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非暴力沟通》:别让语言暴力成为伤害人的武器

句子大全 2023-07-31 03:27:01
相关推荐

2021年3月12日,安徽合肥一名29岁的母亲带着2个孩子跳楼轻生。发生悲剧的原因有丈夫的家暴,有公婆的语言暴力等。

我们常常认为,只有打人、鞭挞、杀人以及战争等才算是暴力,然而,这位母亲的婆婆使用的语言冷暴力,比起家暴更伤人。

正如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在他写得《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中讲到: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比如:

言语上的指责、嘲讽、否定、说教以及任意打断、拒不回应、随意出口的评价和结论,这些语言暴力比肉体的伤害更加厉害,更加让人难以愈合。

1.非暴力沟通是什么?

简单来讲就是: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这就是“非暴力沟通”。非暴力沟通指导我们既能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能尊重与倾听他人。

我的姐姐是个性格特别温和的人,她曾给我们讲她刚当老师时的经历。当时她面对班里差生们的挑衅和不尊重,姐姐没有生气、打骂,而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吸引了学生安静地听讲。

让那些差生们转变了学习态度,从而喜欢上了她的讲课,她还成为了学生们爱戴的老师,拥有了日后很好的师生关系。这就是非暴力沟通的结果。

姐姐没有使用语言暴力,而是用学生们愿意聆听、充满爱和温和的语言表达了她的意愿,让学生们也认识到了学生应该学习的重要性,相互都深得其乐。

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有一次在巴基斯坦演讲时,听讲的人们一开始并不友好,他通过倾听人们的情感和需求,把那些人的话当做送给他的礼物,运用非暴力沟通方式进行交流,慢慢地那些人把他当成了朋友,还邀请他吃饭。

以上例子说明了非暴力沟通的力量,这股力量能解决各个层面的争论和冲突。

2.为什么暴力沟通是伤人的武器?

生活中,我们与人沟通时,总是忽略亲人、朋友的感受和需要,通过语言暴力互相伤害,这样的沟通因素有四个:

(一)道德评判

《非暴力沟通》中指出,道德评判就是用自己的价值观,来评判别人的是非对错,同时还给人贴标签。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那他就被看作是不道德的或邪恶的。

我一直是个比较传统的人,对于女人抽烟很不能理解,甚至给那些抽烟的女人贴上了标签:凡是抽烟的女人都是不正经的人。

其实,这是我对别人的道德评判,因为我把人分类来评判,而抽烟的女人不一定就是不正经的女人。

(二)比较

比较会蒙蔽我们对人对己的爱意,所以比较也是评判的一种形式。比如:

年轻的时候,我经常拿老公与别人家的比。“你怎么这样呀,你看xxx同学,既会挣钱还会疼人,你光知道发脾气,一无是处。”

本来细心的他正做着饭,忽然撂下锅铲不干了。这就是比较带来的不良反应。

(三)逃避责任

与朋友聊天,每当聊到家务活,她说得最多的是“不得不做”这四个字。当我们带上情绪做家务时,带给别人的是唠叨、不满和愤怒。

实际上,我们可以告诉家人:“我选择不做某些家务,因为我想看书学习或选择做其它。”

这才是负责任的语言而不是回避责任,我们要做自己的主人,否则就会成为家人眼中的“危险人物。”

(四)强人所难

强人所难是大多数人在沟通中使用频率高的第四个因素。

我曾以为作为母亲,我的职责就是管教好女儿。可是我发现,我可以提出各种要求,但无法强迫女儿按我的意愿生活。

我即使盛气凌人也无济于事,并常常用命令式的语气说话,这让女儿养成了表面服从,内心反抗的现象。

因为我使用的语言倾向于评判、比较、命令和指责,而不是鼓励、倾听彼此的感受和需要。

因此,我们在与人交流中,要避免暴力沟通的四个因素,因为刀剑伤人,语言伤心。

3.怎么样用非暴力沟通与人相处?

知道了语言暴力的危害,我们就要掌握好非暴力沟通的方法,分别是:观察、感受、需求、请求。

(一) 学会观察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曾经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非暴力沟通不鼓励评论,重在观察。

比如:“我看到老公倒了两次酒,每次至少有二两。”这个句子表达的是观察的结果。

而“老公,我在需要你的时候,你从不出现。”这个句子表达的是评论。

我们要正确区分什么是观察?什么是评论?否则我们让别人听到的都是批评,对方反驳,自然不可避免。

(二)表达自己的感受

人际交往中,我们常常是注重想法而不是感受。

比如:楼上有个年轻人,特别喜欢唱歌,常常在午休时间哼唱。想午睡的小青感觉快崩溃了,于是敲开楼上的门说:“帅哥,我觉得你不应该这么大声。“

小青表达的是自己的想法,而不是自己崩溃的感受。我们只有谈感受时,对方才会示弱,不会拒绝我们的要求。所以,小青的表达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三)找到需求

比如:“因为你没有来,我很失望。”这个句子中,找不到你的需求,你应该这样说:“昨晚因为你没有来,我很失望,因为我很害怕。”

“你没有来”是观察;“失望“是感受;“害怕”是需求。这才是正确沟通的第三个方法。

(四)说出具体的请求

这一方法是要说出我们具体的要求是什么?不要说模糊性的词汇和太笼统的话。

比如:“老公,你能不能早点回来?”这句话说得太笼统。

应该这样说:“老公,你可以现在回来吗?这么大的院子,我一个人有点害怕。”

说出了具体的要求。我们要学会说出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而不是让别人猜。

我们生活在一个节奏很快的时代,每个人都在匆匆忙忙地前行,没有人会细细顾及你的感受。

读懂《非暴力沟通》这本书,能帮助我们轻松解决沟通中的各种疑难杂症,用不带伤害的方式化解人际间的冲突,让无心的语言暴力远离亲子、夫妻、人际关系的沟通中。

改变从自我做起,不要寄希望于别人。希望读完这本书的你,学会正确说话,不要让语言暴力成为伤害人的武器。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