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余华高考落榜当了牙医 见一群人在街上闲逛(问了一句话改变命运)

句子大全 2023-08-01 03:28:01
相关推荐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余华《活着》。

1998年,余华凭借着《活着》获得了意大利文学最高奖——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2018年《活着》再次获得了出版社超级畅销奖。

余华的作品很多,不过这本《活着》却畅销了二十余年,朴实的文字将人一生的挫折和苦难描写的淋漓尽致,血与泪永远都是永不凋谢的花。

余华,1960年出生在浙江省立杭州医院,父亲是山东人,从部队转业之后就在防疫大队工作,母亲则是绍兴人,在浙江医院手术当护士长,可以说余华的家庭并不是什么书香门第。

2岁那年,因为父亲工作调动,全家就搬迁到海盐省,余华也在海盐向阳小学、中学完成了学业,海盐县位于浙江省北伐的富庶的杭嘉湖平原,素有“鱼米之乡”、“礼仪之邦”之称。

海盐文化底蕴深厚,受环境的影响,余华爱上了看书,经常都会泡在图书馆中,这也培养的余华对文学的兴趣,然而满腹经纶却没有让他考上大学,高考落榜后,在母亲的建议下,去当牙医,他进入了武原镇为卫生院成为了一名牙科医生。

余华每天的工作都十分的繁忙,医院、家庭两点一线,他甚至幻想过自己未来的生活,工作、结婚、生子、抚养孩子、然后平平淡淡过完这一生,这也是大部分人的生活,但也有人不甘于平庸。

余华每次下班,总是看到一群人在大街上晃悠,什么正事也不干,余华就十分好奇就问他们:“你们不用上班吗?”

他们随口一答:我们就是在上班,我们是文化馆的。

看他们如此悠闲的样子,余华心生羡慕,十八九岁的人自然希望能有一份轻松的工作,但是进入文化馆并不容易,余华又不是科班出身,于是他就开始从小说上面着手,在写小说期间,他也没有放弃牙科医生这份工作。

余华在前往宁波进修口腔科时,接触到了川端康成的作品,从1980年到1982年,余华除了工作就是看书,两年的文化积淀,让余华也打下了一定的文字底子,余华也尝试写一些小说。

第一篇小说《第一宿舍》发表之后,就掀起了一阵浪潮,文化馆也注意到了余华,他们看中了余华身上的潜力,就以借调的名义,让余华进入了文化馆工作。

余华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工作,进入文化馆后,余华有了很多的时间去读书、去创作,进入八十年代之后,余华凭借着《一九六八年》确定了中国先锋作家的地位。

90年代迎来了创业的热潮,人们走出了家乡,前往了北上广闯荡,余华也前往了北京,但是一开始并没有得到优渥的生活,他跟妻子居住在6平米的地下室里面创作,艰苦的生活并没有放他放弃北漂。

在起初北漂的那几年,余华吃尽了苦头,穷困的生活磨炼他的笔锋,前所未有的窘困让他写出了《许三观卖血记》,同一年又发表了《我没有自己的名字》、《黄昏里的男孩》等小说。

余华在北京文坛也创下了一片天地,当《活着》获奖之后,余华这个名字也是响彻文坛,步入二十一世纪,余华还受邀参加了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又在美国著名的三十所学府巡回演讲。

2019年余华以年度版税收入1550万元位列第二名。

诚然,若不是《活着》足以打动人,也不会火热二十余年,《活着》讲述的是一个悲剧的故事,男主人徐福贵本来是个地主家的少年,但年轻不懂事,败光家产,经受了一系列的打击,妻子、孩子也是先后出现的各种意外,生命的种种温情被残酷撕得粉碎。

带最后徐福贵身边只剩下一头老黄牛,但他依旧选择继续活着,每个人也都是一样,再苦再累,也都是为了活着而活着。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