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中考最常见的四大文言虚词

句子大全 2023-07-30 04:05:01
相关推荐

中考文言文中最常考的六大虚词:

之、而、以、于

“之”字的用法

一、 代词 译作:他、她、它、他们等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

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陈涉世家》)

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论语>十则》)

④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论语>十则》)

二、 助词 1、结构助词,译作“的”

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③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④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读孟尝君传》)

2、结构语气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②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观沧海》)

③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3、语气助词,凑足音节。

①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②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4、结构助词,提前宾语的标志。

①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爱莲说》)

②何陋之有?(《陋室铭》)

“而”字的用法

1、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可译为“又”“而且”“也”等,有时也可不译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则》)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③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核舟记》)

2、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译作“然后”“就”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十则》)

②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

③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涉世家》)

3、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译作“但是”“然而”“却”“可是”。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十则》)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爱莲说》)

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马说》)

4、表示递进关系的连词。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

①以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冯婉贞》)

②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③敏而好学。(《<论语>十则》)

5、表示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

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②睨之,久而不去。(《卖油翁》)

6、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译作“因此”“所以”“因而”。

①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醉翁亭记》)

②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资治通鉴》)

以的用法

一、作动词,译为“认为、以为”。

例句:

1、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两小儿辩日》

2、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介词,相当于“用”。

例句:

1、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

2、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核舟记》

三、介词,相当于“把、拿”。

例句:

1、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出师表》

2、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曹刿论战》

四、介词,可译成“因、因为”。 例句:

1、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送东阳马生序》

2、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3、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

“于”字用法

①比: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

②对: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③在:欲报之于陛下也——《出师表》 躬耕于南阳——《出师表》

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④到: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⑤从: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