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姚晨一句话(戳穿了无数中国人不敢面对的真相)

句子大全 2023-08-07 03:12:01
相关推荐

今年,若要盘点电影界的大事,姚晨的新片《送我上青云》上映,肯定逃不过。虽然这部影片的话题有些敏感——“性”,但影片背后的勇气和女性群体的努力,让无数观众为之一振。

出席影片点映会的微博大V燕公子,随手分享了一个粉丝故事。

那位粉丝姑娘分享了自己和男友之间的亲密关系,提及男友当时的抱怨和无意识的嫌弃,让自己一直耿耿于怀,很是受伤。

没想到,姚晨不仅转发了微博,还配上了一句点评:“抱抱这位姑娘,下次再遇到挑三拣四的渣男,直接告知:不是我太胖,而是你太细。”

她的这句话,被很多人笑称为“开车”,可很少有人意识到,在大姚看起来笑嘻嘻的回应背后,隐藏了多少女性因为社会偏见而无法言说的痛。

影片中,罹患卵巢癌的女主角,在患病之后,终于有机会梳理人生,清醒地面对自己的欲望。而生活中的大部分人,显然没有这样的勇气和契机。

千百年来,“性”这个字永远是讳莫如深的。哪怕是提及,似乎也是男性的“特权”,他们可以大喇喇地对女性的身材评头论足,不分场合地开那些“含义特殊”的玩笑,并以此为乐。而女性群体则成了被忽略、被无视的那一部分。

姚晨和这部《送我上青云》,以一种近乎野蛮的方式冲到社会大众面前,告诉每个人:原来,在这个世界的许多角落,对女性群体的偏见依然存在

1 那些永远说不出口的话

对燕公子和姚晨引发的话题,不少人甚至连参与讨论都做不到。

很难想象,在一个全民性教育还没有普及的时代,直接去“讨伐”男女私生活的内容,会引来怎样的围观。

而《送我上青云》上映一周多将将破一千万的票房,也从侧面反映,大部分人对于讨论女性私密话题依然是回避的。

还记得,傅园慧在一次比赛后接受采访时,曾毫不避讳地提起,自己发挥不好是因为“大姨妈”影响。

这个发言一下子捅了马蜂窝,尽管有世界冠军的头衔加持,她的回答依然引来许多人围攻,在旁人眼里,把这样私密的事放在公共场合说实在“不得体”。

但这个向来敢说敢做的姑娘,并没有受外界的影响。

傅园慧的回答,甚至还让比尔盖茨的夫人大加赞赏,认为她用自己的方式挑战了“月经禁忌”。

让人庆幸的是,姚晨辛辣的嘲讽和傅园慧毫不避讳的发声,至少让人看到,有一批女性名人愿意做出尝试。

不论是讨论女性生理问题,还是对男人毫不留情地回怼,绝不仅仅是一场猎奇的体验,更多的是呼唤一种对女性群体的关切。

经此一役,过去那些“永远都说不出口的话”,是时候大大方方地表达了;

过去那些“好女孩不会问的问题”,是时候正大光明地交流讨论;

过去那些“女人不方便谈论的事”,是时候把回避和闪躲都抛开。

也许,这才是姚晨和她的回应最应该带来的改变。

2 我的人生我做主

这个世界对女性的偏见,从来不仅仅体现在“语言禁忌”上。和“女人不能说什么”相比,女人“不能做什么”带来的阴影更深重。

当生活中发生性骚扰时,当女生穿着自己喜欢的衣服走在大街上时,当女性受害者在社会新闻中出现时,总是会有跳梁小丑说“你穿那么暴露活该被骚扰”。

这种所谓的“荡妇羞辱”,在身边随处可见,在狭隘的人眼里,什么是非对错根本不重要,你穿得少、你和男人关系密切,那就是你的错。

还记得那个大半夜被殴打的女生吗?要不是被监控摄像头拍下了施暴全过程,旁人根本不会知道,有这样一个女性曾经遭遇过那样恶劣的对待。

比暴力更让人毛骨悚然的是,不少网友在得知女主角在娱乐场所工作后,瞬间站到了道德制高点,发表着“在那种地方工作肯定不是什么好人”之类的言论,毫无心理负担地对他人的不幸指手画脚。

有人说,这些女性遭遇歧视,只是因为她们自身做得还不够好。但事实绝非如此。有些偏见已经深深扎根在思维惯性里,甚至一些公认的成功女性也难以逃脱。

你能想象吗?格力电器总裁董明珠女士,在参加一档电视访谈节目时,被问的问题竟然是每天出门前需要多长时间化妆。

当然,也许那位男主持只是想通过这样一个问题活跃气氛,但只要换位思考一下,我们就会发现,恐怕根本不会有人问男性企业家,“您每天出门前用多长时间打领带、做发型”。那样一个关于化妆的问题,恰恰暴露了,大众对女性不经意的误解和傲慢。

所以,当前央视名嘴、如今的著名投资人张泉灵被问“怎样平衡家庭和事业”时,她的回应才会那样地大快人心。

“我明确告诉你,我讨厌这个问题,我认为女性企业家不需要承担这种压力。”

3 真正的平等是内心的强大

当我们讨论对女性群体的偏见时,“女权主义”的话题不可避免会被提及。对大众来说,这个名词已经逐渐被妖魔化了,很多人更愿意把女权替换成平权。

其实,追求性别的平等,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也不是只存在于单一性别、单一群体中的事,不论男女,都对这件事有不可推脱的责任。

即便是那些暂时享受着性别优势的男性,也必须意识到,那些根深蒂固的观念,并不正确。

尼日利亚女作家阿迪契有个很生动的比方:很多关于性别的认知,早就已经内化到我们日常思维之中,就像刺入肉中的微小的刺,只有当它刺痛你时,你才会意识到它的存在。

不亲身经历来自旁人或社会对女性的偏见,根本不会知道,因为性别带来的不平等处处都有:

职场上,女性被要求穿高跟鞋,哪怕人人都知道那并不舒适,但依然约定俗成;

好莱坞超A类影星里,片酬最高的永远是男明星,在世界上最光鲜靓丽的地方,却连最起码的“同工同酬”都还没有做到;

在各种社会新闻里,因为怀孕生子被辞退或“穿小鞋”的永远是女性,只因为所有人都默认,抚养孩子是女人的事。

……

真正的平等,不分男女,只在于内心的强大。

所谓女性的平等,不是要通过不刮腋毛、不结婚、不生孩子来证明,而是从内而外去淡化性别的影响,找到真正的自己。

如果有一天,每个中国女性,不会因为身为女人而自卑,不要用“因为你是女人”给自己找借口,不用面临工作和生活中的隐性壁垒,不会因为“女人应该怎样做”而无数次压抑天性,那么,真正的平等才会成为现实。

作者:居潇潇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