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创新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应辩证把握“四对关系”

句子大全 2023-07-26 06:42:02
相关推荐

国际话语权,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以国家利益为核心就国家事务和相关国际事务发表意见的权利。全球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中国话语体系建设的时代背景。从历史特性看,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是全球化条件下出现的社会形态。从当前形势看,资本主义由盛转衰迹象已经呈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由“跟跑”向“并跑”“领跑”拓展提升。中国逐步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对创新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勇于引领全球化潮流,走在全人类前列,既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和时代呼唤,也是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应有之义和必然举措。

科学把握当好学生与当好先生的辩证关系

近代以来,由于复杂的国内外原因,中国在话语体系建设方面长期处于“学生”地位,话语体系的很多都是学习他人的成果,在国际话语权之争中长期处于弱势地位。当前,全球化进程正从“一超独霸”向“多极化”转化,最终将在“多中心”格局中形成“去中心”的扁平化格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一方面,面对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之下的“风景这边独好”,我们应该具备当好“先生”的资格和自信;另一方面,面对西方话语关于“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现实反差解释力、改变力的明显缺失,我们需要承担起当好“先生”的使命和责任。要坚持“敢为天下先”和“敢为天下师”相结合,一方面,要创新构建更加科学的话语智慧、话语艺术、话语技巧和话语体系,有效应对和超越西方话语;另一方面,要把为人类谋大同和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谋复兴有机统一起来,敢为人师、甘为人师、善为人师,做好“传道、授业、解惑”工作,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科学把握中国特色与超越特色的辩证关系

中国特色是中国话语的实践来源和立身之本,没有中国特色,就没有中国话语。超越特色是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内在要求和发展方向,仅仅囿于一国特色,无法超越特色形成普适性的经验、智慧及相应的理论逻辑,基于科学理论逻辑的国际话语权提升就无从谈起,也难以突破西方的话语霸权。从当前形势看,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特色”二字虽然用以自辩绰绰有余,但走向世界还稍显不足,需要下大力推动中国特色向超越特色拓展提升。人类社会发展变化始终有着内在的、本质的和必然的共性规律。共性寓于个性之中,特色成功内在地包含有某种规律性。对于中国特色的成功,彻底的解释不仅仅是在于中国道路顺应中国国情,更在于中国道路与人类社会发展内在规律的切合,更能顺应历史潮流。为此,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需要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总结中国道路的理论逻辑和普适性意义。根据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历史观,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可以归结为人和自然之间、个体和共同体之间、共同体和共同体之间、实践和意识之间四组对立统一矛盾有机统一、共同作用的合力结果,集中表现为人本劳动创造历史、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阶级社会又集中表现为阶级矛盾。这些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具体表现,即带有本民族特色的发展道路。人与自然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剖析中国道路的成功机理,就在于通过持续深化改革顺应了个体和共同体之间的对立统一矛盾,通过持续扩大开放顺应了共同体和共同体之间的对立统一矛盾,通过持续解放思想找到了既顺应历史发展规律又符合本国实际的道路。反思苏联模式僵化之弊,主要在于理论指导与客观实际脱节,加之大国沙文主义和思想教条化,长期发展活力难以有效保持;反思西方社会周期性危机之弊,主要在于片面认同个体过度而辩证认同共同体严重不足,加之单边强权主义和抽象自由化思想,周期良性循环难以有效保持。据此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该拥有超越特色的普遍性意义,具备引领国际话语权的实践基础和话语优势。

科学把握民族视阈与世界视阈的辩证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绝不仅仅是中国社会有机体自我循环、体系内生的结果,而是全球化大背景下民族自觉自强自立的历史选择和实践结果。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以及国际话语权提升更不是自说自话、自以为是的结果,而是与全球话语体系特别是欧美话语体系之间相互调适反馈、持续优化进化的结果。当前,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必须同时从两个大局出发,将中国置于全球化语境中去理解,科学把握民族视阈和世界视阈的辩证关系,始终立足民族、放眼世界。一方面,解决好民族性问题是基础和前提,切实以民族性支撑世界性。解决好民族性问题,就有更强能力去解决世界性问题;把中国实践总结好,就有更强能力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思路和办法。这是由特殊性到普遍性的发展规律。另一方面,必须始终对标世界性,切实以世界性牵引民族性。要放眼古今中外,善于借鉴和消化吸收人类一切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和话语智慧,加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才能更好地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聚焦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主导创设了一批世界性议题,凝练出一批叫得响、传得开的标识性概念,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价值理念、“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等等,就充分体现了民族视阈和世界视阈的有机结合与高度统一。

科学把握意识形态与超越形态的辩证关系

当前,深入分析中国所面临的国际话语权斗争,虽然在理论本质上属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对立性意识形态之间的斗争,但在斗争实践上集中表现为中国与欧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之间的斗争。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所针对的对象不应该是泛指的资本主义话语体系及话语权,而应该是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的话语体系,必须把握好意识形态与超越意识形态的辩证关系。要科学领悟马克思主义关于“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科学论断和内在精髓,既要始终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切实以意识形态斗争引领国家话语权斗争;又要深刻反思“二战”后以输出革命和斗争理念为主的苏联话语模式,认真总结改革开放后以输出和平与发展理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模式,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意识形态和国际话语权斗争的顶层设计。一方面,实施精准斗争策略,始终把国际话语权斗争的对象聚焦到以美国为代表的霸权国家、霸权行为和霸权话语上来。另一方面,积极创新,超越意识形态和阶级之争,善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以更广泛的国际话语圈支撑国际话语权。讲好坚持开放包容、推动共同发展的中国故事,着力做到“三个讲清”,一是讲清中国故事与欧美故事之间的本质差异,引导国际社会认清中国走向世界的开放性、包容性和互利性,扬弃欧美走向世界的单边性、排他性和利己性;二是讲清中国故事对于其他国家的可借鉴性,引导国际社会认清中国道路、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科学内涵、内在机理和实践意义;三是讲清中国故事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世界性意义,引导国际社会正确认识中国走向世界的正义性、科学性和未来性。

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是全球化大背景下的必然要求,更是有效对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紧迫要务,尤其是在西方话语体系长期主导、占优的情况下,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坚持自主发展、摆正位置、端正心态,坚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创新引领,牢牢把握国际话语权斗争的主动权、主导权和制胜权。

(作者单位:中共绵阳市委党校)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作者:蒋少国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cssn_cn,获取更多学术资讯。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