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倚天》中张三丰为张翠山痛哭(像极了《论语》里“骂天”的孔子)

句子大全 2023-08-09 04:38:01
相关推荐

《倚天屠龙记》中,张三丰百岁寿诞,张翠山和殷素素从冰火岛归来,重回武当,为张三丰祝寿。

结果,在寿宴上,六大派为了查询金毛狮王谢逊和屠龙刀的下落,突然发难,不肯背信弃义的张翠山含恨自尽。

书上写着,张三丰抱住自己最心爱土地的遗体,失声痛哭:

“翠山啊翠山……我活到一百岁有甚么用?武当派名震天下又有甚么用?我还不如死了的好!”

那时候的张三丰已经一百岁了,他是众人眼中的“张真人”,一百年来,江湖上风起云涌,他什么事情没有见过?

可是在那一刻,张三丰却像一个失去了儿子的父亲。

这个场景,像极了《论语》中“最悲痛”的那一条记录: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论语.先进第十一》)

最心爱的学生颜回早逝,孔子跌足痛哭,他向着苍天追问:老天爷,你这是要我的命啊!

每当读到这里,总能感受到一个老人家,拍着大腿,无助地对着上天哀叹:老天爷,你心好狠,你为何不肯睁开眼!

那时候的孔子 ,早已是“知天命”的年纪,但是当上天把你最心爱的东西收走时,无论是多么豁达,内心都会充满悲痛吧。

在这种悲痛下,所有的问询,都像是“咒骂”。

在《论语》中,孔子很少有这种情绪激动,不惜“骂天”的时刻。

一、乐道

颜回是孔子最心爱的学生,在论语里,孔子曾不止一次赞叹,这个孩子为学精勤,又有慧根。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第六》)

这段话,后来被人概括为“安贫乐道”——即使在生活条件艰苦的环境下,还是充满因为学习而产生的快乐。

其实,“回也不改其乐”,这个“乐”并不简单是我们所理解的世俗快乐,这种乐是远超于世俗享乐之上的。

曾经,有人问一位出家的大和尚:你们和尚要苦修,守各种戒律,难道就真的不渴望男女之间的快乐?

和尚回答说:在世俗人眼中,和尚的生活是很苦的,要早起做早课,只能吃素,还有各种清规戒律,世俗间的各种享受我们无缘体会。

可是,那只是你们眼中的修行,你们认为很苦,但我身在其中,却很快乐,那种快乐,比你想象到的所有快乐都要更圆满。

同样,认为颜回日子过得很苦,其实只是我们眼中所看到的,他其实很快乐,那种快乐,我们偶尔也会感受到——

比如,你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突然想通了;你期待已久的事情突然实现了;欲求得到满足……

这些时候,你会很快乐,但这种快乐很短暂。

颜回体会到的“乐”,就是我们偶尔体会到的快乐,但他能将这种快乐放大延展,让自己始终处于这种快乐之中。

佛经中说,这叫“法喜充满”。

我们经常会发现,很多人对一些事会“上瘾”,比如烟瘾、du瘾、性瘾。

为什么会上瘾?

因为在做这些事的时候,会让人很“快乐”——那种快乐,是远超于世俗间所有的快乐的。

所以我们经常见有人劝那些上瘾的人:你有老婆还孩子,再这样下去,就全毁了?

你用世俗的东西来劝说他放下体会超越世俗快乐的事情,这怎么可能成功?

这就是颜回的“乐”,他不仅“乐道”,而且了在修炼的过程中。

二、德行

在孔门弟子中,颜回的“德行‘排名第一。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论语.先进第十一》)

在《论语》中,很多关于颜回的记载,其实是很深的学问。

比如——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原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论语.公冶长第五》)

颜回和子路在夫子身边陪侍,这时候孔子一时兴起,就问:来,说说你们都有啥追求?

子路是个急性子,一听到问题,嗷地一声就跳出来回答:

像我吧,就是愿意把自己车马、华丽的衣服都拿来跟朋友们共享,就算用坏了也没有怨言。

子路有豪侠之气,他说的这些事情自己确实能做到——如果做不到还说出来,那就是虚荣。

这时候颜回也回答了,他说:

就是希望能够不(过分)夸耀自己的功劳,不抱怨自己的辛劳。

大家听颜回的追求,是不是很简单?

这其实很难。

人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动物,我们会不自觉地夸大自己的功劳,同时又会无视别人的付出和辛劳。

所以我们就能见到,生活中有这样的人:

自己取得成绩,那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别人取得成绩,那还不是运气好!

还有很多家庭中,经常能听到夫妻争吵时,自我“吐槽”:我容易吗?我还不是为了这个家?

或许有时候,他真不一定是为了这个家。

这样看来,你还觉得“无伐善,无施劳”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吗?

三、斯人

对于颜回,孔子在很多场合会夸他。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论语.雍也第六》)

鲁哀公而孔子聊天,就问:你这些弟子里面,哪一个最好学啊?

孔子回答说:那必须是颜回啊,这小子不会迁怒于人,不会犯同样的错误,可惜的是,年纪轻轻就死了,现在再没有这样的好学生了。

同样的问题,鲁国大夫季康子也曾问过:

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先进第十一》)

大家发现了吗,孔子两次的回答并不一样:

对鲁哀公,他说的很多,非常哀叹颜回的早逝,对权臣季康子,孔子回答得很简略——

孔子知道季康子弄权,他来问自己的弟子哪个好学,不过是做做样子,或者是为了“挖人”,所以孔子就给“怼”回去了:就一个好学生叫颜回,还不幸早逝了,现在没了,你也别牵挂着了。

大家认真读一下,会发现孔子对颜回的夸奖是真心赞同,而那一句“今也无”背后,是多么深重的心痛。

四、食言

《论语》里有这样一条记录:

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女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孔子带着弟子周游列国,在匡地遇阻,众人失散,后来颜回赶回来,孔子看着他,调侃一句:我还以为你死了啊。

结果颜回回答说:夫子还在,我怎么敢!

这一段对话,现在读来,还是让人动容,这比那些所谓的“你不来,我不老”更加让人动容。

孔子是不怕死的,因为他一直有一种“天命在我”的气势,他认为自己的任务是要传道,现在任务没完成,自己是不会死的。

这样的精神同样影响到颜回,所以他坚信,夫子在,他也一定不会死。

但是在这件事上,颜回“食言”了,这或许是他唯一的一次“说话不算话”。

颜回的死,对孔子打击有多大?

孔子是一个“信天命”的人,可是现在,老天爷却将他最心爱的弟子收走了,所以他很悲痛,甚至怀疑,所以他才会“跌足问天”。

他不是询问,而是在质问!“天丧于”,你这是要亡我啊。

在那一刻,那一个刚健一生的孔子,显示出了自己的脆弱,而这一条记录,也成了《论语》中最悲痛的记载。

#论语解读#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