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叫我梁医生好了” 小区群里看到这句话(心定了)

句子大全 2023-07-16 03:36:01
相关推荐

不少街坊很关心:

荔湾区封闭封控管理区域的居民

医疗需求如何保障?

135名医疗骨干进驻、

上门诊治、上门送药、追踪巡诊……

还有一些医务人员虽然居家

但纷纷亮身份就地“上岗”

无论是集体出动还是独自居家

在抗疫路上,他们没有“掉队”

坚守从医初心

为守护美好家园、做好疫情防控尽心尽力

4日下午,荔湾区冲口街杏花社区,三人小组上门为居民进行核酸检测。

抽调医疗骨干入驻

6月4日在广州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陈斌通报了重点区域医疗保障情况。陈斌表示,基于疫情防控态势,工作重点还是做好疫情防控,由公安民警、街道居委、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组成的“三人小组”主动上门,对每一位居家观察人员开展健康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处理。

同时,出台荔湾区南片医疗服务工作方案,全力满足荔湾区封闭封控管理区域(南片9个街道)内居民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建立三级医疗服务网络,通过上门诊治、上门送药、追踪巡诊等方式,满足居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需求。 从各大医院遴选临床专家组成专家组,指导南片区医疗机构开展医疗救治服务;从市第一人民医院、红会医院、十二医院、胸科医院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附属第一、第二、第三、第五等9家医院,抽调135名医疗业务骨干,进驻9条街道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4小时全力保障封闭封控管理区域内市民群众的医疗救治。

“原则上,封闭封控区域内居民就医,就近在本区域内医疗机构解决,个别病情恶化或危重的,采取全程闭环管理,统筹协调转外就医。”陈斌说。

医生在邻里微信群里“义诊”

6月3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三医院、第六医院以及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分别向广州荔湾区、越秀区、天河区、黄埔派出近1000人次医务人员,有力支援了社区核酸检测的开展。

就在昨晚,接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医疗防治组的通知,中山一院急诊科四名急救人员、两名司机紧急出发,120救护车携带急救装备进入荔湾区南片区支援。昨晚连夜出发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邹德志、蔡锐彬、王甲、谢庆明4位医务人员和简祥永、邹永祥2名司机,他们将协助医疗保障小组开展片区居民急危重症救治工作及南片区内居民外转就医工作。

在集体出动支援社区的同时,也有一些“中山医”医务人员因广州疫情防控措施的要求而居家。他们纷纷主动“亮身份”,以各种方式在社区“上岗”,在邻里微信群里“义诊”为居民解答问题,报名做小区义工,帮助伤口需要拆线的居民妥善处理……

6月1日上午,家住广钢新城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第二党支部书记、儿科副主任梁立阳主任医师在小区邻里微信群内看到一条求助微信:31天大的宝宝黄疸加重,紧急求助群内是否有医生可以帮助。

看到这一情况,梁立阳立刻联系了邻居李女士,并在详细了解宝宝的情况后给予了专业建议,安抚了新手妈妈的情绪。

有位老人牙齿疼痛,家人在业主群里求助。加入小区义务医疗组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种植专科主任杨朝晖在线“义诊”,分析老人的病情,给出应急处置方案,帮老人解决燃眉之急。

不仅如此,多个科室的医生在小区的医疗组群里还会进行“MDT微会诊”(多学科诊疗模式,简称MDT),集思广益帮助患者。

护士长协助患者换药

邻居需要换药,身在封闭管理区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整形外科葛鋆护士长在微信群里接到求助信息后,做好全身防护,便登门协助患者换药。

这位女患者五天前做了踝部手术,留下一道18厘米长的伤口,需要换药。葛护长熟练地拆开敷料,按消毒步骤做好操作,交待患侧垫枕,抬高患肢。处理完,她又在同事联系群里请教医院骨科护长后续该如何进行居家康复和护理,为邻居提供贴心指引。

家住荔湾区白鹤洞街道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肝胆外科二区护长周海燕,在小区被封闭管理初期就报名加入小区防疫工作志愿者队伍。她穿上防护衣,协助政府分派物资,送物资上门,为防疫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任珊珊、方晴、赵方圆、王燕 通讯员:林伟吟、彭福祥、周晋安、陈鋆、戴希安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任珊珊 廖雪明 汪式奇 苏韵桦 吴子良

来源:广州日报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