力量。他知道自己永远无法战胜这股力量,选择成全文天祥。

"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

文天祥大概是最接近“仁”的南宋遗民。临死仍不忘孔孟仁义。

“自古志士,欲信大义于天下者,不以成败利钝动其心,君子命之曰"仁",以其合天理之正,即人心之安尔。

文天祥有问,但是设问。他怎么会不知道答案?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所学就是孔孟与仁义,所学就是为受国恩,忠天下,一死而已。

所学就是人生在世,不能只有享乐的皮肉,还要有为国为家的正气,要有坚持信仰的骨头。

正因为知道答案,他才可以“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因他力尽无术,死得其所。

最后,诸位。

读圣贤书,

所学何事?

你的心里有答案吗?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