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朱元璋问方丈:朕要跪下拜佛吗 住持一句话(保住全寺僧人的性命)

句子大全 2023-07-26 03:55:01
相关推荐

一入皇宫深似海,最是无情帝王家,“喜怒无常”是每代帝王的通病,臣民伴君如伴虎,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火烧身,在历代皇帝中,朱元璋是出了名的暴脾气。脾气虽暴,但朱元璋却是名副其实的信佛之人,作为信徒,朱元璋在拜佛期间曾出了一件令人后怕之事。

疑心较重的朱元璋信佛拜佛时不愿下跪,为保全颜面,他将这个难题抛给寺庙方丈。方丈一句话化解紧张氛围,不仅保住了全体寺庙僧人性命,也获得了不少奖赏,方丈在当时说了什么?

说到这件事,就要先了解他和佛教的渊源,朱元璋和佛教的缘分在他17岁时就有结下,正是这种缘分,让他在寺庙中捡得一条性命。

元顺帝至正四年,壕州百姓在“旱灾、蝗灾、疫情”的三重天灾中苦不堪言,由于庄稼颗粒无收、百姓流离失所、非死即伤,壕州一带尸骨遍野,朱元璋作为其中一员,饱受贫困、饥饿带来的苦楚。

朱元璋的父母、哥哥先后死在瘟疫中,他在邻居的帮助下才将亲人安葬,明史曾这样记载朱元璋的凄惨状况:“至正四年,旱蝗,大饥疫。太祖时年十七,父母兄相继殁,贫不克葬。”在埋葬了自己的亲人后,少年的朱元璋满心悲痛,举目望去一片狼藉,为了在瘟疫肆虐的严峻形势下存活下来,他去了皇觉寺。

朱元璋听闻“寺僧以岁饥罢僧饭食”,便在邻居的帮助下前往皇觉寺做和尚,寺庙生活清贫单调,却能勉强给朱元璋一口饭吃,虽然只有短短50天的僧侣生活,但朱元璋却度过了他人生中最为艰难的时光。

如果不是寺庙收留,或许他和村民一样感染瘟疫露尸路边,或许和家人一样腹中无粮饿死田野,或许在战乱年代被乱贼所杀……他感恩于寺庙给他一方容身之处,也感激当时皇觉寺方丈给他一个重生的机会。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正是这段死里逃生的经历磨练了朱元璋坚韧不拔的心性,也奠定了他对佛教的感激之心。

在登基为帝后,朱元璋大力发展民生、修建寺庙,每每看到佛像时都会虔诚上香,但他性格孤傲,对天下苍生都有征服一切的帝王气魄。

朱元璋和群臣一起下乡体恤民情途中,经过一家寺庙,这家寺庙虽然简陋却香火不断,寺庙住持听闻朱元璋前来即刻带领僧人前去迎接,朱元璋按照流程上香,然而朱元璋对下一步的环节却极其纠结。

身为天子,他不愿下跪佛像,但大臣、僧人、民众在场,如果他不下跪则会彰显他对佛像的不敬,之前的向佛行为会被误会欺骗苍生;如果下跪则会违反自己高高在上的身份。朱元璋上完香后缓慢行走,犹豫之际,他突然看到了住持,便把难题丢给了住持:“住持,朕需要下跪拜佛吗?”

朱元璋话音一落就引得了寺庙僧人的高度紧张,这个问题简直是“送命题”,如果住持回答“跪”,那这是对皇帝的大不敬,整个寺庙怕是会以“藐视皇权”被整治。如果回答“不跪”,那住持就需要找出说服在座所有人的理由,让朱元璋合理地“不跪”。

住持从朱元璋上香时就看出了朱元璋的忧虑之处,不紧不慢地回答到:“皇帝为一国之君,当然不需下跪。”

朱元璋为了说服群臣,佯装为难之意说到:“不下跪岂不是冒犯了佛祖吗?”

住持继续回答到:“您乃天下苍生心中活佛,现在佛不拜过去佛,不存在冒犯一说。”

住持说完之后,朱元璋大喜,住持不仅缓解了他的窘迫,也提高了他的身份,在众人面前被德高望重的住持称之为活佛实属欣喜,朱元璋给寺庙奖励后便率军离去。

寺庙僧人在朱元璋走后均松口气,他们担心住持回答不到位而引发血案,朱元璋曾因大臣说错字而对其杀害的事件不在少数,这位方丈的高情商回答保住了众人性命及寺庙名声。

通过朱元璋对住持奖励的行为似乎能够看出他是一位明智的君主,对于为自己分忧解难之人,朱元璋的奖励向来毫不吝啬,但对于“献媚未遂”之人,朱元璋也从不手软。

朱元璋是僧人出身,他对于某些僧人为非作歹、欺下瞒上的行为极其痛恨,因此处决过不少“拍马不当”的和尚。相对于以上住持的高情商回答,下面这位和尚似乎就较为“运气欠佳”。

朱元璋为了加强统治、为了增强社会信佛氛围,他修缮寺庙、尊敬僧人,俨然一副好帝王的模样,但朱元璋同时也是饱受欺凌的小和尚,不安敏感的“土皇帝”最不愿意提及自己的历史,他极其抗拒有人在他面前主动提起“僧人”事件。

洪武初年,朱元璋听闻一个名叫释来复的僧人资质较深,于是邀请其共同饮茶。释来富觉得这是个表现自我的好机会,所以便为朱元璋作诗一首:“金盘苏合颁殊域,玉碗醍醐出尚方。”

释来复本以为朱元璋听完后将会高度认可,没想到朱元璋拍案而起:“殊域”是其他地域,难道你的内心还想着元蒙统治,我大明王朝不配入你法眼么?你是说我朱家将会有越来越歹的势运吗?

释来复始料未及,听着朱元璋的灵魂连问,惊慌失措的他还没来得及解释就被朱元璋下令处死。释来复成为了弄巧成拙、不会说话的典范。“秃、光、僧、则、殊”字是朱元璋最为忌讳的字眼,释来复这件事曾震动朝野,群臣在上朝时更加谨言慎行。

取其法度,兼以巧思。同为僧人,一个默默无闻的住持得到奖赏认可,一个声名远扬的高僧被判处死刑,这样的相反结局在告诉后人:“做事一定要懂得察言观色、有度说话,毫无原则地迎合抬举终会自食恶果。”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