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诗词中最美的15个「黄昏」名句)

句子大全 2023-07-28 02:30:02
相关推荐

早晨朝气蓬勃,黄昏时分总有一些伤感,但是希望无限好,何惧近黄昏。

今天和大家一起读一下诗词中最美的15个含有「黄昏」名句。

1、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登乐游原》

傍晚的时候心情不快,驾着车登上古原。夕阳啊无限美好,只不过接近黄昏。

这是一首久享盛名的佳作。李商隐所处的时代是国运将尽的晚唐,尽管他有抱负,但是无法施展,很不得志。这首诗就反映了他的伤感情绪。

2、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欧阳修/朱淑真《生查子·元夕》

月儿升起在柳树梢头,相约黄昏以后两个人见面互诉衷肠。

这是首相思词,写去年与情人相会的甜蜜与今日不见情人的痛苦,明白如话,饶有韵味。一说作者是宋代著名女词人朱淑真,也有说是欧阳修所写。

3、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林逋《山园小梅》

稀疏的影儿,横斜在清浅的水中,清幽的芬芳浮动在黄昏的月光之下。

林逋种梅养鹤成癖,终身不娶,世称“梅妻鹤子”,所以他眼中的梅含波带情,笔下的梅更是引人入胜。

代南唐江为有残句:“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这两句既写竹,又写桂。不但未写出竹影的特点,且未道出桂花的清香。林逋只改了两字,将“竹”改成“疏”,将“桂”改成“暗”,这“点睛”之笔,使梅花形神活现,可见林逋点化诗句的才华。

4、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陆游《卜算子·咏梅》

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这首词是陆游以梅花自况,咏梅的凄苦以泄胸中抑郁,感叹人生的失意坎坷;赞梅的精神又表达了青春无悔的信念以及对自己爱国情操及高洁人格的自许。

5、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就概括得尽呢?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此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好不容易等到了黄昏,却又下起雨来。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无边丝雨细如愁,下得人心更烦了。再看到屋外那两棵梧桐,虽然在风雨中却互相扶持,互相依靠,两相对比,自己一个人要凄凉多了。

6、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在东篱边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溢满双袖。莫要说清秋不让人伤神,西风卷起珠帘,帘内的人儿比那黄花更加消瘦。

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抒发的是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传说李清照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后,惹得明诚比试之心大起,于是三天不睡,写了很多词,但是还是没有胜过李清照的这首《醉花阴》。

7、

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朱淑真《蝶恋花·送春》

举杯送别春天,春天却不语,黄昏时候却下起了潇潇细雨。

这两句好像欧阳修词中的“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化出,但独具神韵。在词人感觉中,这即将离去的春天,像是怀着无限别离的惆怅与感伤,悄然无语,与伤春的词人默然相对。时近黄昏,又下起了潇潇细雨。这“潇潇雨”,像是春天告别的细语,又像是春天归去的叹息。而女主公情怀的黯淡、孤寂也从中隐隐传出。妙在“不语”与“潇潇雨”之间存在着一种似有若无的对应与联系,使读者感到这悄然飘洒的“雨”仿佛是一种不语之“语”。这一境界空晨。极富象外之致的结语使词在巧思妙想之外更多了一份悠远的情致。

8、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李颀《从军行》节选

白天登山观察报警的烽火台,黄昏时牵马饮水靠近交河边。昏暗的风沙传来阵阵刁斗声,如同汉代公主琵琶充满幽怨。

白天爬上山去观望四方有无举烽火的边警;黄昏时候又到交河边上让马饮水(交河在今新疆吐鲁番西面,这里借指边疆上的河流)。三、四句的“公主琵琶”是指汉朝细君公主远嫁乌孙国时所弹的琵琶曲调,当然,这不会是欢乐之声,而只是哀怨之调。一、二句写“白日”、“黄昏”的情况,三、四句接着描绘夜晚的情况:风沙弥漫,一片漆黑,只听得见军营中巡夜的打更声和那如泣如诉的幽怨的琵琶声。景象非常肃穆而凄凉。“行人”,是指出征将士,这样就与下一句的公主出塞之声,引起共鸣了。

9、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春已至暮,三月的雨伴随着狂风大作,再是重门将黄昏景色掩闭,也无法留住春意。泪眼汪汪问落花可知道我的心意,落花默默不语,纷乱的,零零落落一点一点飞到秋千外。

前三句用狂风暴雨比喻封建礼教的无情,以花被摧残喻自己青春被毁。“门掩黄昏”四句喻韶华空逝,人生易老之痛。春光将逝,年华如水。结尾二句写女子的痴情与绝望,含蕴丰厚。“泪眼问花”,实即含泪自问。“花不语”,也非回避答案,正讲少女与落花同命共苦,无语凝噎之状。“乱红飞过秋千去”,不是比语言更清楚地昭示了她面临的命运吗?“乱红”飞过青春嬉戏之地而飘去、消逝,正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也。在泪光莹莹之中,花如人,人如花,最后花、人莫辨,同样难以避免被抛掷遗弃而沦落的命运。“乱红”意象既是下景实摹,又是女子悲剧性命运的象征。这种完全用环境来暗示和烘托人物思绪的笔法,深婉不迫,曲折有致,真切地表现了生活在幽闭状态下的贵族少妇难以明言的内心隐痛。

10、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唐婉《钗头凤·世情薄》

世事炎凉,黄昏中下着雨,打落片片桃花,这凄凉的情景中人的心也不禁忧伤。

11、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节选

从前愁苦凄滚的往事无穷无尽,铁马金戈南征北战,最终只剩日落黄昏青草掩藏着坟墓。满腹幽情情深几许,夕阳照射深山飘洒着潇潇秋雨。

这几句词抒发纳兰容若的报国志向无法实现的幽怨,景象气势磅礴,纵横驰骋,情感婉约深沉。虽然志向高远,可又能如何呢?最后不也是像王昭君那样“独留青冢向黄昏”?王昭君曾经因为没有贿赂画工毛延寿而被汉元帝错选作单于呼韩邪的妻子。为了汉与匈奴的和好,她远离家乡,可是最终还不是变成了一堆黄土,有什么用呢?自己空有一腔铁马金戈,气吞万里的报国之志,可拥有这样的志向不也是徒劳的吗?

12、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刘方平《春怨》

快黄昏的时候,面对纱窗外的大好春光,金屋之中的女子却感叹没人看到她的泪痕。庭院空旷寂寞,春天就要过去了,梨花落了一地,但是她就是不开门去看看。可见女子的孤苦,她可能在等着出远门的情郎归来。

13、

黄昏庭院柳啼鸦,记得那人,和月折梨花。

——宋代·陈亮《虞美人·东风荡飏轻云缕》

黄昏时节,庭院里柳树落啼鸦。还记得吗,朗月如辉的月光下,那人带着素洁的月色,轻轻地摘下如雪的梨花。

14、

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李重元《忆王孙·春词》

茂密的青草可使我想起久客不归的王孙。杨柳树外楼阁高耸,她终日徒劳地伫望伤神。杜鹃乌儿一声声啼叫,悲凄的声音令人不忍听闻。眼看又到了黄昏,暮雨打得梨花凌落,深深闭紧闺门。

首词中的其他意象也大多具有这种美的联想性。因此,当作者把这些意象巧妙组合到一起时,就形成了一种具有更丰富的启发性的画面。于是人们在熟悉中发现了陌生,有限中找到了无限。

15、

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

——五代·冯延巳《清平乐·雨晴烟晚》

黄昏时独自倚着朱栏,西南天空挂着一弯如眉的新月。台阶上的落花随风飞舞,罗衣显得格外寒冷。

欢迎大家在评论里补充分享含有“黄昏”的诗词名句。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