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语文“读句知人”:根据朱自清《荷塘月色》首句话来分析作者其人

句子大全 2023-07-14 02:08:01
相关推荐

龚自珍曾说:“人外无诗,诗外无人”,也就是说一个人的作品与该人是一致的。它深深打上了作者个人的烙印,体现了作者个人的性格、思维等。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要从外找材料来学习文章,而不从文章自身入手找出所需的材料和内容呢?

如果我说读懂一篇文章,不用看作者、不用知道背景等资料,而只要从文中抽出一句话(核心话),根据这句话的分析就可知作者的思想状态、性格特点以及所处的社会特点等,你相信吗?

或许你不信,但是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就试验过。还记得是《我的空中楼阁》中的一句话分析了近一节课,所获得信息比参考书上告诉的还要多。从中又能让学生思考,如何处理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如何学会选择等等。

教《荷塘月色》这篇文章时,笔者曾仅就文章的第一句话展开分析,而不需要一直以来的那种模式去教。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一句话不难理解,没有费解的词语,想必人人都会说“这句话太简单了”,然而一旦问及告诉了哪些信息时,则答案会是“这不明摆着的吗?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吗?”而这等于是没回答,所以我们的理解也仅停留在此了。

(1)句和(2)句是不是意思完全相同呢?(3)、(4)、(5)句是否意思也完全相同呢?

第一组中,(1)句和(2)句只有一处不同,即“颇”与“很”,而“颇”在字典上的解释就是“很”,所以两句话的意思就应该是一样的了,对吗?

再品味以下几句:

你这几天好吗? 我很好。 我颇好。

他这几年工作做得很有成就。

他这几年工作做得颇有成就。

如果还有疑惑之处,自己还可以举例品味,用“颇”与用“很”给人的感觉一样吗?

第二组中的三个句子与原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表达不同,但字数相同且字也相同,但这四句话的意思可以互换吗?

这让我想起了数学中的排列与组合,排列是讲究顺序的,而组合是不讲顺序的,比如说,AB与BA是不同的排列却是同一个组合。这四个句子是不同的排列,但都是一个组合,但在具体的语言运用环境中,是不是同一组合中的所有排列方式都可以换句呢?那有的排列是没意义的怎么办呢?

不妨再好好思考一下。

再思考一下,男女和女男是同一组合但是不同排列,但为什么人人都说是男女,而很少有人说女男呢?这对上面这个问题有帮助吗?为什么我们常说“阴阳”而不是说“阳阴”呢?又为什么我们说“左右”而不是“右左”呢?想一想为什么?是没有原因的么?

我们先看第二组,第二组中的三个句子(3)、(4)、(5)均与原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不同。不从其他处境看,仅就从句子结构上看就已经各不相同了(这里需要用到之前所讲的语法“句子成分”,如还很陌生,可以先复习一下)。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句话的主语是“心里”,谓语是“颇不宁静”,而“这几天”作为时间,是时间状语,是用来修饰谓语“不宁静”的,它的位置应该在主谓之间,现在却前置了,为什么呢?

我们知道主语是谓语描述的对象,而谓语是用来陈述主语怎么样的,所以“颇不宁静”是对“心里”的陈述,而“这几天”也是“颇不宁静”持续的时间,那这告诉了我们什么呢?作者“心里颇不宁静”持续了好几天,作者为何不用自然语序而特意把时间状语前置放于句首?作者这样表达而不采用(3)、(4)、(5)其中的任何一个表达,在结构上看是强调“这几天”,也即是“心里颇不宁静”的时间的,为什么要这样呢?

我们再看第一组,用“颇”和用“很”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用“颇”给人的感觉是更客观,不带个人情感色彩,很冷静;而用“很”则带有一种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因此情感流露较明显,作者为什么要用“颇”呢?

我们把两者结合起来看。

作者用“颇”不用“很”说明作者还冷静,不想表露自己的感情,以客观态度对待。并且让“这几天”放在前面做主语也是出于此意,有意的掩饰自己的情感和内在心情,不愿让人知道。所以用“这几天”为描述对象以使人把注意力放在“这几天”这一客观对象时间上。但是“心里颇不宁静”自身是主谓短语。在这一层里“心里”是主语为描述对象,“不宁静”是谓语,是对“心里”的描述。这样在外在转移之下,在小处也表露出了自己的心情,不过较隐蔽,从此再回到第一层,我们不禁奇怪:“心里颇不宁静”已经持续了“这几天”,这个“不宁静”还是小的“不宁静”吗?虽然用的是“颇”,但“颇”也是“很”的意思啊!所以即便是以客观的态度看自己,自己心里也是很难受的。这样以静写哀是不是更令人觉得哀呢?

再者“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是陈述句,而陈述句是客观叙述事情的句子,更少含有个人感情,所以采用此句话也是为了压抑自己的感情。

这样,我们可以进行下一步分析了。

一个人内心遭受到如此大的折磨与痛苦却还控制得不显露出来,这样的人在性格上是什么样的呢?控制、压抑自己的感情,一个人忍受,这不就是内向性格之人的典型表现吗?所以由此可以断定作者是性格内向的人。

我们再想一想,内向之人的性情是怎么形成的呢?如果一个人自小生长的环境就是很融洽的,且身边有人从内心去关心他、支持他、理解他等等,他还会内向吗?

我们的同学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内向的,不妨想想自己的内向与自己的成长环境是否没有关系。

同样的道理,作者内向的性情也一定与当时他的成长环境关系密切,而专制、压制的环境之下,一个人最易压抑自己,使自己变得内向,但问题又来了。

作者从“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来看应是很冷静理智的人。而这样的人在情感方面自己就能克制,怎么还会有如此大的痛苦呢?对这种类型的人最大的折磨与平常人不同,平常人是情感上而这类人则是在思想上、认识上。因此作者的折磨应来自于自己思想的被压制,无发表自己思想见解的权利和机会。从这一句话上他都这么谨慎来看,他不仅是不能说,连写也不能写,所以才以此方式表达出来。

但是一个人写东西未必是要发表让别人看,他也可能是仅让自己看的,可这仍不敢写出自己所思所想,这表明了什么?他所恐惧、害怕压制自己的力量已经涉及自己日常生活中,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被发现,一旦被发现,自己就后果不堪设想。

因为如果一个人还有属于自己的个人空间的话就不用这么谨慎的,这一点不正是从反方面说明作者生活的社会环境,让人没有安全感,人人自危吗?因为连身边的人也要时刻提防着。

这样我们是否可以推知作者心里不宁静的社会根源呢?是否可以推测出来作者生活的社会状况呢?

也许有人会说,可能是作者个人多疑呢?

但是经过以上分析,一个头脑清醒、沉着冷静之人是自我多疑、反应过度的人吗?

而事实上《荷塘月色》文中许多地方都能印证以上的分析,所以由此一句话就可以把握这篇文章的核心,并且还可知道作者为什么用“荷塘月色”来做这篇文章的名字(读者不妨自己试着分析一下,这里就不再详细论述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