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浅析巴金小说《家》中“家”文化的意义

句子大全 2023-07-31 07:16:01
相关推荐

小说《家》作为中学语文必读书目之一,其影响力和文学价值自然不言而喻,作家巴金在作品中塑造出来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囿于封建礼制和宗族思想中难以抽身的大哥觉新、集封建和新潮于一身的矛盾的集合体的二哥觉民、胆子最大最具反叛精神的三弟觉慧,三兄弟虽然拥有完全一样的原生家庭背景,但因为受教育经历的迥异以及宗族中对三个兄弟的掌控程度不同,也就直接导致了三人大相径庭的性格和后来人生中的价值取向选择。

《家》这本小说也就在对三兄弟个人选择和人生结局的徐徐道来中,穿插进入巴金本人对“文学作品应具有现实社会作用”的目的性原因下,成为一本极具时代价值的、典型的“以小见大”的文学巨著。

详析小说《家》中的家文化

提起家文化,首当其冲映入我们脑海中的应当就是“四世同堂、天伦之乐、尊敬长辈、孝悌兄弟”等极具中华文化特色的家庭文化形容词,这些词语作为几乎刻入中国人民基因和血脉的价值文化取向,被认为是重视道德和礼制的中国人民“道德线上不能触碰的红区以及年轻人们得以被年长者轻而易举操纵的根本原因。”

而巴金先生的文学巨著《家》,之所以能成为一本影响近百年的文学巨著,就是敢于在黑暗的时代直指黑暗所在——“《家》之家文化,非家文化”。

觉慧,小说《家》中讨论话题度最高的人物,一个典型封建大家庭中的少爷角色,巴金先生并未直接将人物脸谱化,而是把觉慧人物的矛盾的心路历程完全展现出来,尤其是在丫鬟鸣凤死后,觉慧在高家开始了“最根本的内心的革命”,从最开始的热血鲜明又有些稚嫩的进步青年学生的形象转变为完全的反叛者。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觉慧和两位哥哥的关系也是典型的封建家族中的兄弟关系——大哥迫于“所谓家文化”,他对爷爷可以说是言听计从,日常行为举止完全囿于由爷爷掌控的家规孝道以及“高府这种大家族所必须遵循的家庭规则”;

而觉民在成长的过程中是典型的“次子”人格,作者重点塑造了他逐渐意识到高家不过是一个用传统礼教束缚着人的“狭的笼”,却又无法挣脱、不敢摆脱的矛盾心理——总而言之,三兄弟在“家”中固然是有兄友之爱的,但又是完全不同的。家庭社会的黑暗和混乱在三兄弟成熟成长的过程中一步步暴露眼前,而面对社会中流溢出革旧求进的光芒,三兄弟因为“家文化在个人心中比重的不同也走向了不同的结局。”

探究是何因素铸就了《家》中的家文化内涵

通过对《家》小说中家文化的详细解析,可以很明显的看到作者在该文学作品中所反复映射的“家文化”的内容绝非是一般意义上褒义的推动中国人民家庭和社会和谐的家文化内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巴金先生在《家》中描绘出来的家文化类似于鲁迅狂人日记中“吃人的封建礼制”的同义词。

这种如今看来颇为极端和激进的对于“家文化的残忍批判和痛心斥责”究其根本也是一种文化形象,必然受到经济基础、生产力关系以及作者本人主观判断等因素的影响,这也是分析小说《家》中家文化内涵形成原因的重要角度

1、从作者本人生平经历来分析《家》中家文化的作者主观情感因素加持

《巴金》作为中国近代以来最富有影响力的文学家之一,其作品《家》固然背负社会推动责任、具有深深的时代烙印,但毕竟文字是主观性的东西,且作者个人对文学人物的发展走向和掌控程度较高。

故《家》中家文化的塑造可以直观理解为作者本人对家文化的认知——显而易见巴金先生对于高家的家文化总体是持消极对立的态度的,而究其本因就不得不谈到巴金先生的生平经历。

巴金少年时期就深受“五四”青年运动影响,自此民主、科学、平等、人权等思想就成为他作品中恒久不变探讨和弘扬的主题。而巴金先生在小说情节推动中多次展露出来的“所谓大家族的家文化”,究其根本是由中国五千年的宗族文化氛围和生产力方式决定的,非一时可变,这也是“书中无一写家,却无不写家”的渊源所在。

2、时代特色意识形态以及生产力基础等因素铸就的文学价值取向

中国的家国同构,把家族和国族纠缠在一起,说不清是国像家,还是家像国,甚至常常不知家国孰重。而影响中国数千年的儒家的忠和孝的概念,同条共贯,建立在不讲平等的阶级意识上:虽能做一些区分,实则都是一件事——维护长辈的权威

可以说,高家中爷爷的的绝对权威,其实带了那么一点君主专制和独裁的色彩,毕竟家国中长辈的权威,性质虽有不同,作为个人专制心理的需要则是一样:只需要绝对的服从和绝对的阶级管理。

而作者巴金和书中高家所处的二十世纪,是一个新思想还远远不能战胜旧思想的时代,这种“家文化如国文化”的文化氛围和家庭管理模式还很普遍,而时代背景作为文化生长的土壤,自然对文学价值取向有着根本性的决定作用。

小说《家》中所谓家文化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根据有关记载,巴金先生的《家》一经发售,引起当时社会各界的狂热追捧,一度引起“洛阳纸贵”的供不应求现象,小说中的核心人物塑造立体、故事主线清晰且语言精准传神,不愧为初代白话文的经典。

另外,作为二十世纪中文小说第八位的《家》,除了是巴金先生本人的代表作,为他赢得了“生前身后名”、为其在成为文学大家的路途中起了重要推动作用之外,现实作用和社会意义更是其影响更为深远、价值更为巨大的方面。

1、不同视角客观分析《家》中高家的家文化糟粕和精华何在?

高老爷是许多读者所厌恶和讨厌的,甚至作者本人也不客观地竭尽将他塑造成一个“反面人物”,但他作为高家庞大家族的掌舵人,背负的责任和使命以及他所接受的老式封建观念也促使他此生都在不遗余力地为儿孙谋得福祉和荫泽,这是中国家庭文化令人动容的“长者牺牲”文化现象,甚至大哥觉醒,也是出于这个文化根源——不想辜负家族期望、更不想因为自己的失职将压力转接给弟弟们,才做出个人命运牺牲。

尽管如此,温情之外的高家的家文化,更像是封建专制体制在家庭单位中的缩小影像,这种体制下的家庭文化最让人深恶痛绝之处,就是对于家庭当中每一个个体人性的压抑:觉新知道自己痛苦的根源所在却缺少反抗的勇气;觉民矛盾无时无刻不处于纠结和对自己天性的克制;

觉慧眼看着鸣凤被强制许配别人又自杀而亡,从此陷入了痛苦......甚至高老爷,作为看似直接导致了三兄弟悲惨命运的封建家长,他又何尝不是这种等级分明、泯灭人性的变形了的所谓礼节教条的牺牲品。

2、小说《家》中的家文化对当时以及后世的现实社会影响力

在二十世纪的街头,但凡接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就读过《家》,而读过《家》的青年大都会脱口而出那句振奋人心的觉慧的台词:“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争取幸福。我是青年!我是青年!”鸣凤的离开是对于这个青年反叛精神的完全唤醒,也昭示着新时代青年集体们理想和激情完全的迸发。

觉慧这一“坚决的声音”直接宣告少年振作而起的心声,一方面既感谢哥哥觉民的勉励展现出了该文学作品中为数不多的,对于家文化的积极作用和良性体现的描写,更多的也是对当时社会青年的警钟和提示——青年们想要拥有光明璀璨的未来,就要勇敢的站出来成为社会转变的领头兵,要敢于脱离旧家庭,并坚守自己对这个时代许下的铮铮誓言。

“我是青年,不错,我是青年!”每个时代的青年都应当有这样高声呼喊的热血和勇气,这是千百年来人类历史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

结语

通读《家》这本小说,可以发现,虽然几乎所有情节的发展地范围都未超过四川成都的高府,小说的主要情节发展和推动也大多在高家的三兄弟这几个比较明朗的主线人物群体身上展开,但所反映的时代中的个体命运的沉浮以及对于风云激荡的历史分岔路口个体的不同选择所导致的结局的巨大差异的描写

向读者们呈现出来一幅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极具历史特色的社会文化现象:年轻人一方面对新文化和新社会心生向往,但又无法置身事外摆脱宗族和封建礼制的约束。从某种层面上来说,巴金先生在《家》中描写的家文化并非是高家兄弟悲剧铸成的凶手,荼毒中国人数千年之久的封建礼制才是。

参考资料来源:

1、《从“小说家”到“艺术家的小说家”》

2、《以《家》为例浅谈传统文化对巴金小说的影响》

3、《家》

4、《巴金《激流三部曲》中的女性意识与女性书写》

5、《家文化中的美与时代》。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