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义乌土话/这些义乌话里的歇后语(与每个人的“舌头”有关)

句子大全 2023-08-01 04:01:01
相关推荐

舌头,位于口腔底部,是人身上一个重要的器官。舌头的功能,一是辨别酸、甜、苦、辣,是味觉器官;二是在口腔内搅拌食物,帮助咀嚼,有利于消化;三是舌头还是重要的发音器官。人发声时,由于舌头的位置、状态不同,在语音学上就有舌尖音、舌根音、卷舌音等区别。如果舌头受损,发音就会发生困难。

义乌的先民,在创造义乌方言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舌头在发音时所起的重要作用。人们说话少不了它,于是就用“舌头”作元素,编造出很多与说话相关的俗语,大部分又以歇后语的形式出现。

歇后语是俗语(又称熟语)的一种,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说的是某种具体现象,起比喻作用;后半部分则是歇后语所要表达的本意。后半部分有时可以明白说出;有时由于意义自明,也可以不说出来。这样更能耐人寻味,富有启发作用。下面是几则实例:

“口舌呒骨头”。舌头本来就是一块肌肉,其中并无骨头,这是尽人皆知的。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说“口舌呒骨头”呢?原来后半部分是“随口乱说,信口开河”。在这里“呒骨头”就喻指“不负责任”。

“一口两舌”。众所周知,一个人只有一张嘴,一根舌头,现在怎么“一口”有了两根舌头?原来后半句是“出尔反尔,言而无信”。有的人缺乏诚信,一会儿承诺,一会儿变卦,说话不算数,就好像一张嘴巴长了两根舌头。

“翻口落舌”。说话的时候,口舌本来就要不停地上下左右翻转活动。可是在这里,说话人给这种“翻动”赋予了特定的含义,这条歇后语的后半句就是“搬弄是非,挑拨离间”。又,义亭一带人说这句俗语时,“落舌”的发音更像是“六舌”,指舌头朝六个方位(上下左右前后)不停翻转。寓意未变,仍是“搬弄是非,挑拨离间”。

“舌头打结”。舌头可以翻动,但无法打结。现在这样说,是喻指“有口难辩”,就好像舌头打了结,没法讲清楚。

“话到舌头留半句”。无论讲什么话,都必须先由声带发声,然后通过口腔、舌头说出来。现在却要求“话到舌头留半句”,是什么意思呢?因语境不同,可以有两种解释:一是“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二是“满碗饭好吃,满口话难说”。两者的共同点是:说话谨慎,留有余地。

“口舌割落(给)别人罢”。意思是:答应过别人的事不能反悔,就好像舌头割下来给了别人,无法取回来重新装上去一样。这一语句也显示了义乌人对诚信重视到了何等的程度。

以上六例都是利用歇后语的形式,借助“舌头”说明一个与说话有关的道理。下面的四例也是讲舌头的,也是与说话有关的,不过语言形式不是歇后语,而是一般的短语。

“白口舌”。这里的“白”就是义乌话“老白”的意思,“白口舌”是说一个人随口乱说,讲话不负责任。例如:“格侬(这个人)是个白口舌,讲话难好相信(难以取信)”

“长口舌”。有人喜好议论东家长、西家短,搬弄是非,好像舌头特别长。义乌话就把这种人称之为“长口舌”。

“多口舌”和“口舌多”。这两个短语意思相同,都是指说话啰嗦、唠叨,甚至言多有失,惹是生非。

这四个短语都是贬义的。按语义轻重又可分为两组:“多口舌”和“口舌多”贬义较轻,“白口舌”和“长口舌”贬义较重。

还有一条以“舌头”为元素构成的歇后语,不过并非与说话相关,这就是

欣赏这些既形象生动又寓意深刻的“口头文学”,不禁使人由衷地赞叹义乌先民在语言运用上表现出来的丰富想象力和神奇创造力。文/孟自黄 金礼林 赵晓青 图/网络

……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