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罗邺在夏日傍晚写的七律 颈联是千古名句(尾句更将愁情推向高潮)

句子大全 2023-07-17 06:53:01
相关推荐

古代很多诗人为了前途和生计,不得不东奔西走,四海为家。杜甫晚年就经常在客舟上生活,由于处境艰难,无法北归,还被迫更往南行。李商隐的爱妻离世后,他就一直在外谋生,却无时无处不思念亲朋故园,更形容自己好像晓鸡惊树雪,更似寒鹜守冰池。

人们在愁怨满怀之时,最需要别人的关怀,也最怕孤寂的环境。可是有时候越是悲愁,就越是无人诉说,就更让愁情加重。唐代一位才子就深有体会,并在羁旅奔波中写下感怀。下面分享罗邺在夏日傍晚写的七律,颈联是千古名句,尾句更将愁情推向高潮。

夏晚望嵩亭有怀唐代:罗邺正怜云水与心违,湖上亭高对翠微。尽日不妨凭槛望,终年未必有家归。青蝉渐傍幽丛噪,白鸟时穿返照飞。此地又愁无计住,一竿何处是因依。

罗邺,后人称其为有"诗虎",生活于唐僖宗乾符年间。他的父亲曾为盐铁吏,家境殷实,却喜欢写诗。罗邺才智过人,又耳濡目染,虽然科考中屡次下第,却颇有诗名,尤长于七律。

罗邺一生坎坷,家道中落后更是郁郁寡欢,暮年流寓北方,举目无亲,在万里风沙中撒手人寰。这首诗就创作于漂泊途中,作者在夏日黄昏时登高望远,思乡之情溢于言表。

诗人独自在异乡流浪,生活极其困窘,偶尔得到朋友的接济,有时候几乎要靠乞讨生活。开篇描绘远处的景物,同时抒发感慨,“正怜云水与心违,湖上亭高对翠微。”

白云悠悠、流水淙淙,让作者感慨自己也是如此漂泊不定;湖上的凉亭与青山相对,却引发诗人登亭眺望的兴趣。一个“怜”字,传达出诗人自怜自艾的心境;“翠微”二字,描绘了巍峨苍翠的青山。

夏日傍晚、湖边亭上,晚霞夕照、渔舟唱晚,更有倦鸟归巢、鸥鹭盘旋,水面上雾气渐升、凉风习习,绿叶在风中轻轻地晃动,又在月光下投下婆娑的影子,令人赏心悦目。

接下来两句就具体描绘亭中所见,“尽日不妨凭槛望,终年未必有家归。” 诗人虽然可以在此整日凭栏而望,欣赏望嵩亭周围的秀丽风景,但这里毕竟不是自己的家乡,也不是心的归宿。“不妨、未必”,揭示出他的彷徨境遇。作者悠然兴怀,想起了很久未归的故园,却又终年羁旅异乡,令人神伤。

颈联描写精彩,更是千古名句,“青蝉渐傍幽丛噪,白鸟时穿返照飞。” 诗人正觉得悲愁不堪,忽然听到一阵蝉鸣声,又看见鸟儿在夕照中往返,再想到自己漂泊无依,甚至还不如这鸟儿自由闲适,心中更觉凄苦。

幽丛,是因为天色渐暗,也让鸣蝉的翅翼显出青绿色;鸟儿沐浴在晚霞夕照中,颜色浅淡,也显得飘逸轻灵。这两句采用了多种表现手法,颜色鲜明、动静结合,由近及远、视听交错,彰显出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

此情此景让诗人恨不得立刻就赶回故乡,可是冷静一下,才子又感慨地说,“此地又愁无计住,一竿何处是因依。” 自己整日坐船漂泊,不知道哪里是自己的留居之所,更何况自己年老体衰,能否顺利回到家乡还是一个未知数。

一竿,代指行舟,抒写了作者在客船上随处漂泊的惨状;因依,指可以依靠的场所。诗人直抒胸臆,表达心中的极度悲怨。

罗邺的这首七律以愁情为主基调,并采用了乐景衬哀情的手法,展现了羁旅愁苦和艰难。 开篇以“正怜”二字领起,首先就令人同情;接下来“凭槛望”三字,展现了诗人远望当归的无奈之情。

而“青蝉、白鸟”的意象叠加,又传达了作者内心焦躁不安的情绪。最后用一个“愁”字,抒写了无处“因依”,又归计不决空彷徨的悲戚之情,将愁怨推向高潮。正可谓,离家万里归无期,登亭晚望愁情起,青蝉孤鸣白鸟飞,乡书不达无处依。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