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从一篇申论大作文的批改(谈谈关于申论的语言问题)

句子大全 2023-08-10 06:06:01
相关推荐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从汉唐至当代,礼尚往来、以礼相待、先礼后兵(礼尚往来是指在礼节上注重有来有往,只是一个交往准则,不是中国这样,全世界都这样;至于先礼后兵,都要兵了,也能成为礼仪之邦的典型?为了文采而硬凑一些不合适的词语,完全没有必要。),不断彰显着大国气度;崇尚礼仪更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撑我国树立大国形象的力量源泉。同时,大国形象的树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具备明智而坚定的大国意识,而大国意识需要我们不断提高国民素质。所以,提高国民素质是树立大国形象的关键。(1.同时表并列,这里看不出并列的意思;2.突如其来的引入大国形象、大国意识、国民素质,显得非常突兀、生硬,缺乏充分的论证,为了提论点而提论点,这也是当前申论大作文存在的典型问题之一。)

当前,我国的大国意识不断觉醒,民族自豪感和生活充实感不断增强,乐于奉献精神可歌可泣(乐于奉献的精神需要可歌可泣吗?依然是硬套成语的问题。)社会上涌现了一批以“最美妈妈、最美老师,郭明义”(看不懂,是说郭明义是最美妈妈和最美老师吗?)为代表的模范典型,感动中国,充满了社会正能量。然而,毋庸讳言(然而和毋庸讳言都是表转折的,重复使用),国民素质也参差不仅(也?用也的话,前面应该先有个同样的表述,否则哪里来的也?),公共场合的不文明现象也时有发生,霸座座位的、抢方向盘的、国内外旅游乱涂乱画的,这些不文明行为即便是少数存在,也会如白袍着墨(白袍点墨)般大煞风景。更为严重的是不注重提升国民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素质,社会必然要付出沉重的代价,这也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日渐提升的大国地位不相称,严重损害大国形象。

(社会付出沉重的代价和大国地位是怎么承接在一起的?百思不得其解。既然写代价了,接下去要么具体写写什么代价,要么写如何避免,才符合逻辑。)

提高国民素质,关键少数要做好表率。“礼”与“立”做更宽泛的理解(虽然大作文的要求是围绕“不学礼,无以立”去写的,但是作为一篇文章,就这么突然的出现“礼”与“立”,是不是太突兀了?应该先引用这句话,然后才能去展开。而且,既然是说做更宽泛的理解,前面是不是应该先有个不够宽泛的理解,否则哪里来的更?),那么是否“学礼”,是否懂得规矩,事关公民意识的自觉、民族素质的提高、民族文化精神的弘扬乃至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突如其来的“规矩”二字是怎么来的?不应该先对这个“礼”进行引申,然后联系到规矩上,才算顺理成章吗?)。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要用双引号的,当然,这都不是事。重要的是,前面讲的都是公民、民族、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怎么突然就扯到身正不正的问题了?如果从一个大层面过渡到小层面,那么中间要有说明的。比如写写领导干部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因此,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要严明政治规矩,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一方面要不断加强自身文明修养(不是写纪律和规矩吗?怎么扯到文明修养上了。),提高思想觉悟,在工作岗位上做好典范,同时还要注重培养良好家风,规规矩矩做事,明明白白做人(既然写家风,就要写自己的亲朋好友应该怎么做,而不是写自己怎么规矩和明白)。另一方面要在社会上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建立书香社会,倡导全面阅读,推动全体人民树立文明观念、争当文明公民、展示文明形象。(看起来没毛病,读起来特别扭。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偷换了主体。后面的措施,主体应该是政府,而不是领导干部个人,作为个人,更多的是发挥好分论点当中的“表率”作用。否则,就是跑题。)

提高国民素质,宣传引导也很关键,要营造全社会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当前,网络越来越发达,网上的信息更是良莠不齐(更字的错误用法,同上)。如果不利用传媒,不能旗帜鲜明地打出美与丑、善与恶的旗帜,全民素质的提升就缺了一条重要途径(读起来非常别扭,关联词原本的目的是为了让文章读起来更加通顺,但这里显然没有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去掉关联词,直接说要充分利用传媒,旗帜鲜明的……岂不是通顺得多?为了追求文采而把原本通顺的话改的面目皆非,本末倒置了)。

因此,媒体人在做宣传时,自身要先做到真善美,投入真感情,牢记使命,不忘初心,敢于担当。(真善美、真感情、使命和初心、还有担当,这几个词语是怎么给忽悠到一起去的?画面太美了点吧?)同时宣传主管部门必须对大众传媒进行引导与监督,保证要在黄金时段用来进行公益宣传,(这也太霸道了吧,那谁还敢做传媒?内裤都要赔掉了。黄金时段都用来公益宣传了,媒体不肯,老百姓估计也不肯)积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正能量,潜移默化提高国民素质。

中国要进步,提升国人的素质刻不容缓。我们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因此,在不断完善法律法规的同时,对不文明行为的处罚既要做到章可循,还要做到有章必依,违章必罚。(从中国要进步到处罚不文明行为,这种过山车式的转折,让人小心脏有些受不了。这两句话单独说都没啥问题。但是文章的主题应该是围绕树立大国形象来提升国民素质。所以,前面一句话说完之后,应该讲我们经过多年努力,综合国力大幅提升,GDP跃居世界第二,但是缺乏与之相匹配的国民素质,然后讲讲提升国民素质的必要性,那是可以的。)提高国民素质非一日之功,我们既要有“非知之难,行之惟难”自我认知,更要有“九牛爬坡、个个出力”的自觉意识,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不断提高国民素质,树立大国形象(全文只有最后一句话没啥大毛病,不过这句话还是我教的。换言之,其他的话基本都有毛病)。

总评:

很佩服这位同学,能把几乎完全没有逻辑的语言堆砌在一起,居然还写了一千多字。就像盖房子,用大小不同的砖头,硬生生地盖起来了一栋小屋子,虽然看起来很别扭,安全性也堪忧,但总算是盖起来了。

总体而言,这是一篇胡里花哨,华而不实的文章,之所以要把这篇文章拿出来,主要是针对申论的语言问题做一个分析,并非是越华丽越好。比如文章中大量成语的不合理使用,前后句子之间缺乏逻辑性,让文章面目全非,读起来如鲠在喉,难受不已。

申论的文字要求是准确、简洁,不需要太多的修辞,只要我们做到把一句话讲清楚、把一段话说明白,那就可以了。过度追求所谓文采,只能让人反感。成语、名言警句等不是不能用,但是要用的恰到好处,增之一分则肥、减之一分则瘦,不能为了所谓文采就生搬硬套。因此,我们在下笔之前,首先要考虑这篇文章准备些什么,每段话准备些什么,每句话准备些什么。段与段之间,句与句之间,都是用逻辑来串联起来的,而不能乱点鸳鸯谱。当然,更简单的办法就是把我前面发过的各段落的范文背背,然后直接套用就可以了。

最后可能有同学会问,为什么不修改呢?只能说我水平不够,无能为力,重新写一篇简单,但是要把每句话都改了,还不改变原文意图,那臣妾做不到。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领悟公考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