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刻在DNA里的课文”引发热议 句句是经典(唤醒学生年代的记忆)

句子大全 2023-08-03 03:24:01
相关推荐

前言

语文相信是很多学生都喜欢的一门科目了,原因无他,比起数学、英语等等科目,语文实在是太简单了,随便背背记记都能拿分,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语文虽然简单,但想要拿分容易,想要拿高分却比数学、英语难多了。这些科目都有固定的正确答案,但是语文却没有什么固定答案,作为一个中国人,从小说着汉语长大,学习语文可以说没有什么难度,但想在阅读理解、作文上拿高分,那确实是要有点“悟性”。

有的人天生对文字敏感,语文课本上的东西多读两遍就能背下来,有的人却是一看到语文课本上的字就头疼,尤其是学文言文的时候,一看到“全文背诵”四个字,那真的是两眼一黑就想晕过去,几百字的课文念了一星期了还是背得磕磕巴巴的,更别提背完古文还要翻译成白话文。很多人学生时代都被背课文这件事折磨过,因为背不完不知道被老师留了多少次堂。

然而等到进入社会上工作了,不用再被晦涩难懂的课文折磨,却发现自己是无比怀念那个时候,当时觉得死活背不下来的课文,如今却像是刻在DNA里的一样,随便提起一句,立马就能想起下一句、想起它出自哪篇课文,想起它的作者。

一、语文课文“回忆杀”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看到这些句子,是不是立刻想起了这些句子所属的文章,并且自然而然在脑海里接了下一句,等到会过神才惊讶的发现,明明不知道是几年级背过的课文了,这么长时间过去了,自己竟然还没有忘记。

这些句子一出来,立马就把人的回忆拉回了学生时代,当时看到这些文章就牙痒痒,觉得背它们耽误了自己下课,可是现在回想起来,却有一丝怅惘,想要再回到那个时候,读一读那时候的课文。大部分学生对于语文课本的记忆大多数是属于文言文的,因为平时交流都是大白话,突然一下接触到了“之乎者也”,实在是转换不过来,里面一些字词的含义更是和现代白话文里的意思截然不同。

那时候只觉得太难搞了,背起来拗口不说,一句话里面的字明明都认识,结合到一起就不知道什么意思了,课堂上光听老师说这篇文章有多厉害,描写的风景有多美、感情有多真挚,完全不能理解什么“孤篇压倒全唐”、“读《出师表》不泪者不忠,读《陈情表》不泪这不孝”等等,只知道自己的背诵任务又增加了,对着课文愁眉苦脸。

然而现在再看,却发现自己好似“开窍”了一样,忽然领略到了文字的魅力,甚至多年过去依然久久不能忘怀,时隔多年这些原本以为早就还给老师的知识,再次想起的时候依然能够脱口而出。有的课文算是相当难背了,比如屈原的文章,还有一些长篇大论的文言文,为了背诵它们可没少花功夫,有网友甚至调侃已经背出肌肉记忆了,提到这些课文嘴巴动的比脑子还快。

二、想要学好语文兴趣非常重要

实际上能够入选语文教材那证明文章是真的非常优秀了,只不过学生的年纪小,只能照着课本硬背,对于其中的情感和含义完全不能理解,但也有一些学生被这些文字所打动,别人背的头晕脑胀,他们却会觉得甘之如饴,能背诵这样的句子是一种享受,甚至会因为喜欢文章中的一句话而背诵一整篇文章。

一句“挺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让多少女生念念不忘,一句“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成为了多少男生的座右铭,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兴趣”。对于语文来说,兴趣实在太重要了,因为语文不但需要大量的记背,还需要抄写,很多学生就是吃了只背不抄的亏,考场上知道答案是什么,结果发现有字不会写,白白丢了分。

这种相当于不需要什么技巧的科目,很容易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产生厌烦情绪。这就要求老师们灵活运用教材,尤其是一些需要全篇背诵的文章,可以再讲课时扩展一些资料,讲讲文章背后的故事或者作者的经历,在语言表达上尽量生动有趣,引导学生去感受作者写下这篇文章时的背景和感情,这样有助于加强学生的记忆,而且能扩宽学生的知识面。

另外语文虽然有固定的答题格式,但是却不能用格式禁锢学生的思想,要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流畅的表达能力。想要学好语文需要一定的想象力和共情能力,透过文字想象一个场景,与作者的喜怒哀乐产生共情,这些都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学习语文的技巧

很多人认为学习语文没有技巧,也不能像立刻那样掌握了公式就能举一反三,事实上语文也有技巧,只不过它需要细水长流的积累和领悟,想要提高语文成绩也不像其他科目那样能够立竿见影,然而一旦因为段时间看不到效果的话就放弃,那可就功亏一篑了。

1.观察周围生活,注重日常积累

文字和语言都是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最常见也是万万离不开的,很多人语文成绩差主要原因出在作文上,不会写作文说明日常积累的素材不够,那么就多看看优秀的作家是怎么写作的,虽然我们达不到作家的水平,可是他们文章里的一些句子却能够成为我们文章中的一个亮点。

2.学会梳理文章内容

课本上文章弄懂了,可是碰到一篇新的阅读理解却无从下手,相信大多数学生都经历过这种情况,因此在面对陌生的文章时要“找线索”,把文章内容梳理清楚,用一条线串联起来,想要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理解其中的逻辑关系,再把结构作线索,形成知识网络,这样能够更好的理解文章、记忆文章。

今日互动话题:你有哪些不能忘怀的课文呢?欢迎在评论区来一场“诗文接龙”!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