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44岁想出家 因老和尚一句话下山(活出精彩人生)

句子大全 2023-07-13 06:26:02
相关推荐

曹德旺

男,1946年5月出生,福建省福州福清市人,福耀玻璃集团创始人、董事长。

曹德旺不仅在1976年开始在玻璃厂当采购员,而且在1983年他承包了这家年年亏损的乡镇小厂。随后在1987年,他成立福耀玻璃有限公司,在他的带领下成功上市,并且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玻璃厂商。

2009年5月,曹德旺登顶企业界奥斯卡之称的"安永全球企业家大奖",是首位华人获得者;2021年,曹德旺入选2021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以41亿美元排名第705位。

2001年至2005年,曹德旺带领福耀团队历时数年,相继打赢了加拿大、美国两个反倾销案,震惊世界。福耀玻璃也成为中国第一家状告美国商务部并赢得胜利的中国企业。

他41岁,创建了福耀玻璃集团,后来随着不断的发展,福耀玻璃成为了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汽车玻璃供应商,他缔造了自己的一段传奇佳话,活成了自己喜欢的样子。

可是,就是这样的一位成功商人,在他44岁时却想着要出家,只为了想要去追寻人生真正的意义。在1990年,44岁的曹德旺来到福清石竹山庙,想要在此剃度出家,可是被当时的老和尚劝阻,并对他说到:“您今生有福报,却无佛缘,下山去吧”。虽然,当时的曹德旺有点失望,可是他还是感恩老和尚为他说的这些话。回想起以前的过往,虽然当时他的父亲是上海著名的永安百货的股东之一,可是最后他们回到老家福建福清。在路途中,由于运输船的沉没,让他们全部家当都烟消云散,致使他们一家人过着清贫的生活。

后来曹德旺在14岁辍学后,便开始跟随父亲一起做水果生意,每天虽然忙碌,他都会抽出时间去学习。就这样,他们一直做水果生意4年,每天凌晨2点就要起来,一直到晚上7点半才收工,可谓是一年365天,每天都是如此,可是到头来也没有赚多少钱,反而让自己每天都很累。

于是曹德旺开始思考,想要寻找另一条出路,正如他在自传《心若菩提》所说:“在我看来,父亲虽然聪明,也会做生意,但做的都是小本生意,根本没有前途可言,我还年轻,不能重走父亲的老路”。

他想通后,便决定走出去,他先后来到江西做白木耳生意,并为他赚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3000元(1970年),随后,他更是充满信心,想要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

但是,非但没有成功,反而欠下了许多钱,对于其他人而言,这肯定是一件坏事,可是曹德旺却不这样认为,他认为人生道路上的每一次挫折,都是激励着自己进步的,是成就自己以后成功的铺垫。就这样,他开始做苦力挣钱,认为自己总会有出头之日,他每天认真工作,可谓是任劳任怨,深得老板的器重。最后,凭借着他的努力,他得到了1000多块,后来他又先后做修理员、果树苗技术员等等,让他的人生阅历更加丰富。到了1975年,他已经积累了5万余元,这在当时可是一笔财富,此时的他才30岁,古人常说“三十而立”,他便想着去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

最后,在朋友那里得知,做水表玻璃可以赚钱,于是他来到上海,开始了解市场需求,内心便开始规划。当一切准备好后,他回到老家,开始找企业,把心里的想法说出来,随后玻璃厂得以建立起来,而他则成为了一名采购员。但是由于后期,没有一个专业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玻璃厂没有盈利,于是他们便想找人承包出去,就这样,在1983年,曹德旺正式接手。接手后,曹德旺开始实行自己的经营方式,不仅让玻璃厂焕发生机,而且还净利润22万元,不仅如此,曹德旺把利润的20%当作员工福利,员工的工资由以前的18元,提高到了100元,员工的工作和态度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正是曹德旺的“无我利他”之心,不仅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而且还受到了当地的支持,可是,在他的内心,有更大的格局,他一直在寻求突破。直到1984年,他陪着父母去武夷山游玩,旁人的一句话,让他发现了商机,原来他给母亲买了一根拐杖,在下车时,有人提醒他,不要碰着汽车玻璃,不然赔不起。正是这句话,曹德旺内心欢喜,便想着国内很少有人做汽车玻璃,这可是一大空缺,于是他想着为何不自己做呢?于是他请教了专家,开始花钱买图纸、设备等等,又到芬兰去学习,还组织员工去培训,就这样靠着他的坚持和努力,在1987年,曹德旺成立了福耀玻璃有限公司。随后,更是一路高歌猛进,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因此曹德旺也被大家称为“玻璃大王”。可是看着自己事业蒸蒸日上,家庭生活美满,在世人眼中,认为他是快乐的,可是他并没有感到快乐,反而认为自己每天早起、晚睡,所作的这些到底是为了什么呢?他的内心感到迷茫,找不到人生的真正意义,直到他读到了《弘一大法师李叔同》一书,让他茅塞顿开。他认为弘一法师一生光明磊落,潇洒飘逸,道德文章,高山仰止,很是向往他的这种生活,再加上他家世代信佛,便想着出家。于是他抛弃红尘的一切,在44岁时,决定出家,可是老和尚的一句“您今生有福报,却无佛缘”,让他虽然没能出家,可是也让他懂得了人生的真正意义。于是他开始广结善缘,多行善事,正如《金刚经偈颂》所载:“檀义摄于六,资生无畏法。财施、法施、无畏施是佛家的三种布施形式”。他开始一边赚钱聚财,一边散财布施。从1983年——2020年,他总共捐赠了110亿元。比如:2008年汶川地震,他捐赠了2000万元、为玉树捐1亿元,为福州图书馆捐4亿元、捐出数十亿元福耀玻璃股票成立河仁慈善基金会……当然了,还有许多,对于他人来说,这不仅是一种慈善,更是一种大善,而曹德旺却说,这些只不过是“小善”。因此,曹德旺也获得了“中国首善”的美名,可是对于他来说,这些都是他应该做的,正如他所说:“人活一世,就是为了给他人带来幸福”。正是他的这种“无我利他”之心,让他人得到了快乐,同时他也得到了快乐,这就是他人生真正的意义。不仅如此,曹德旺还用感恩之心去回报每一个人,曾设立福耀管理学院,培养专业人才,为他们提供一个学习的机会,而且还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让他们真正的感受到公司就是他们的大家庭。而且,他还用实际行动去践行这一原则,凡是有困难的员工生病,他都会慷慨解囊,去帮助他们,他认为他们快乐、幸福,他就开心。在2007年,曾有一位实习生得了重病,当时不是正式员工,他还是选择帮助,不仅如此,他连员工直系亲属有困难,也会帮忙,正是他的这种爱和慈悲,可谓是温暖了每一个的内心。同时,他的公司还养活着15000 人,上下游产业链加起来十几万人,这一点让他感到欣慰,毕竟自己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机会,让他们能够快乐地生活,他认为这才是大善。曹德旺能够取得成功,这一切源于他的内心,他有一颗感恩之心、善心、无我利他之心,正是他的持戒行商与持戒行善,让他成就了今天的地步,同时他活成了真正的自我,活出了自己喜欢的样子。

曹德旺的一生跌宕起伏,但他历经千难万险,终于成功了,成功的他还不忘回馈社会,这才是清风道骨,才是真正的“对钱不感兴趣”

曹德旺把自己一生的传奇经历,写成了一本书叫《心若菩提》,将自己经历贫困,白手起家,再到中国汽车玻璃大王的故事写在里面。里面还记录了自己是如何打败加拿大和美国反倾销案。

曹德旺仅有初中学历,整本书都是他亲笔所写,平实的口吻,没有华丽的语言,却透露着曹德旺的大智慧,关于做企业、为人处世、佛学的大智慧。他说贫和贪很像,越贪就越贫。

如果你想要了解曹德旺做企业、做人的大智慧,可以点击下方商品卡进行购买,最后祝你生活愉快。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