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苏轼和张先同游西湖 忽听筝声哀婉(做《江城子》 词句纷呈如画)

句子大全 2023-07-30 06:32:01
相关推荐

西湖在五代吴越国时,本是一个天然湖泊,因隶属钱唐县,最早叫钱唐湖,疏于治理,湖区逐渐被荒草浅滩替代,之后逐渐被废弃。唐朝时,改钱唐湖为钱塘湖。吴越国和南宋时期,西湖曾是都城。

唐朝白居易任杭州太守期间,为了灌溉农田,增加蓄水量,对这个蓄水量越来越少的天然湖泊,进行了疏浚, 引钱塘江水入湖,湖区面积逐渐扩大,白居易在湖上修筑白堤,分流治水,西湖初具规模。

北宋以后,杭州知州王俊在西湖上修建了闸堰设备。之后的知州郑戬和沈遘再一次对整片湖区进行疏浚,修葺六井,另建新井,即后人所称的沈公井。大文豪苏轼于熙宁二年(1069)悉心研究西湖水利,探索畅通六井和沈公井的方案。在他担任杭州知州时,亲自制订疏浚西湖的方案,并上奏朝廷《乞开杭州西湖状》。这是“西湖”这个名称第一次出现在官方文件中。

南宋时,以“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等景点为主的西湖十景颇负盛名。

自此,许多文人墨客留恋西湖美景,以“西湖”为题,产生了大量的书画作品和诗词歌赋。绘画作品如宋代叶肖岩绘有《西湖十景图》册页,清代书画家杨伯润画有《西湖十二景》等。

文学作品更是璨如星河。例如白居易说:“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接天连夜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苏轼说:“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林逋说:“混元神巧本无形,匠出西湖作画屏。

春水净于僧眼碧,晚山浓似佛头青”。

熙宁四年,即1071年,苏轼上书谈论新发弊病,对王安石变法提出了诸多批评,令王安石十分不满。苏轼主动请求离开京城,到地方去锻炼。于是神宗授予他杭州通判职务,相当于副市长。

在杭州,他见到了自己的师友张先。张先曾写过三句诗词“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押残花影”“柔柳摇摇,坠轻絮无影”,每句均有“影”

字,且意蕴深长,无人能敌,又名“张三影”。

张先,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北宋词坛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字子野,曾与欧阳修同年进士及第,活了八十八岁,苏轼与他相差47岁。拒载,张先八十岁时娶了一个十八岁的姑娘,苏轼写了“一树梨花压海棠”戏谑张先,可见两人不光是师生,更多的是朋友关系。

书中记载张先“能诗乐府,至老不衰”,晚年悠游乡里。张先是苏轼学词的第一位老师。苏轼《行香子过七里濑》结尾一句“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同他的老师张先同词牌“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的写法如出一辙。

张先因此有了另一个别号“张三中”。

苏轼到杭州后,和张先邀约,共同泛舟西湖,在湖上听到有人弹筝,写下了这首词。

《江城子》

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上片写湖上景色,并天衣无缝一语双关,写芙蕖实则暗示弹筝人。

雨后初晴,凤凰山下的西湖风清月朗,华灯初上,晚霞映水。突然看到一枝芙蕖亭亭玉立,分外妩媚。仔细一看,虽不是小荷照水,然别有一般风致。暗指弹筝女已经不是十几岁的青春少女,而是少妇。正在这时,不知从哪里飞来两只白鹭,可能是倾慕弹筝人的音乐美妙,羡慕娉婷之年华。

下片写音乐的哀怨,其实也是听筝人和弹筝人的心情。

忽然听到江上传来哀怨的弄筝声,凄苦的音色,如泣如诉,似乎是在娓娓诉说别离之情,不知道这是弹给谁听。湖面上的烟云听到了,都神情凝重,屏住呼吸。是不是湘妃在弄弦,声声切切,哀哀含情。一曲终了,想要问问弹筝人,可是倏忽不见人,只有江上的几座青山,围着碧水,寂然不动。

作者题目是“闻弹筝”,所以从多个角度,一一刻画了听到筝声之前,听到筝声之时和听到筝声之后的景物变化,心情变化。即写了与弹筝者的美丽邂逅,也写了音乐的凄婉动人。

作者巧妙地把弹筝人置于雨后初晴、晚霞明丽,芙蕖盛开的场景中,很容易使人物与景色相映成趣,音乐与自然相得益彰,弹筝人和听筝人相互对望,即有比喻和衬托的写作手法,还有画中之意与画外之意的自然衔接。

据宋代张邦基《墨庄漫录》记载:“东坡在杭州,一日游西湖,坐孤山竹阁前临湖亭上。时二客皆有服,语嫣。久之,湖心有彩舟渐近亭前,靓妆数人,中有一人尤丽,方鼓筝,年且三十馀,风韵娴雅绰有态度,二客竟目送之。曲未终,翩然而逝,公戏作长短句云。”

可知弹筝人三十余岁,“风韵娴雅,绰有态度”,此处用“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以花喻人,不仅准确,而且极有情趣。从白鹭的破空而来,以动入静,让白鹭代替自己和张先,表达对女子的倾慕,神来之笔。

为了渲染哀筝,不直接写听者的感受,而以烟霭敛容,云暮低垂代替人的主观感受,并进一步用湘水女神奏瑟倾诉哀伤,把音乐之高超技艺推向高峰,同时寄希望给弹筝人,希望她的生活如湘灵一样美好,不要日日哀伤。

词的最后,音乐声戛然而止,这神仙一般的曲调还没听够,正待寻人,人早已不见,只看见青翠的山峰静静地立在湖边,山不会说话,但随着作者寻人的双眼,似乎人就在山后,而那哀怨的乐曲回音袅袅,久久在山间水际徘徊不去。

“人不见,数峰青”两句,颇有禅意。唐代诗人钱起《省试湘灵鼓瑟》诗云:“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作者苏轼不着痕迹借用到自己的词中,意境凸起,意象动人,而且在全词的结构上,继续承接上一句“依约是湘灵”的含蓄表达,两个典故无缝衔接,巧妙结合,读之,心中涟漪久久不散。

起句写“凤凰山下雨初晴”,结尾写“数峰青”,上下呼应,浑然一体,逸趣横生。

结语:

张先是苏轼学习诗词的启蒙老师,他们年龄相差近半个世纪。苏轼写的最早的一首《行香子》,词牌就是张先所创。苏轼的父亲苏洵不赞成苏轼和苏辙写词,认为诗言志,但是,张先融五代的花间词浓丽的特色与南唐,以李后主李煜为代表的高雅词风于一体,自著清丽词风,成为维系唐五代与北宋词之间的桥梁。

苏轼在接受了张先词的启蒙后,后起直追,扩大词的题材,突破词的音律,创新词的风格,在词的艺术、内容、风格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为原创,百家号首发。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