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解密:你不知道的中高考语文古诗文默写之路

句子大全 2023-08-09 03:27:01
相关推荐

这一篇小文,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古诗文默写题的相关问题。

古诗文默写题是语文考试的必考内容。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只要是“正经”的语文考试,就一定会有这么一类题型。至于分值,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年级会略有差别,一般来说至少是10分,至多为24分。大部分的省市都把这一道题归为语文基础知识的范畴,说“大部分”,就表示一定有例外,比如浙江省的高考,就把它归入了“阅读理解”中的“古诗文阅读”的范畴。所以,我们在准备这一道题的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确定自己所在地考试的具体情况,好胸有成竹。

据我了解,这一类题型的考察方式从形式上看主要有三种。其一是给上句填下句,其二是给下句填上句,其三是给提示填名句。从接触到学生的做题情况来看,最难的是给下句填上句,可能是因为逆行思维,我们已经习惯了从前往后,从左往右,冷不丁倒过来,就会非常的不顺,我想这也是很多小学同学一开始接触方程搞不懂的原因,和之前学的算术思维不一样,一个是从已知量推导未知量,一个是假装知道未知量,和已知量确定关系。次难度的是给提示填名句。我这里写“名句”大家就应该能理解,这种方式考察的都是经典的句子,比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中考);“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中、高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考)等等。给上句填下句相对比较简单。

那么,如果从内容上来看,我认为主要有下面的五种考察情况。其一是诗词文中的排比句。这非常重要,因为学生在记忆的时候容易混,所以才会考察。比如“左右流之”、“左右采之”、“左右芼之”(中考),比如“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中考)等等,考过很多次,所以要求学生在记忆的时候要做好区分。其二,是诗词文中的经典景物描写句,尤其是那些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句子,更是考场的“常客”。比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中考);“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高考)等等。其三,是诗词文中作者直接抒情达意的句子,其位置一般来说(“一般”不能代表所有),位于文本的偏后方,比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中考);“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高考)等等。

其四,是千古流芳的经典名句,当然要记下来,这一类非常多,因为中国的古代的文学作品甚多,举几个常考的例子,比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中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高考);“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中、高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中考)等等。其五,是古文中的一些经典的道理表述,大部分都是耳熟能详的。比如“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中、高考);“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中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高考)等等。其六,是含有一些易错、易混字词的句子,同样是考察的重点。比如“狐裘不暖锦衾薄” (中、高考)、“赢得生前身后名” (中考)、“燕然未勒归无计” (中考)、“归雁洛阳边” (中考)、“萧关逢候骑” (中考)等等。

上述的五种情况是我在了解了很多的中考和高考题的情况下,做的一个总结,当然不能包括所有的方面。所以,古诗文默写这一类题,最好还是平时多多的积累。我老说:当已知变多,未知就会减少。这里的“积累”不一定是背,我觉得更多的应该是熟悉,不断的熟悉,了解文字背后的含义。举一个例子,比如“燕”和“雁”,很多同学容易混,其实只要从文化的含义上分析,就很简单,一般涉及到春天的、希望的用“燕”,从小我们就唱“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啊,但如果涉及到的是秋天的、悲伤萧条的,当然包括家乡的,大部分都是用“雁”,这是文化赋予物象以“意”,而终为“意象”。(注意一个搭配“燕然”,古时一地名)

注意一下当地考试的实际情况,注意一下上述的考察方式,注意一下极个别的字,适当的了解一些中国古代的文学文化,这一部分,应该还是可以搞得定的。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