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古今绝唱”之经典词作 句句非凡(开篇7字便已震铄古今)

句子大全 2023-07-29 02:30:01
相关推荐

宋代文学可谓是词文学的巅峰时期。北宋中期的苏轼更是成为文坛领袖,诗、词、散文、书画都取得极高的艺术成就,并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又成为“宋四家之一”。

怀古诗词主要是以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背景而来的较为沉重的诗词作品,进而达到寄托哀思,慨叹古今,或托古讽今的目的,这类作品常常手法委婉含蓄,并多用典故。

苏轼有一首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便是怀古诗词中的上乘之作,实乃经典中的经典。它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其中可以说是每一句都被我们烂熟在心,说它是脍炙人口的佳作,流传上千年甚至几千年都不过分。

怀古诗中代表的有王维的边塞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或是以王昌龄为代表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而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想必刚脱出口便已振聋发聩,震铄古今了吧。

如果说王维的诗句、王昌龄的诗句总让人感觉千篇一律,那么苏轼这首词却能让人眼前一亮,百读不厌其烦。

《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细细品咂这首词,探究深意,会发现:每个字每句话都展露苏轼的豪放气派,一种伟岸的胸襟油然而生,这种夸张比喻的手法与诗仙李白的风格各有千秋。

公元1082年,苏轼谪居黄州,时年四十五岁的苏轼已是中年(古时成人较早,故苏轼这年纪或将迈入老年),而中年的苏轼却还屡遭贬谪,人生仕途多不顺心,难免心中有了愁绪与感慨,苦闷无法排遣,于是出去走走。走着走着,看到一处好山好水,心中感触良多,于是挥笔洒墨,写下动人的词作,这处好山好水便正是赤壁(鼻)矶。

赤壁(鼻)矶是三国周瑜大败曹魏曹操的地方。多年前,智勇双全的周公瑾雄姿英发,在此点兵作战,挥斥方遒,八十万曹军如灰飞烟灭一般,没了踪影。

作者苏轼在此写下动人词作,壮丽的景色触发苏轼敏锐的神经,不仅是追忆三国周瑜无限的风光,更是出于对时光易逝的慨叹。

正如大部分作品一样,上部分写景,下部分抒情。苏轼在上部分着力写景色,为他所要刻画的三国人物——周瑜的出场而做铺垫,“大江东去”与“浪淘尽”组合,将那些奔流不息的江水与千古英雄人物联系起来,设置了一个极为广大且悠久的历史空间时间背景,任意想象。使读者既能想象到东去的江水浩瀚,又能想象逝去的英雄的卓荦气概。

三国风云人物众多,苏轼却挑选周瑜周公瑾作为他本词的中心人物,经过艺术手法、加工、提炼成一部意义非凡的怀古诗词。“故垒”二字表明这是过去(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营垒,“人道是”下笔极有分寸,表明一个作者对所作文词的责任与担当;哦!原来这是三国周瑜大破曹军曹操的赤壁呀!

紧接着,一系列的写景句子便来了。“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四面的乱石山高,惊涛巨浪又在猛烈拍打对岸,卷起来的浪花真个好似那冬日的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江山真是如诗如画,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中涌现出来了多少英雄豪杰!

在上片过多写景之后,下片进入主题,抒发感情。“遥想”表明遥远的回想。建安三年,孙策亲自请出年仅24岁的青年英将周瑜,周瑜雄姿英发,迎娶美人小乔,自古便有宝剑赠英雄,美人配英雄的语段,这里插入“小乔初嫁了”而间接衬托出周瑜的雄姿英发,年少有为,令人艳羡。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羽扇纶巾”是尊重历史事实,那时的儒将常常的这样的一种仪容装束,而“谈笑间”亦能证明周瑜的雄姿英发,聊天说笑轻松便已能击败曹操几十万大军。“灰飞烟灭”四字将曹军战败之惨烈描绘得淋漓尽致。

结尾两句“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瞬间让苏轼回到现实。面对此时北宋国力的软弱,政治的现实以及自己现在所处的困境,他多么希望有一位像周瑜这样的英才将领出现,拯救现状。而在这“希望”之中难免堕入幻想之境,是“故国神游”这几字将作者苏轼拉了回来,回到现实。

可悲可笑我有多么的怀古柔情,未老先衰,头发早已斑白。人生不过如梦一场,“一尊还酹江月”,举起酒杯,干了这杯酒,让我敬这万古的明月。

文章结尾处是《念奴娇·赤壁怀古》最能展现作者苏轼性情的一句。与其怀古愁绪,不如举起酒杯,干了这碗酒。言语之中透露出苏轼豁达的胸襟,对待世间事物看得通透。

纵览全文,从上部分的写景,融合历史人物以及历史人物的封赏、婚娶、大胜凯旋,到下部分的怀古及忧国情怀,将感情大讲一通之后,“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瞬间从绵绵情思拉回到现实生活中。与其愁绪绵绵,不如举杯邀明月共饮。这是一种十分冲突复杂且又真实的心理,感情的跌宕,更易使读者感到真实,从而引发读者一系列的思考……

这首“古今绝唱”大家喜欢吗?欢迎讨论~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