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数学不及格 可能是概念(定理不懂 语文老师告诉你为什么)

句子大全 2023-08-05 03:33:01
相关推荐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说它基础,是因为只要学生理解和掌握了基本概念和定理,数学考试的成绩应该不会低于60分(按100分算),不过在实际的学习和考试中,数学不及格的学生还是比较多的,随着年级的升高,数学的成绩也会明显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现象。

既然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学生不及格呢?

原因很可能是孩子没有理解和掌握最基础的数学概念和定理,在解答题目的时候,无法理解题目的要求,建立给定条件之间的联系,也就找不到解题的突破口了。

为什么随着年级的升高,数学的成绩会明显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呢?为什么有些孩子初一数学还能考个六七十分,到了初二常常不及格呢?

原因是数学比其他学科有更强的逻辑性,开始根基不牢,后面越学越吃力;开始欠债越多,后面越学窟窿越大。从下图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数学学科,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知识难度是螺旋加深的,高年级的知识是以低年级的知识为基础的。

所以,从初一开始,把数学的相关概念和定理,掌握扎实了,打好基础了,才能适应更高难度知识的学习要求。对概念和定理的理解,不仅仅需要数学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需要孩子具备较强的理解能力,语文知识的熟练运用,在学习这些概念和定理的时候,是不可或缺的。

为什么呢?

有过陪孩子完成作业的家长,应该可以记得,孩子小学的时候,语文一定学过缩句和扩句,其实不管是缩句还是扩句,都必须先能找到句的主干,也就是句子的主谓宾,如果孩子的缩句和扩句掌握的很好,即便不知道“句子成分”、“主谓宾定状补”这些语文的术语,也可以比较好的理解一句话的意思,可以比较容易得理解数学的概念和定理,否则的话,就会比较麻烦。

举个例子。

比如初一的集合会有这样一条定理:“与已知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是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是初中几何部分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是需要学生不仅要理解,还要能在实际的解题过程中灵活运用。

如果让孩子就这么死记硬背,是不容易理解的,运用的时候,也是不太容易灵活的。

那怎么办呢?

其实从语文的角度来看,这句话通过缩句,可以简化为“集合是垂直平分线。”,(已知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括号里那么一长串都可以称之为“定语”,是来修饰和限定“集合”的,也就是为了说明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集合?

当然,学生还需要理解“集合”的感念,“集合”作为一个数学术语,是一个基本的概念,如果不理解,即便把句子给缩到最简,学生大概还是蒙的。那么“集合”具体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可以理解为“被确定的一堆东西”,在上面的概念中,被确定的一堆东西,就是“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这个时候,学生可以在脑子里想象一个画面,想象有一条线段,线段两个端点分别是A和B,另外有点P,到A和B的距离是相等的,很明显点P是不固定的,也就是说到A和B的距离相等的点,可以有无数个,但都必须满足到A和B的距离相等这个条件,那么我们就把这样被确定的无数个P,这样“一堆东西”称之为一个“集合”。

这个“集合”是什么呢?就是这条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理解到这里了,反过来想,如果一条直线是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那是不是很容易就可以得到这条直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是相等的呀。

如果把这一知识点孤立起来看,好像很容易,学生往往也比较容易能够背下来,但如果跟后面要学的知识联系起来,尤其是在解题的时候,很多同学就会出现,概念定理是记住了,但用的时候完全想不起来,关键还是在于没有真正理解这些概念和定理。

所以,《新课程标准》里说,语文是基础学科中的基础学科,也就是这个意思。不管是哪个学科,都必须以文字的形式作为载体,所以在学习这些学科知识的时候,就必须具备良好的理解这些文字的能力,读懂、吃透,方能灵活运用。

希望各位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从小培养孩子的语文基本功,提高孩子语文学习的水平,这一定会对整体学业水平的提高大有裨益。

欢迎各位朋友,点击关注,评论留言,共同探讨孩子学习的各类问题。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