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将生命的鲜活体验(用泥土的语言自由表达《平淡如泥静默如迷》)

句子大全 2023-07-25 03:36:01
相关推荐

初识郭子鹰时,被他风格独特的文笔所吸引,及至读过《平淡如泥,静默如迷》才发现,他的陶艺作品和文笔一样诱惑力。

“因为生活得争分夺秒,所以自私的心安理得”让他于偶然间回忆起小时候,因为一点小事情就能非常开心,充满期待的状态。进而让他由表及里地思索,那种面对未来的不安,又有多少人能够应付得来?慢下来之后,我们是不是能够变成那个“更好的自己”,还是继续在过多的选择和诱惑里迷失无措。

像古人一样,顺应天时地活他个一年,这个念头在他读《浮生六记》这本旧书的时候冒了出来,沾染一些古人的缓慢沉稳,模仿古人的从容大度,体会古人顺应自然的心态,也许多少能让酸僵的肩膀和心态放松下来。减少些心理焦虑带来的隐隐刺痛。

心安的当下、无忧的心绪、悠然度过的朝朝暮暮。达次目的,其实远不避寻诸乡野,我们只需立定脚跟,归隐到一门踏实的手艺里面,借由心劳与手勤的坚持,寻找内心的安定。在目标如高山仰止般的终生挑战里借境练心,在对城市劳动、耿直生活的敬畏里度过坦然的岁月。

在城市的钢筋水泥的丛林中生活,许多人都活得疲惫压抑,望着灰暗严重的城市天空,无来由地厌倦着自身和周围的一切,对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孟浩然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的乡居生活,想象中的清新飘逸充满莫名的向往,但是,能跑到乡村生活的毕竟只是少数中的少数,郭子鹰无法让自己在乡村的田埂步履轻松踏过,于是,他和太太选择了做陶艺,尝所未试,每周一天,不以手艺人自居,但是用手艺保持专注,探索自己动手能力的边界,一周一次,一年为限;二十四个节气,一节一器;自己设计,自己动手;顺应天时,顺应内心,甚至,他们还给自己起了个用在起舞上的签名,叫做“顺时斋”,在状况不断的尝试中,体验起充满意外和惊喜的“手作之旅”。

(选填) 图片描述

作者郭子鹰(文字、摄影、陶器设计与制作),自由摄影师、旅行作家,Lonely Planet形象广告摄影师,佳能公司特邀讲师。现居北京。曾任《旅行家》杂志采访编辑部主任、首席摄影师,艺龙旅行网度假部内容总监等职。著有旅行图文集《最好的时光在路上》(2011)、《理想国度》 (2013) 、《云游未满,微笑向前》(2016)、《悠长的赏云假期》(2019)、旅行小说《再见,大马士革》(2012)和旅行摄影书《只为这一刻》(2014)。

优秀、努力又自律的郭子鹰,无论做什么都有模有样,都投入百倍的认真、细致、沉入思考,他制陶不追随潮流只作短暂地停留,他设计、手作二十四节气器物不浮华掠影,而是,真的按照自己的喜好、按照季节流传的流转风雅,生之刻痕,活之灵感。想要就去做,无论结果如何,至少不辜负自己。

人生海海,那里是远方,不管你相信与否,诗与远方就在身边的一器一物。

“如果你有什么事情让你有想要去做、想要挑战的冲动,能吊起你的胃口,一定要马上动手尝试。因为揉泥拉胚或者擀饺子皮似的板塑工艺的核心内容就是静下心来、动起手来,通过揉泥,把你聊中缭乱的粒子理顺”。——《平淡如泥,静默如谜》。

做陶过程中,沾满泥巴的双手没办法玩手机,跳动所有感官,唤醒感受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所有的烦心事和焦躁,随着揉泥、拉胚的缓慢,一点一点地沉淀下来,只剩下眼前的泥土,在你面前渐渐成型,你会在制陶的魔力中,达到这辈子从未体验过的纯然心境和入定状态,天地无伦,物我两忘。

泥土卑微至极,一言不发,但它最能教你低头认真别偷懒,面对现实别找借口,在别的事情上,偷懒抄近路可能只会留下神鬼不知的模糊过往,但做陶这件事,只要糊弄,铁定会留下硬邦邦的证据。

立春代表着一种全新的开始,也代表着一种新的生机。郭子鹰制作的第一件陶器是俎板盘,时间是立春。

泥土烧成后是坚硬的、静态的,视觉上却可以是柔软的、动态的,美藏在泥土中,需要郭子鹰去深入了解并表现出来。让人心生欢喜的生活,应该有一半是山川湖海,一半是厨房与爱。郭子鹰的文笔清唯美,却又充满俗世的烟火气,无论是雨水之器:浅渍罐、还是春分之器:餐盘,抑或是小满之器:沙拉钵,甚至大暑之器:西瓜盘,都是满满对生活无限热爱。

在书中,他用行云流水般的文笔,详述制作每一件器物的构思,过程、感悟,用专业的镜头去捕捉器物最美的一瞬间,当你按捺住浮躁杂芜的心态,把《平淡如泥,静默如迷》所有的铺垫章节和起承转合都读完,你会惊喜不断的发现,那些点亮你暗淡眼眸的充满哲思、哲理、趣味的句子,俯捡皆是,你会怀疑自己是都来到恬适的宝库,身心俱愉悦无比。

“作品即是人本身”,季节感,是我们善待时间的态度,是只有我们中国人才明白的生活的众妙之门,季节,是时间的小轮回,也是细腻而微的灵魂年轮。

删除

在清明制陶的时候,郭子鹰写到:《生者深情,逝者安》清明这个节气,既有祭扫新坟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清明节的习俗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马球、插柳、射柳、放风筝等一系列欢乐得似乎有点儿不合时宜的户外活动。与其说这是锻炼身体,不如说是在抚慰心灵,抚触那些逝者亲人微冷的心灵。大家趁着春光灿烂,一起来欢乐地期待明天吧。逝者若有知,想要看到的,一定也是这样生机勃勃的你。

多么别具一格的清明,带着这种心情去制作清明之气:高足盘,盘子一定也带着内心的快乐。甚至,在接下来,他还详细介绍了清明的青团具体的选料和制作,告知读者清明前后,螺蛳肥壮,把吃剩的螺蛳往屋里抛,可以吓跑老鼠,然后,他总结到:都说华人稳重,甚至有些刻板,可您瞧,华人的有米偶感,其实就藏在节气的玩法里面。读到此处,不由莞尔一笑。

《平淡如泥,静默如谜》文笔俏皮可爱、图片清新可人,二十四个季节的文化底蕴和手作的器物相得益彰,翻开每一页,都会让你眼前一亮,出了心生欢喜,想不出还有何种心情能够说明。

《平淡如泥,静默如谜》的最后说:“行星重启,我们每个人都是重启之后的幸存者。无论岁月已经带给你什么样的时光刻痕,都要让自己活得宛若重生,都要对更大挑战保持期待。”

制陶,就是一种修心,一种修行。一器一物,皆是生活所赐,静静接受,默默爱之,也许,这才是诗和远方的现实版吧

(选填) 图片描述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