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中学课文《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篇外话(揭秘这起食物中毒原因)

句子大全 2023-07-23 03:21:01
相关推荐

《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是上个世纪60年著名的通讯报道,最初发表于《中国青年报》,是王石、房树民两位记者合写的,这篇文章曾入选多个版本的语文教材,成为几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

报道中的事情发生在1960年,春节刚过,山西省平陆县有61位民工集体食物中毒,生命垂危。当地医院在没解救药品的危急关头,用电话连线全国各地医疗部门,终于找到了解药。但当时交通不便,药品不能及时送达。相关领导批示最后动用部队直升机,将药品及时空投到事发地点,61名民工兄弟得救了。

然而,在这“千里急救”的背后,还隐藏着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在这篇文章中,只介绍了61个阶级兄弟是中毒、生命受到威胁,但没有交代因何中毒?中的是什么毒?

一、饭锅里的砒霜

1957年,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开工。

1959年10月,西起芮城风陵渡、东至平陆县南沟的风南公路开建,三百多个农民被临时抽调,组成张店公路营,负责修筑风南公路张沟段。

1960年2月2日,农历正月初六,山西省平陆县六十一名修路民工晚饭时集体食物中毒。

由于记者视角的原因,《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将描写的重点转向了北京方面如何找药,送药。但是在中毒事发地平陆,一场针对投毒的侦破工作也同时展开。

2月2日晚上,在医生抢救民工的同时,平陆县公安局局长燕英杰带领十多个公安人员赶到现场。据炊事员反映,当天下午做饭时,民工张德才以舀热水洗脸为由,端着盆子接近过灶房。经过走访调查发现,张德才确实表现反常。以往每次盛饭,他都抢着从锅底捞稠的,可那天只在锅沿盛了一碗稀汤,并推说自己有口疮,让给别人吃。

燕英杰亲任主审,就地突审嫌疑人张德才。张德才很快交待了作案经过:当天下午3点多,他借口进伙房打开水,将两块红信(砒霜)偷偷丢进饭锅。

张德才为何要投毒?

张德才,平陆县张店公社前滩村村民,1929年出生。

张德才在1949年后的经历比较波折。1958年他被太原钢铁厂招聘为工人。可惜好景不长,在随后的肃反运动中,他因“历史问题”被清退,1959年10月来到风南公路工地。刚到工地的张德才,工作勤恳,深受大家喜欢和尊敬,很快被营里安排为三排排长。

1959年12月的一个雨雪天,民工们又冷又饿。吃过午饭后,张德才倒下就睡,没听见下午开工的哨子。这一次酣睡成了张德才命运的转折点。当天晚上,他被揪到公路营的辩论会,所有的干部轮番上阵批判。张德才的排长职务被当场免掉。随后,张德才捂着肚子,声称自己生病,没打招呼就回到了前滩村。

1960年1月19日,村干部通知,如果不马上回到工地,食堂将停供伙食。次日,张德才忐忑不安地回到张沟,晚饭后,他被指定站在空地中央,又一场批判会开始了。

批判会上,张德才的所作所为,已经不是简简单单怠工偷懒,而是“对社会主义制度不满,企图破坏……煽动民工要求放假,制造混乱,瓦解军心,企图破坏公路的修筑。”

据档案材料记载,张德才事后交代,正是这次辩论使他产生了报复的想法,报复对象是批他最凶的三连副连长仝仁明。

张德才所投有毒物品红信从何而来?

有一次,张德才发现雪地上有狐狸的脚印,他跟民工回生娃和议,毒死个把狐狸弄张皮子,回生娃回家拿了半斤红信交给他。

红信即我们俗称的红信石,学名三氧化二砷,是一种天然矿物,加工以后就是著名的砒霜。

事发后,提供红信石的回生娃被张德才供出,也被公安机关逮捕。

张德才、回生娃被判处极刑

1960年3月12日,平陆县人民法院在县礼堂公开审理投毒案。最终,法庭对反 革命投毒犯张德才、回生娃判处极刑。

1960年4月2日,平陆县一万多个群众代表参加了行刑大会。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