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尼克松访华 周恩来候机接待(一句话让中美关系破冰)

句子大全 2023-07-26 03:53:01
相关推荐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即将登上空军一号,来进行一场神秘的国事访问。当地举行了热烈的欢送仪式,还有当地的美国高中生举着一副巨大的纸牌,在街道上来回摇晃,上面写着“Be a nice guy with Chou Enlai”(见到周恩来要好好表现)。

尼克松登上专机,驶向遥远的中国,他称自己此行是一场登月行动,在这段长达十几个小时的旅途中,还在与自己的咨情团队反复敲定所有细节。尼克松示意特工人员,下飞机时,你们走得离我远一点,要让全世界看见我握住了周恩来的手。然后在走下飞机时,他隔着四米多的悬梯就向周恩来伸出了手,这历史性的一幕被当时在场的几十架摄像机记录下来。周恩来说,你把手伸过全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从此,中美关系正式破冰。

在上个世纪的全世界外交界,周恩来是一颗恒定久远的恒星,他放出的光芒,令众多弱小者感到温暖,而让霸权国家深感头痛。有人说,他在外交中展现的风度和智慧以及魅力,令人折服。

文化输出,令西方看见新中国魅力时刻

自古中国号称中央帝国,然而在长期闭关锁国中,清代中后期外交渐渐走向脱轨,往往不是卑躬屈膝,就是妄自尊大。这种局面自新中国成立之后焕然一新,逐渐摸索出一条全新的外交道路,这就是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这个基本前提下,中国与世界各大洲的诸多国家都建立了长久的外交关系,也展开了共赢共荣的各类经贸合作,为世界和平发展提供了可参照的样本。

而这个局面,基本上是由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奠定和开创的,直到今日,周总理已经离开我们满45个年头,然而,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无论是掌握权力拥有财富的伟人,还是平凡普通的百姓,都依然深切怀念着他。甚至在他去世后才出生的这一代年轻人,都从书本和各类影像资料中受到感染,倾倒于他的个人魅力,也在不断学习他各个方面的智慧,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

虽然周总理最光辉灿烂的外交时刻乃是1977年的万隆会议,然而,新中国首次在西方面前的优雅亮相则是在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当时在这个瑞士的著名景区小城,讨论的是当时十分棘手的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美、苏、中、英、法全都派出了规格很高的代表团,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光是登记在册前来报道的记者就有将近一千人,这已经打破了曾经的惯例和记录。

周总理对此作了缜密的规定,除新闻发布会外,外国记者要与我国代表团接触,一律通过新闻办公室。但是也告诫所有工作人员,不能不能乱用“无可奉告”来搪塞记者,但凡已经决定的内容或者授权的事情,全都可以放心大胆地说。如果一时回答不料,先记录,再研究,最后才能去答复。

周总理从中看见一位美国记者的敌意后,发现这些人其实根本就不了解中国,他深深了解未知导致恐惧和敌意的心理,于是精心安排了为外国记者准备的电影招待会,播放新中国国庆节的纪录片。当时无论美国还是国际社会,学习中文懂得汉语的都是少数,因此在放映时还专门用扩音器对影片做英文版的解说。

当时这个能够容纳350个人的电影院里座无虚席,连走道上都有人站着观影,在播放过程中,还经常响起这些记者朋友的善意掌声。看完之后,有的记者说,不能再用解放前的眼光看中国了。

当时瑞士的一位记者事后报道中说,“当全副武装的中国军队和手捧鲜花的姑娘们,迈着矫健的步伐,跨过日内瓦的银幕时,西方和东方的无冕之王们都情不自禁地一起发出轻轻的赞叹声。”而当时苏联代表团的新闻联络官对总理的智慧十分钦佩,并表示这个创意实在太强了,苏联也应该向我们学习。

听完所有汇报后,总理并未就此满足,而是向工作人员询问有没有反对意见?当听见一个美国记者猜想中国在搞军国主义时,总理没有放松警惕,决定再放一部新影片《梁祝》,并将这个人物委托给熊向晖。

这是老一辈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和范瑞娟在前一年刚刚拍摄完成的杰作,

也是新中国首部彩色电影,当时在国内和香港上映时,都收获了空前的成功。然而当他们在当地宾馆中试播时,很多当地的瑞士人也来凑热闹看电影,但是因为看不懂中国的越剧戏腔和身段,没过多久走得一干二净。

熊向晖想,连我自己都听不懂越剧唱词,给外国人看肯定是对牛弹琴啊。于是他将剧情和唱词全部翻译出来,并且准备打印成十几页纸的说明书,准备到场发放。周总理一听他的安排,立刻哑然失笑,看电影当然是要放松娱乐,只有这样才使他们感染到中华文化的深刻魅力,捧着一本书对着电影看,这不成教学活动了?

于是他们在邀请的请柬上写了一句话,请欣赏彩色歌剧电影——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随后在放映前用英文做了三分钟的剧情说明。这一回,连当时台湾国民党中央社驻巴黎记者王家松都给吸引过来了,结果因为现场人太多又来晚了,只能在后排走道上“罚站”。放映过程和上次的纪录片掌声雷动大不相同,全场静的不闻杂音,还有很多记者们穿着赴宴的正装出现——西方人熟悉歌剧,他们按照欣赏歌剧表演的礼仪为电影致以最高敬意。

这些外国记者不但看得聚精会神,当表演到了高潮阶段的哭坟和化蝶时,按捺不住的啜泣声此起彼伏。他们看完之后还不肯走,留下来互相交谈各自观感,有的说,太美了,比莎翁的《罗密欧和朱丽叶》更加悲情。之后这部电影又扩大范围播放了几次,有位不速之客不请自来,看完还想购买电影拷贝,想带去好莱坞上映。之后的电影大师卓别林也看了这部《梁祝》,他赞不绝口,同时对中华文化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周总理因而邀请他访华。

正式建交,民间先行

诸如以上,新中国外交史上一大特色就是以民间推动官方,而在此过程中,周恩来总理是无可替代的助攻。无论是中法破冰还是中英建交,再到中日恢复邦交和中美关系正常化,其幕后都可见总理为之鞠躬尽瘁的身影,也贯彻了民间促官方的宗旨。

当年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退役后,曾于1960年来华访问了五天。之后元帅感到时间太短,于第二年九月来华停留了整整三周时间。当时总理还是以文化动人,为了让元帅了解中华文化,开始安排了中国戏曲中的《穆桂英挂帅》,当时的翻译为他翻译了戏曲的剧情。然而回到宾馆后,蒙哥马利元帅始终想不通为什么女人可以当元帅,因为这在中国和西方大多数国家的历史上很难找到原型。

当时我方工作人员说,这是中国本土的传奇,因为群众喜爱,所以长期以来都这么演。

但是蒙哥马利是十分板正的军人出身,而且还是十分保守的英国绅士,在他们的传统文化尤其是骑士文化中,女士都是要被骑士保护的,而公主是要坐等英雄打败恶龙被救赎的,哪有公主劈山填海去杀屠龙拯救绅士的道理?于是嘟囔了一句,爱看女人当元帅的男人不是真男人,爱看女人当元帅的女人不是真女人。

而当时我国工作人员则坚定相信,妇女能顶半边天,而事实也是如此,红军中不但有女战士,还有一位女少将。而蒙哥马利说他对红军十分敬佩,但是不知还有女少将,认为这有损军队声誉。工作人员一听就急眼了,直接呛了蒙哥马利一句,英女王也是女性,按照英国体制,她是英国元首兼三军总司令!

而总理听说这场小小的口舌之争后并未视若无睹,而是向这位工作人员解释,讽刺和挖苦绝不是外交!之后他想法通过后期行程安排进行弥补,当发现蒙哥马利喜欢杂技和口技后,就立刻重新改换了安排的文艺晚会上的节目单,不但增加了杂技,还取消了令元帅产生心结的《木兰从军》。

1962年蒙哥马利写就的《三大洲》在英国正式出版,其中详细讲述了他在访华期间的种种所见所感,并且还在其中强调,世界和平的关键在中国,…这符合人类总利益,有助于缔造和平世界。蒙哥马利不仅仅是一位过气的战争统帅,他还是一位向世界介绍中国的通道,这让世界认识了中国的友好和魅力,并为中国外交的拓展提供了契机。

幽默风趣,敌对者哭笑不得

周恩来总理的幽默素来流传神光众人皆知,然而大家所不知的是,总理不光是对敌人善于用幽默来化解,即使对病痛中的自己,往往也用幽默来自我安慰。

当初早在解放前,总理因疝气住院,尽管疼痛难忍,他却安之若素,还写书信安慰焦急万分的邓颖超,说她亲手给制作的兜子特别好用,连大夫都称赞这个创意。之后周恩来还自嘲自己的病还要继续卧床五天才能下地,像妇人生产后坐月子一样。在书信末尾,总理一改公众眼里的大义凌然,而是缠绵悱恻地写,望你珍摄,吻你万千!

当然这是对待自己人,如果对外时,总理的幽默风趣犹如刀剑,简直伤人于无形之间。

在赫鲁晓夫上台后,周恩来应邀访问苏联,并在会晤时直面反对了他所推行的政策。然而赫鲁晓夫却没有正面回应问题,而是深扒总理的出身,他对总理说,你批评得很好,但是从根本来看,我出身于工人阶级,而你却出身于资产阶级。

总理也没有正面反对,而是就着赫鲁晓夫的话借着说了下去,赫鲁晓夫同志,至少有一点咱们是相同的,我们都背叛了原本各自所属的阶级!这句话犹如《天龙八部》中的神功“斗转星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令赫鲁晓夫无话可说。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抗美援朝打完后,一位美国记者采访总理的过程中,突然看见总理的办公桌上躺着一支美国产的经典限量版派克钢笔。这位记者猜想,这支钢笔一定是总理专门派人从国外购买的,因为当时我国很少有类似的办公用品进口。于是记者就对我国有些不屑,认为连这种简单商品都无法自己制造的国家肯定没什么看头,于是便嘲讽地问,“敢问总理阁下,既然中国这么伟大,为什么连它的总理用的钢笔都是我们美国产的呢?”

周总理听完既没有感到被冒犯,也没有发火,而是心平气和地说,“这支钢笔的来历可谓很有纪念意义。当初我去朝鲜访问,与这里的朋友相谈甚欢,于是他就将自己一直用的这支钢笔转赠给我。而我认为无功不受禄,而对方却说,这是他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缴获的战利品,让我权且留作纪念。”这位记者一听,顿觉尴尬,众所周知的是,朝鲜是当时的美国唯一没有打赢的战场。

而周总理对敌方十分警惕,在外交事务中分外小心,一方面绝不退缩留对方以口实,另一方面也十分注重维护与盟友的关系。1960年在加德满都举行记者招待会上,又是一位美国记者,但他不是借故挑衅,而是利用我国与尼泊尔尚未解决的议程来做手脚。

他在会上故作姿态,特意拿出中尼两国出版的不同的地图版本,并指着两国边境喜马拉雅山脉在珠穆朗玛峰这段不同的国境线提问,“关于珠穆朗玛峰归属的问题,不知中国和尼泊尔两国在这次会谈中是否已作出了决定?您刚才的话,是否意味着这座山峰分别由中尼两国平分作为国境线?那么在这里我想问一句,不知尼泊尔是否同意?”

这句提问真可谓阴险至极了,要知道在新中国成立之时,在漫长的边境线上,我国与邻国许多国家的人民在尚未清晰划界的地区,居住地都是犬牙交错的状态。如果去看巴基斯坦和印度的历史,就能看到类似挑拨离间的政策,引发了多么严重的后果。原本同种同源的两国,只因认为界定和划线问题,生生变成了仇家。

如果周总理按照他下的套子去钻,那么无论回答是与不是,都会引来巨大的外交问题。不用说这里边境的确定涉及了国家领土的利益问题,而对于尼泊尔来说,更是有着严重的信仰和宗教的问题。对于大多数信仰佛教的尼泊尔公民来说,珠穆朗玛峰是国民心目中的神山和圣地,在情感上太过重要。

然而周恩来没有上当,他立刻回答,“这里并不是指的平分。我国与尼泊尔之间还要进行后续的友好协商,这座山峰将我们两国人民紧密地连接在了一起,并不是你们所说的把我们分隔开来。”

周总理就这样,用连接替换了分隔,用团结取代了平分,不但化解了一场无形中的外交事故,还特地强调和重申了我国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令世界更加了解我国。

四、为山河无恙,舍一世长安

说到总理的个人魅力,恐怕其妻子邓颖超女士最有发言权。虽然周恩来英年早婚,但是这也挡不住别人倾慕。早在解放之前,邓颖超在写给周恩来的信件中就不吝赞美,你走了,好像把舞场的闹热气氛亦带走了!当时周恩来去了重庆谈判,结果原本欢腾爱跳舞的革命圣地延安,舞厅都冷淡下来,邓颖超还在信中戏称周恩来是“男星”。看来一直以来,周总理的“崇拜者”流量比起如今的小鲜肉来不遑多让。

如果单从外貌来看,很多人都觉得周总理太帅了,而邓颖超女士也坦言,恩来比我漂亮。这也难怪,周总理解放前就以美貌名列“四大美男”榜首,而他的好看是不分性别的那一种。早在南开中学读书时,当时不准女生上舞台,于是他就男扮女装亲身反串过许多话剧中的经典角色,如《一元钱》里的孙慧娟,小仲马成名之作《茶花女》中的茶花女等,可谓是美得不分性别。

然而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婚姻中,周恩来一直对邓颖超不离不弃,始终爱如眼珠。在《周恩来邓颖超书信选集》中,往往缠绵之意溶于其中,让后人“狗粮”吃到撑。而更加赚人热泪的是,周恩来于百忙之中没有忘记给邓颖超寄回一张明信片,上面印着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两人头像。总理这样写道,‘希望我们俩,能像他们那样,同上断头台’,想来这就是同生共死的爱情了吧。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