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李白的这首边塞诗 语言质朴深刻(让人们认识到唐代战争的残酷)

句子大全 2023-07-17 04:53:01
相关推荐

大唐是一个充满朝气的时代,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正如诗圣杜甫在《忆昔二首》中写道的那样:“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大唐已经成了一个华夏民族的时代符号。它经济强大而富庶,文化达到顶峰,但同时,大唐也是一个尚武的国家,大唐热血男儿以征战沙场、建功立业为一生的荣耀。

但是战争从来都是残酷无情的,战争会为人民带来无尽的灾难,正如唐代诗人曹松在《己亥岁二首》写道:“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此时的皇帝唐玄宗经常在边塞发动干戈,但又悉数失败,这一场场战争无疑为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李白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他陷入了深思,并感慨地写下了这首《战城南》。

去年战桑干源,今年战葱河道。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

诗中的桑干源和葱河道,是在唐代经常发生战争的地方。桑干源在今天的河北和山西一带,葱河道则在新疆地区。

去年大唐将士还在桑干源打仗,今年又长途跋涉到西北边陲地区,这句诗让我们感受到战争的频繁。

战争让士兵常年以来南征北战不断变换战场,既要清洗兵器的残污,也曾在遥远的天山放马。

常年的战争,让大唐将士从青春年华匆匆走向了人生暮年,他们将一生奉献给了国家。

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唯见白骨黄沙田。秦家筑城避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然。

有的民族天生便能征善战,比如匈奴,其恶劣的生活环境和民族特点让他们以掠夺和杀戮为职业,就像我们汉人以种田生活为主一样。在边塞地区,到处都可以看到黄沙漫天和战争中残留的白骨。

华夏民族也是一个多难兴邦的民族,从秦朝开始便战争不断,每一个朝代的更替,几乎都要通过战争来解决。长城,从秦朝便已修建,用来防御胡人,到了汉朝,烽火台上的烽火依旧在燃烧。

烽火然不息,征战无已时。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

从古至今,边塞便烽火不断,大大小小的战争没有停止过。大唐的将士在战争中浴血奋战。战争有胜有败,但即便是胜利者,也是建立在将士生命的基础上,他们也会流血牺牲,也会思念亲人,就更不用说战争失败了。

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战争残酷至极,战争的惨状更是不忍目睹,乌鸦叼着战死将士的肠子,飞到枯树枝上食用。将士们的献血染红了边疆的枯草,战争中,没有一方真正的胜利者。

战争,从来都是为了捍卫主权而战,是在不得已的时候才应该发动战争,而不是为了战争而战争。

可以说,李白的这首诗,是他呕心沥血而成,希望帝王能听到他的呐喊声。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