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杨曙明原创散文丨退休生活不清闲之写作

句子大全 2023-07-20 04:46:01
相关推荐

退休生活不清闲之写作

文/杨曙明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杜老夫子所说的话。可是我以为,他这话并非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因为对我来讲,这些年虽然读书不算太多,但也不算太少啊,起码是天天读吧!可即便是这样,每有下笔的时候,却极少遇到“如有神”的感觉。当然,这或许是我太过愚拙、鲁钝之原因,不过即便是这样,我仍然把写作当作退休生活必不可缺的内容。

写作于我来说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了,退休之前应当算是业余爱好,退休之后就无所谓什么业余不业余了。至于我的写作动机,假如说当初多多少少还有些“出名”杂念的话,那么如今之写作,则纯粹是为了自娱自乐,完全是多年养成的习惯使然。时下的我,如无特殊情况,似乎几天不敲打键盘心里就有种虚度光阴的感觉,而我又实在不愿意虚度光阴。

国学大师胡适曾经这样说过:读书不仅要“眼到、口到”,而且还应当“心到、手到”。这心到、手到,就是要有所思想,动手写作。毋容置疑,喜欢读书的人不一定都爱好写作,但爱好写作的人却大都喜欢读书,因为要想写出精彩的好文章,社会实践经验固然重要,但绝对也离不开博览群书。读有所思,思有所想,想有所动,动有所写,久之习惯成自然,我这个在朋友眼里的“作家”就是这样“练”成的。

人生之最大痛苦,莫过于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苦。台湾作家白先勇曾说:“我写作,是因为我愿意把内心深处无声的痛苦用文字表达出来。”此话是白先生的心声,也是我的心声,因为每每对逝去的父亲、母亲、兄长思念至极,我就会把心声诉诸文字。说来是天意,或许也是巧合,我正式退休那天,享年84岁的母亲与世长辞了,这让我内心悲痛至极,以致格外伤感。此情绵绵无绝期,为了寄托心中那无尽的哀思,告慰母亲的在天之灵,我就把对母亲的思念倾注到文学写作之中,先后写下了六万多字的追忆散文。让我略感欣慰的是,这些散文大都见诸了报刊,其中那篇《母亲的心语》,不仅被《中国文化报》刊载,而且还获得了由济南市委宣传部和济南报业集团主办的,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征文比赛的一等奖。

作品优劣的重要之因不在题材,而在情感,也就是真情实感乃作品的生命。记不清是哪位名人说过这样的话:从古至今,越是贫寒之家,亲情越是浓郁。对此话我颇有非议。因为我以为,亲情是否浓郁,不是贫寒所系,而是养育所成,当然还有血缘之源。我的父亲先于母亲二十九年就去世了,那是1988年冬初的事。2018年秋末,为了永恒地纪念母亲,同时也是为了祭悼父亲辞世三十年,我特意把这些年来写就的相关父亲和母亲的纪念文章,结集为《我的父亲母亲》,并在书中插入了他们的百多幅照片。凝聚着我心声的这本书面世以后,深得朋友们的赞赏,也让我从精神上得到了某种程度的慰藉。

我是个祖籍沂源济南人。高中毕业之后,除了早先那两年在东阿县下乡插队之外,其他时间都是工作在历下区,因而对历下的人文历史了解得相对多些。现代济南的别称叫“泉城”,古代济南的别称也曾叫“历下”,这让我等历下人颇为自豪。2017年春节过后,我所在的历下区作家协会,与《生活日报》联合开展了“历下名人故事”的征文活动。在征文活动中,近水楼台先得月,我凭着多年积累的资料,先后写了三十多篇稿件。征文活动结束之后,原本并无意结集成册的我,在朋友们,尤其是历下区委宣传部领导的鼓励和支持下,索性又写了二十多篇人物故事,凑成了“60位与历下有不解之缘的古今人物”,结集为《历下名士寻踪》。这本书出版发行之后,得到了历下区各界人士的普遍好评。

“存史资政”是各级政协工作的重要内容。我多年工作在历下区党政机关,并最终退休在历下区政协。作为永远的历下人、政协人,即便是在退休之后我也经常撰写些文史散文。从2019年夏初始,受历下区政协领导之委托,我用大半年的时间,先后撰写了26篇“历下老字号”。我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朋友们的鼎力相助,尤其是《齐鲁晚报》副刊部的大力支持。他们将全部稿件配上图片,并以“泉城老字号”为栏目,每周一期逐篇进行了刊发。时下,历下区政协已将这些文章结集成册,以内部资料的形态刊印发行。这本书是我退休之后的第三本书稿,也算是我对历下、对政协之培养教育的回报。

“文章合为时而写,诗歌合为事而作。”今年新冠疫情发生之后,原本不太擅长且较少创作诗歌的我,也有了些许灵感,于是便写下了《致敬》(组诗)。其中的《致敬!向人民子弟兵》《致敬!向白衣天使》《致敬!向钟南山》《致敬!向社区工作者》《致敬!向公安干警》等,分别被《山东文学》《老朋友》《济南政协》《济南战疫》等刊发。《致敬》能受到好评,也让我对诗歌创作有了新的认识。

我的写作大都没有什么计划可言,更没有什么压力,只要有感可发,我是看到什么写什么,想起什么写什么。2017年11月,历下区甸柳一居的党委书记、主任陈叶翠因病去世。陈大姐是我的好朋友,在免不了的追思和回忆中,我写成了超万字的纪实散文,题目是《陈叶翠:鞠躬尽瘁的“小巷总理”》。此文在山东省作协举办的“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年”之征文活动中,荣获报告文学二等奖。我喜欢旅游,退休之后更成为“驴友”。今年因为受新冠疫情影响没有外出,而此前的2017年4月到2019年10月间,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我曾外出旅行过十次之多,并因之写下了四十多篇游记,字数在30万以上。我喜欢读书,又喜欢思想,虽不写书评,但却经常有感而发地写作读后感。如《重读<芙蓉镇>》《<品读国学经典>之品读》《读<娘>,想娘》等。世人皆知胡适是位国学大师,读了《走上不浪费不病民的大路》,我才知道他还很热衷时评,并由之写出了《胡适的时评很有味》。这篇文章发表之后颇得济南几位文学家的好评。

除了有感而发的写作之外,我还经常“应邀、因事而作”。退休之前的十多年间,我经常撰写时评,《齐鲁晚报》为我开辟的“有话明说”专栏,曾经在济南地区产生过较好的社会影响。退休之后,鉴于身不在“岗”可能导致的孤陋寡闻,我就停止了时评写作,不过凡事都有例外。2019年4月,济南市政协“商量”居家养老,我应历下区政协之邀重操旧业,写出了《为民“商量”居家养老,值得大赞特赞》的评论。此文在《济南日报》和《联合日报》发表之后颇受政协领导和读者的好评,当年还在市政协组织开展的“好新闻”评选中获得二等奖。2018年9月,为了庆祝济南解放七十年,我为之写作了《纪念济南解放七十年》的诗歌;2019年初,为了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应历下区老干部局的要求,写出了《衣食住行赞改革》的纪念文章;2020年5月,应朋友任建新的邀请,我创作出《此情绵绵无绝期》的散文。

朋友们说我勤奋,说我“高产”,我不想否认,因为退休之后这三年多,持续不断地写作,让我积少成多。除了《我的父亲母亲》《历下名士寻踪》和《历下老字号》之外,我还可以结集“旅行杂记”和“心语纪行”,只不过时下还没有结集而已。

我之写作,不为扬名,只为解闷;不为稿酬,只为丰富生活,没事找乐。

【作者简介】杨曙明,祖籍沂源的济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历下区作家协会主席。出版有《岁月无痕》《流年似水》《心路不觉远》《凝固在记忆里的时光》《光阴的印记》《我的父亲母亲》《历下名士寻踪》等九部散文集,《有话明说》《话由明说》两本时评专著;曾为《齐鲁晚报》“有话明说”的专栏作家;主编有《济南的味道》《历下倾城》《诗意历下》《历下民间故事》等书籍;曾获得过冰心散文奖、齐鲁散文奖、泉城文艺奖等。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