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语言的边界在哪里 语言不仅是工具(而且有另外的本性和形态)

句子大全 2023-07-19 07:24:01
相关推荐

中国传统思想的儒道禅虽然对于语言有不同的看法,但对于语言与存在的关系坚持了基本相同的态度。思想反映存在,语言表达思想,而文字记录语言。总之,语言是言说存在或者道的工具。当然,它们在语言与存在的关系的看法上有着明显的分歧。

儒家的正名思想认为语言能表达存在,而且要求语言如实地反映现实。但道家怀疑语言能否言说道本身。因为言与道的关系被规定为工具和目的的关系,所以人们必须超出语言而体悟道本身。而禅宗也坚持了道家的立场。语言无法描述心性的空性本性。但与道家相比,禅宗探索了各种形态的言说方式,试图言说那不可言说者。

但中国古典思想对于语言的观点是值得反思的。人们只是把语言当成了工具,而没有看到语言另外的本性和形态。

语言固然为人所说,并为一切言说的聚集。但并非只有一种语言,而是有多种语言。同时语言并非只有一种功能,而是有多种功能。实际上,儒道禅三家以不同的方式对于语言进行了区分,并划清了不同语言的边界。

儒家区分了圣人之言和民众之言。圣人虽然是人,但他却替天行道,代天立言。因此,圣人之言是天道之言。与此不同,民众之言是民风,是其存在和生活的言说。其中,更多的是生存的意愿的表达。在语言的层面上,人们要让圣人的言说规定和指引民众的言说。

道家区分了天言和人言。天地虽然不言,但却显示于万物。圣人观察了天地之道,而将它言说出来。天言是自然的,合于本性的。与此相反,人言是人为的,违反自然的,是欲望的表达和技术的运用。鉴于这种差异,老庄要求人们放弃人言,听从天言。

而佛教和禅宗区分了佛言或者法言与人言。佛言或者法言是觉悟了诸法实相的语言。它是真实不虚的智慧,因此是道,是经。相反,人言有恶口、两舌、绮语、妄语。它们是人的贪嗔痴等恶的本性在语言上的表现。一个觉悟者就要消除这些人言,而听闻佛言,并思与修。

根据上述的考察,语言实际上可作如下的区分。一是工具性的语言。它是媒介,反映存在,表达思想。二是欲望性的语言。它是人的欲望自身,即人的意愿的呼声。一个欲望的言说就是一个欲望的行为和事件。三是智慧性的语言。它以圣言、天言和佛言的形态出现,是人的存在和命运的规定。它不是反映存在,表达思想,而是指导存在,支配思想。

根据这种区分,我们不仅要考虑语言的工具性,而且要深思语言的欲望性和智慧性。欲望性的语言往往被理解为无道或者非道的语言,而智慧性的语言一般被理解为道的语言。

当我们在智慧性的语言层面上思考语言的本性的时候,就会重新发现语言与道的关系。如果语言是道的话,那么道就是语言。于是,道就不能理解为非语言性或者反语言性的,道就是智慧性的语言。如果我们对于语言和道的本性作如此的阐释的话,那么语言和道的关系也会发生改变。问题不再是道是否可以被言说,而是区分语言自身的形态。去掉工具性语言和欲望性语言对于语言本性的遮蔽,而让智慧性的语言显示出来。这也就是让道自身言说。

一种道的语言就是一种规定性的语言,它在根本上指引了人的语言行为。这就是人们为何要闻道和说道。不仅如此,道也支配了人的思想。故人们要思道。最后,道也主导了人的存在。因此,人要遵道而行和沿道而行。

在这样的意义上,我们必须重新思考语言与思想和存在的关系。如果语言只是作为人的语言的话,那么存在决定思想,思想决定存在;如果语言作为智慧亦即道的语言的话,那么语言决定思想,并决定存在。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富春之道

本文作者系武汉大学哲学教授,著有系列学术专著“国学五书”(《论国学》、《论老子》、《论孔子》、《论慧能》、《论儒道禅》,均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与发行)。本文图片来源网络,标题为编者所加。

天道衰微:后自然时代,中国“天地君亲师”的世界结构瓦解

佛是谁?禅宗反对迷恋任何外在的佛,人要发现佛性而自在成佛

法、报、化三身佛,就是人的心灵的三种变化形态,人能即身成佛

在知与道之间,人的心灵是如何感知真理的呢?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