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窗外的班主任 哈市省重点名师含泪写下这席话(句句值得深思)

句子大全 2023-08-07 04:43:02
相关推荐

就在昨天,我的一位同事因为编制问题(或者不如说是体制问题,反正谁都没办法。),不得不离开学校了。早晨的时候,经过走廊,我远远地看到他透过门上的窗户,偷偷地看着他的班级里的孩子,他也是班主任。

网络配图

很遗憾,我没想起来要拍张照片,但我想即便想起来,我也不会忍心拍这样一张照片。

这个画面我们太熟悉了,只要你上过学,不需要任何地描述,你一定能脑补出来。多少次,班级的门上都会在你毫无防备地时候出现班主任那张“恐怖”的脸,那几乎成了很多人学生时代的心理阴影。

这一次,他依然偷偷地做着这件已经“毫无意义”的事,只是相比以往,他更加希望教室里的学生不会发现他。他就那样呆呆地看着,但我想他看到的一切都是模糊的,而我看到的他,也是模糊的。

湖南益阳浣江三中的杀师事件已经发生几天了,同为班主任的同事感慨地说:“老师什么时候开始成为高危职业了?”是啊,什么时候呢?反正这样的事,我都不拿他当新闻了。可是即便这样的事接连不断地出现,即便泼在教师身上的脏水越来越多,即便我们心里感到比窦娥还冤,但我们这些老师,又有几个真的就对学生不管不顾了?

我在几天前的推送中写了《期中考试后,容我“例行”发牢骚》,然后不还是该干嘛干嘛,该管啥管啥?而且是“不该管啥还管啥”?作为家长,你理不理解、爱不爱听、同不同意,我也还是原来的我,就是有这“不怕开水烫”的精神,习惯性“犯贱”,这病没治了。

就像我的这个同事。你还来干什么?这里不是没你的编制吗?学生不是给你开了“欢送会”吗?你今天不是该去另谋出路了吗?就算你还有手续没办完,那你七点多就在班级门外看个什么劲儿?你家不是住在平房吗?大早上的,你往南岗跑什么?

图什么呢?

我们往往会认为那些对老师举起尖刀的学生只是少数,是个别情况。对!当然是少数,是个别,要不教师行业也该像香港警察那样有自己的“浩园”了。但你为什么就把那几只“课上不讲、课下办班”、“串座花钱、班干标价”、“人格侮辱、猥亵骚扰”的禽兽当成了教师的样板?然后还造个“师德”的词来绑架教师做这做那,要不就是“缺德”。可是如果当上老师就有“德”了,那还要国法干什么?都当几天老师,社会不就和谐了?人在做事,决定“德”的是人,而不是职业。那些真正“缺德”的老师,你让他干什么,他都一样“缺德”。这个浅显的道理为什么很多人就是瞪着眼睛说胡话?要我说,就是故意的!

再说那个捅了自己老师二十几刀的学生。因为他是个学霸,于是舆论开始认为学校教育不能只关注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那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这个学生原本心理健康,上了学,或者上了高中就心理不健康了?

我为什么要对家长“发牢骚”?因为决定学生成长的并不是学校,并不是老师,而是家庭。

在父、母、师这三者中,父、母明显是“一伙儿”的,父母对老师那是二比一,父母胜。更何况,很多的家庭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俱全,咱还不算七大姑八大姨,这再和老师比可是“非常六比一”,谁胜?你想想金庸的《笑傲江湖》中“桃谷六仙”是怎么和人比武的?还不明白?

你可别说学生的老师有好多,高考至少就六个学科,六个学科归在一起,首先也是教你知识,那“六个”可是在教你做人,而且一教就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岂是我们这些就教个三年两年的老师能比的?

说到底,其实就是家庭在给孩子“定位”,老师在给孩子“导航”。你最初的定位不准,无论GPS还是北斗,哪个能把你带到目的地?的确有家庭教育不好,孩子十分优秀的例子,这和你不看地图随便瞎蒙也能找到地方是一个道理,就是个概率问题。

我们往往说严父、慈母,这里说的就是分工,那我再加一个明师。对,就是“明师”,我没写错。

我们为什么常常说“严父”而不是“严母”?我觉得是因为母亲作为女性,她对孩子的爱是热烈的、外露的,有时也是不理性的(别理解成性别歧视,我没这意思。),所以在家庭教育中,母亲更多的应该起到润暖剂的作用。而父亲作为男性,他更应该多一些事理判断,更适合给孩子立规矩、明是非。当然,性别决定了父亲有时会简单、粗暴,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就需要母亲的润滑和缓冲。如果是单亲家庭——这样的家庭现在很多了——作为家长,那你就得“既当爹又当妈”,这没办法。

在生活行为习惯方面,往往父亲决定了孩子的下限,母亲决定了孩子的上限。当然有些家庭的分工可能不太一样,大家要领会精神。

而生活行为习惯往往决定了学习、工作、交往的行为习惯。试看你周围同事,办公桌乱糟糟、工作上总出错的人,很难想象他(她)的家里能多规整,要规整,那也是因为他(她)的另一半。(别谈特例,咱不抬扛。)所以孩子的家庭教育就决定了在相同的学校教育环境之下,孩子自己的发展轨迹和发展空间。

而良好的家庭教育,还要做到的是要让孩子有所畏惧,就像人类要敬畏自然一样。简单说就是孩子要“怕”父母,至少“怕”一方。当然,这个“怕”不是“像老鼠见了猫”,你也可以理解为“孩子听谁的话”。当他不听话时,父母至少有一方可以让他顺从。这和是不是和孩子讲道理,家庭民不民主无关。主要是作为家长,你别和老师说“孩子我们管不了”。

然后,才是“明师”。

所谓“明师”,是“明白教育”的老师,而不是名气大的老师。作为“明师”,他(她)明白学校教育不是只看成绩高低,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态比分数更加重要;他(她)不会用极端的教育方式去“规范”你的孩子,但会适时地给孩子以应有的奖励或者惩罚;他(她)能教会孩子家庭教育以外的做人准则、行事方法,不会把“重点率”作为衡量自己成败的参照标准;他(她)还会和作为家长的你做好分工,该他(她)做的事,他绝不推诿,该你做的事,他(她)也直言不讳。

现在,问题又回到作为家长的你这里了。当老师把孩子的问题反馈给你时,你是一摊手说“我也没辙”,然后还要求老师“多多费心”、“再多关注孩子”,还是以你家长的权威对孩子“严加管教”,以你家长的身份对孩子“负起责任”?是先和老师理论一番,说他(她)不会教育孩子,然后再把自己的宝贝夸个天花乱坠,还是即便对老师的教育方法并不完全认同也先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我想无需我多说。

在家长与老师的分工中,家长要是“严”,那老师可以“宽”,但反过来,绝对行不通。

当然,能遇上“明师”是要有机缘的,我并不是说所有的老师都合格。但做合格的家长却不应该是个“随机事件”,这可不是孩子“攒人品”、“花积分”换来的,因为他根本没得选!

回到“杀师”事件,一个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带着弹簧刀来到学校,刺死了喜欢他、欣赏他,作业没完成留下他的老师,还是二十几刀,你说是谁出了问题?

回到我那个明明已经没有责任却还“在走廊偷看学生的同事”,我是应该检讨我们的教育还是应该向家长叨叨?

就说这么多吧,且容我擦擦模糊的双眼。

主编:赵汉卿 | 编辑:晓雪

来源:一三一四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