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论语250丨聊聊关于教育公平的话题吧

句子大全 2023-07-11 03:54:01
相关推荐

本文摘自广莫曰公众号,作者为广莫先生 ,版权归其所有,转载旨为弘扬道教新风,文章观点不代表本人,图文无关,欢迎关注该公众号,如拒绝转载请联系本人,将即刻删除。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慝,吐得反。胡氏曰:“慝之字从心从匿,盖恶之匿于心者。修者,治而去之。”善其切于为己。与,平声。先事后得,犹言先难后获也。为所当为而不计其功,则德日积而不自知矣。专于治己而不责人,则己之恶无所匿矣。知一朝之忿为甚微,而祸及其亲为甚大,则有以辨惑而惩其忿矣。樊迟粗鄙近利,故告之以此,三者皆所以救其失也。范氏曰:“先事后得,上义而下利也。人惟有利欲之心,故德不崇。惟不自省己过而知人之过,故慝不修。感物而易动者莫如忿,忘其身以及其亲,惑之甚者也。惑之甚者必起于细微,能辨之于早,则不至于大惑矣。故惩忿所以辨惑也。”朱熹

这一章没什么好说的,因为樊迟这个人很有意思。他没什么天赋,整天问点不着调的问题,还喜欢研究耕田种地,令孔子很烦,对于他的问题也懒得认真答复,还公开说樊迟是个小人。比如说这一章里面,孔子的回复就很敷衍,没有任何营养,还全是反问句。

下一章也是樊迟的问题,孔子更加敷衍,下一章再展开说。下一章好歹有点内涵。

不过呢,因为樊迟在孔子去世之后,继续坚持开办私学,大概就是陶行知那样的吧。所以作为孔子教育精神的传承者,樊迟也受到了后世的尊崇。

那么这篇文章,就好好讲讲关于中国教育的事。尤其是讲讲教育公平的事。

前几天广莫去了一趟石家庄。参观了河北省博物院。印象最深刻的是从战国时代中山国王墓中发掘出的三件极为精美的青铜器。上面有极为精美的铭文。文字无法表达其精美程度,直接上图吧。

重点不在这,重点在于一个深邃的哲学问题。为什么战国时代中国人就能在青铜器上弄出如此精美清晰的铭文,而直到一千年之后的唐朝才发明印刷术?

印刷术的逻辑跟制作有铭文的青铜器陶范,跟秦汉就成熟的印章,以及后来的石碑拓片,没有任何区别。为什么印刷术就那么难发明呢?

道理广莫早就懂,就是因为,在唐朝之前,中国对印刷术没有需求。

咱们现在觉得早就是文明默认值的,觉得是天经地义的扫盲,义务教育普及,文化普及,在唐朝之前并不是默认值。当时人们并不认为让更多人掌握文化有什么必要。所以抄书就足够满足文化人的需求了。

打个比方,就如同现代社会,会开飞机的人极少,教人开飞机的学校也极少。人们并不认为有什么问题,绝大多数人也不觉得自己有学开飞机的需求。也许五百年后,私人飞机像私家车一样普及的时候,飞机驾校一定会如同现在的汽车驾校一样普及。假设那时候依然没有绝对可以不需要人工介入的自动驾驶。那时候的人们也许也会奇怪,在飞机已经发明一百年的2020年,教人开飞机的学校为什么依然寥寥无几。

顺便插一句,最初有动力发明印刷术的,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都不是学者和教师,而是宗教人士。所以世界上已知最早的印刷品,是金刚经。德国古登堡他们最早印刷的书籍,也是圣经。

印刷术的出现,是文化普及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从文化开始普及,下沉之后,在中国就出现了一个影响至今的问题,教育公平的问题。

所谓的教育公平,本质上就是说如何尽量让不同地域,不同家境的人,拥有同样的受教育的机会和教育晋升机会。

从逻辑上来说,永远都是考试范围越广,越抽象,越复杂,就越不利于教育公平,而考试范围越窄,越单纯,越具有唯一性,就越有利于教育公平。

打个比方,如果高考考马术高尔夫帆船,实质上就设置了一条教育极不公平的隐形门槛。所谓的素质教育,减负,也是在设置隐形门槛。越减负,对于家长有钱有时间的孩子,对于居住在大城市的孩子,就越有利。而如果想要高考绝对公平,广莫曾经戏谑的想到一个极端的办法,高考只考背圆周率。无论北京青海,无论城市农村,无论家境贫富,只要有一张圆周率表,对于所有人都是公平的。除了记忆力和勤奋这两条个人内在因素,其他所有外力都使不上劲。

于是当明朝正式选用朱熹的四书集注作为科举考试的标准答案之后,明朝平民科举中榜的比例,就远远高于宋朝和唐朝。

顺便插一句,这也是明朝开始,中国才开始大范围出现纯粹的贪官的根本原因。而且同样是这样原因,让贪污问题至今无解。

为什么这么说呢?

咱们可以想象,所有的省部级官员都曾经做过县处级官员,对吧。那么他做县处级官员的时候,自己和家庭,家族的经济状态和生活质量,必然和做省部级官员的时候完全不可同日而语。那么这个巨大的差距,如果不能靠县处级官员和省部级官员的工资差来弥补,那么靠什么弥补?总是需要这个社会用各种各样的方式买单的。

你们懂的。

所以,只要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当官可以成为阶层提升和跨越的门径,且没有富裕发达到可以高薪养廉,就一定会出现大规模的贪污腐败,这跟什么制度一点关系都没有。

当然,广莫突然想起一种更加奇葩的解决方案,就是像美国一样可以合法郑智献金,其实本质就是允许变相的合法行贿受贿,然后根据受贿能力决定自己的能量,能量决定自己能否有机会成为更高级别的政客。

教育也是同样的道理。

只要一个社会,接受某种程度的教育,成为了阶级提升和跨越的门径,这个社会的教育就一定会越来越疯狂,越来越内卷,每个人都会无所不用其极的谋求有利于自己的不公平手段。

然而教育公平,是一千年以来镌刻在民族基因上的理念,为了这个公平,明清两代人付出了极为惨烈的代价,为了极低的选拔率,整整六百年的社会精英,都去学习完全没有必要精通,完全没有必要有这么多人精通的儒家思想。

而现在也是一样的道理,咱们社会有一个隐约介于本科和大专之间的,而且还在隐约提升的,人生体面分界线。为了达到这条线,为了得到这条线之上的社会发展机会和就业机会,全社会大多数孩子被迫在初中和高中,学习一大堆一辈子都用不到的知识,只不过是为了应付高考,试一试能否越过这条线。

整个社会更沉重的代价,是大学文凭仅仅成为了一张社会入场券,学的什么专业,学的好不好,跟哪位老师学的,这些因素被边缘化。具体表现就是,在咱们国家,从毕业开始就没有从事过本专业工作,没有用到过大学所学专业知识的人,比例极高。这是整个社会的巨大能量浪费,也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咱们国家这么多年了,大学教育无法培养出顶尖人才的重要原因。

这件事在可预见的将来,无解。

这就是整个社会为公平所付出的沉重代价。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是免费的,公平也不例外。无论国家再发达再富裕。咱们都不可能像西方国家一样,顶级大学的校门,对富裕人群开出更大的门缝。也不可能再回到只有工农兵才能推荐上大学的时代。更不可能让大学文凭失去人生体面分界线的功能。高等教育的普及,只会导致这条分界线越来越高,比如提升到一本,提升到双一流大学,甚至提升到全球名校。

整个社会必须为公平付出巨大的代价,具体到某个人,某个家庭,倒也未必。最合理的思路就是,放弃不切实际的极小概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比如考上清华北大。用最合理的成本,最合理的学习劳动,换取最大概率级别的人生入场券。同时明白,过线就是为了过线,拿入场券就是为了拿入场券,学什么,在哪学,跟人生的关系,并不需要那么大。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