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高举酒魂旗帜(打造诗魂高地——关于杏花村文旅融合的几点思考)

句子大全 2023-08-12 06:15:01
相关推荐

□ 李峰

文旅融合发展是旅游目的地实现全域旅游的重要途径。文旅融合,文化将成为旅游的内核,旅游将成为文化的载体之一。文旅融合的指导方向为“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

被誉为“中华名酒第一村”的杏花村,有7000年的酿酒历史。汾酒作为中国白酒的奠基者和中国白酒历史的活化石,冠以“中国酒魂”,当之无愧。而汾酒,也是“世界第一文化名酒”,其中蕴含了许多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尤其是那些脍炙人口的传世诗篇,让古老的杏花村充满了诗情画意。杏花村,也顺理成章地成了“中国诗魂”的栖息地。

恰逢全国文旅融合的不断升温,为杏花村的旅游带来了极好的发展机遇。站在文旅融合的制高点上,大手笔规划,大阔步迈进,精准实施。一个“宜居宜留、宜游宜闲、功能完善、产业配套”的杏花村旅游休闲度假区,一定会展现在世人面前。

就杏花村文旅融合,我有以下几点思考,也算是对文旅融合的敬畏,向文旅融合的致敬。

一、 在总体艺术的思想下,把杏花村的文旅融合作为一个整体来考量。

杏花村,在物理的层面,它是一个地名。但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的杏花村,它有更宽泛的艺术内涵,有更强大的艺术张力,有更丰富的艺术元素。它除了是中国最大的白酒生产基地外,它更是一个有村、有酒、有诗、有花、有故事、有情怀的杏花村。

一万个人心里有一万个不一样的杏花村。绝对的写真,那是照相。一个好的旅游目的地的规划,一定是充满了艺术的虚构和想象。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记》里所描绘的人间仙境,世外桃源盛名远扬。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真的存在吗?如果存在,在哪里?现在比较权威的说法在湖南省常德市所辖的桃源县境内。每年3月28日起有为时一个月的桃花节,那时节一片艳丽的桃花海,可谓赏心悦目,令无数游客神往。武陵山肯定有,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肯定有,那桃花源景区,肯定就是一个合情合理的虚构,但这个真实的谎言,让你听起来看起来舒服。在山西的汾阳市,有杏花村镇,但杏花村是指哪个村,那是没有的。紧临杏花村汾酒厂的东堡、西堡、上堡、下堡、上庙等村都属杏花村镇的辖区。这是个地理上的关联。而作为杏花村旅游,那是指以杏花村汾酒厂为轴心的一个辐射圈。也就是我们讲的杏花村文旅融合中的规划面积。从地名发生上来看,全国有20多个杏花村,但这个不重要,关键是杜牧《清明》诗中,指的肯定是山西杏花村。为什么呢?在长达1500年的时间里,杏花村酒一直是国家名酒。假如没有山西杏花村,《清明》诗里的“杏花村”将成为一个没有酒乡载体的空洞符号。事实上,无论当初《清明》诗的“杏花村”指哪个杏花村,到后来,诗中的“杏花村”与汾酒之乡山西杏花村已经密不可分、融为一体。与桃花源相似的是,山西杏花村也是在每年3月的清明前后,朵朵杏花在一片一片的杏林中盛开,各地游人来杏花村赏杏花、品美酒,一派春光无限的景色。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在这个美学意义上的杏花村上,展开想象的翅膀,注入更多的文化元素,撑起更加广阔的旅游空间,以全新的思维方式,规划杏花村的文旅融合。在这个方面,我倒更主张学习和吸收一些中国画写意和散点透视方面的东西。以杏花村汾酒厂为构图的核心,精心勾勒,渐次扩散洇染出去,涵盖众多与之相关的产品项目。做到点面结合,浓淡结合,疏密结合,虚实结合。

二、 以诗为媒,精心打造“中国诗魂”高地。

在所有的文学样式中,诗歌无论从影响力和传承方面,都是排在第一位的。

湖北武汉的黄鹤楼靠崔颢的一首七言律诗《黄鹤楼》闻名遐迩,游人至武汉,必登黄鹤楼。《岳阳楼记》是由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守藤子京之请,于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所作。其中的诗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较为出名和引用较多的句子。一首《岳阳楼记》吸引了无数游客。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更是耳熟能详,妇孺皆知。是诗歌,赋予了山川河流、亭台楼宇灵气;是诗歌,唤醒了古老的文化遗存;是诗歌,让旅游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自古诗人喜欢酒,从来酒壮诗意浓。诗人与酒,酒与诗人,自古有天地情缘,渊远而流长。多少年来,在这汾酒飘香的美丽的杏花村里,吸引了众多的诗人雅士,云游着无数的风流人物。他们饮琼浆以飞魂,尝玉液欲飘仙。酒发诗兴,酒溢诗章。在杏花村这块充满诗意的土地上,留下了无数诗人酒客、名流文士的诗词文章。这些瑰丽的诗文,让中华汾酒光耀古今,理所当然,成为“中国酒魂”。也使古老的杏花村充满了诗情画意,倾倒无数游客。据统计,历代文人学士给杏花村汾酒留下了诗词文赋3000名篇,无不体现着汾酒文化的博大精深、洋溢着千年汾酒的浓郁芳香,更浓缩着中华酒文化的精华。

在浩如烟海的唐朝诗人里,当数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诗,流传甚广,影响深远。《千家诗》是明清两朝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诗歌类儿童启蒙读本。《千家诗》第一卷是七言绝句。《清明》诗在第一卷的最靠前的位置。在几百年的时间里,每一个中国人,一开始学习诗歌,就背《千家诗》,而且首先记住的就是通俗易懂的《清明》诗。直到现在的中小学课本,《清明》诗也是必选诗之一。在这一点上说,杜牧当属中华汾酒和杏花村的第一个形象代言人,《清明》诗也为汾酒和杏花村做了几百年的广告。

2011年1月,集萃汾酒文化精华的《杏花村诗书画文选》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成功首发。其中囊括古今名人有关“汾酒”的诗词125首。而早在1985年,文景明和刘瑞祥先生也编过一本《杏花村酒歌》,收录了297首诗词。开篇之首,即是北周庾信的《春日离合》,“三春竹叶酒。一曲公式鸡弦”,便出自此诗。第二首,便是唐杜牧的《清明》诗。除此之外,还收录了谢觉哉、郭沫若、巴金、乔羽、王蒙、溥杰、邓友梅、刘心武、刘绍棠、力群、范曾、班禅、欧阳中石、爱公式斯坦、张颌等近现代文化名人的诗作。这两本书的贡献,为我们推进杏花村的文旅融合,提供了诗词方面的文化资源。而要让它们转化为市场资源、产业资源,还需做大量的卓有成效的提升和拓展工作。物以稀为贵。在这个层面上,我以为,在大量收集古今中外歌咏杏花村的诗词歌赋文本的基础上,在发力文旅融合里,要力戒“眉毛胡子一把抓”“掐到篮子里就是菜”。文本的多少,证明着底蕴,而重心是在推出一个诗歌的高地。让那些重点的诗人和诗歌,在杏花村与“中国酒魂”融合,绽放出“中国诗魂”的光芒。

三、 从艺术总体构想出发,围绕“中国酒魂”和“中国诗魂”,推出几个在全国引爆的项目。

魂必须附体,魂必须守舍,必须让其在诗酒杏花村落地。深入挖掘出的文化,没有载体传承,那是块死宝,如僵尸一样冷冰冰的。

全国产酒的地方很多,酒的品种也很多,名酒也不只是杏花村的汾酒,杏花村也不是全国最美的乡村,其它产酒的地方,也流传不少文人名士的诗篇。那么,杏花的文旅融合,从何处切入呢?我的看法是,在对杏花村进行总体艺术构想的前提下,在大量挖掘杏花村酒文化的基础上,紧紧依托“中国酒魂”汾酒,在杏花村崛起“中国诗魂”的高地。

一是在众多的杏花村诗词歌赋中,举全力推动《清明》诗的宣传。让杜牧的《清明》诗唱遍全球。在唐诗中,当首推李白、杜甫,但李白的家乡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附近)和杜甫的家乡河南巩县,不生产名酒。而在唐诗中,李商隐和杜牧,又被称为“小李杜”,恰巧,杜牧有《清明》诗,流传至今,且妇孺皆知。抓住《清明》诗,就是抓住了“中国诗魂”的神经。在杏花村,杜牧就是诗仙、诗祖。这一个单元里,可搞个“杜牧问酒处”。不需要搞成华丽的现代版,越古朴越好。对于一个诗人来说,问酒问什么呢?他是要问灵感、问意境。要让杜牧向游人讲一个酒与诗的隽永故事,使每一滴汾酒,都与智慧和灵感碰撞。这里也暗含了汾酒的神秘味道。据考,杜牧来到杏花村时,杏花村里已有700余家酒坊,那都是诗人心仪的地方。当然,我们还可以推想,杜牧还带来了一些与他同时期的唐代大诗人,一同醉饮杏花村。可以用一些雕塑景观小品来体现,这就把杏花村、唐诗、唐朝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同时,可举办《清明》诗全国书法比赛,邀请全国著名书法家,把《清明》诗的墨宝留在杏花村。

二是以《清明》诗牵动全唐诗,延展诗歌文化。设立全国最大的唐诗碑廊,请书法名家手书,精雕细刻。让游客静下来、慢下来,观赏唐诗书法作品。不仅能吸引诗词爱好者,还可以让更多的书法爱好者和书家驻足留宿,临摹研习。此间,还可再延伸。建个“杜牧赋诗处”,再建个兰亭。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那是“挥毫制序,兴乐而书”。醉中写,写完大醉。酒醒后,见序文中有改有涂,便以为酒醉所致,故重写数十百篇,比较竟无一能胜酒醉之作,连王羲之自己都感到,醉中挥毫乃“神助之作”。这个“痛点”是把诗酒书关联在一起。阐述好诗要有酒做引子,好的书法也要依托酒的灵气,不要在时空上否定感受。旅游作为一种基本的生活方式,其基本要义就是人通过物理的位移,进入另外一个场景和体验中,从而收获的精神愉悦。这种场景在物质环境,在自身体验上越具有差异性、丰富性,就越能让人感到新奇、快乐和幸福。越是远方,越是不同,越有趣味,越是神秘。如果再延展,也可以让“唐乐”走进杏花村,用古老的唐乐演绎唐诗故事,再现盛唐王朝的辉煌。这方面,可书可写的很多。如:贵妃醉酒。据说唐玄宗李隆基最醉于杨贵妃“四后”,即杨贵妃醉后、浴后、舞后、醒后,而这“四后”中最能展示杨贵妃美丽、娇的、妖的、魅的,当推杨贵妃醉后、浴后。堪称绝代佳娇,令“六宫粉黛无颜色”。醉后的杨贵妃风姿百态,神飞魂荡,美从自然态,媚从放纵出。谁对杨贵妃醉后之美最了解?当属梅兰芳先生。梅先生去世后,吊唁簿上有位老先生悲怆地甩下一行字:再无贵妃。梅先生演的《贵妃醉酒》把杨玉环酒醉之后的神态、心理、举动、表情都表现的惟妙惟肖。这又把唐朝、唐诗、唐乐与杏花村,与戏剧关联在了一起。把诗词、戏文、音乐与杏花村旅游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而这种差异性、丰富性的来源正是文化。

三是竭力继承诗酒杏花村文脉,打造全国第一的诗酒文化旅游目的地。应该说,汾酒的传承中一直流淌着一条诗河。是诗歌让汾酒有了那么多美妙的故事,让杏花村成了人们心目中诗意的栖居地。除人们熟知的杜牧外,在古代,还有很多大诗人与杏花村有关,都留下了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被誉为“斗酒诗百篇”的李白曾与友人元演一起在太原游历一年,他听说杏花村有一块石碑,碑文漫幻难辨,就决定亲自去校读,并在杏花村畅饮美酒。清代的《汾阳县志》以《汾酒曲·八首》的诗歌形式记载了这件事:“琼酥玉液漫夸奇,似比无惭姑射肌。太白亦曾携客饮?醉中细校郭君碑。”李白在离开汾阳时,写过一首《留别西河刘少府》,西河即汾阳古称。被尊为“诗圣”的杜甫,他的爷爷杜审言早年曾做过汾州刺史,杜审言也是唐朝一位重要的诗人。所以杜甫从小经常来汾州。其诗作《过宋员外之问旧庄》曾写道“宋公旧池馆,零落首阳阿。枉道公式从入,吟诗许更过。淹留问耆老,寂寞向山河。更识将军树,悲风日暮多。”诗中所言宋公,即宋之问。宋之问因才学过人,深受武则天喜欢,与初唐时期的诗人沈公式期并称“沈宋”。宋之问是汾阳宋家庄人,最有名的一首诗是《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在唐代大诗人中,宋之问是有些微词,比如:宋之问因诗杀死外甥刘希夷那件见不得人的事。诗人刘希夷和宋之问名下都收录了同一首诗《代悲白头翁》,内有琅琅上口两佳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史书记载,舅宋之问苦爱后一联,知其未传于人,恳求之,许而竟不与。之问怒其诳己,使奴以土囊压杀于别舍。这件事,看起来对宋之问的名声不好,但从旅游的层面讲,这是一个难得的故事。何况宋之问对唐朝律诗的形成有极大的影响,又是地地道道的汾阳人,理应公允地予以一席之地。白居易是太原人。他的诗被称为“老妪能解”。曾有诗云“倾如竹叶盈樽绿,饮作桃花上面红”。可与竹叶青酒关联。明末清初的大学士傅山,偕好友在杏花村申明亭下饮酒,挥毫写下“得造花香”四个大字。此外,还有唐代的骆宾王、隋末唐初的王绩、宋代的洪适、苏东坡等均有咏诵汾酒的名句。这些古代大诗人与杏花村、与汾酒千丝万缕的联系,为在杏花村树立“中华诗魂”奠定了良好的基石。

近现代中外名人、大诗人、大文学家与杏花村更有许多不解之缘,留下了许多妙趣无穷的故事。毛泽东既是革命伟人,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1948年,米高扬代表苏共中央和斯大林,秘密来到西柏坡。第一次宴请,就用汾酒来招待他。直喝的米高扬打听汾酒出自何处。主席说:“等革命胜利以后,我在北平用最陈年的老白汾酒和最好的中国名菜请你吃饭”。1959年庐山会议期间,毛主席饮过汾酒,趁着酒兴,挥毫写下了杜牧的《清明》诗。据说郭沫若是唐代山西汾阳王郭子仪的后代,四川省乐山市沙湾镇郭沫若旧居里,至今还挂着“汾阳世第”的黑底金字招牌。他本人少年时代也曾在课本上自署“汾阳主人”。1965年12月4日,郭沫若先生作为“汾阳主人”第一次踏上汾阳的土地。在杏花村汾酒厂喝罢汾酒,挥毫写下“杏花村里酒如泉,解放以来别有天……”的千古名篇。1960年5月5日谢觉哉先生来到汾酒厂,参观完后,谢老写下了“逢人便说杏花村,汾酒名牌天下闻。草长莺飞春已暮,我来仍是雨纷纷。”赵朴初老人极善斗酒赋诗。1978年10月11日,赵老陪同日本净土宗代表团来到杏花村,酒宴之后,随赋诗一首:“和风华雨正纷纷,举盏欲招千古魂。般若汤兮长寿水,不妨畅饮杏花村。”1964年8月22日,大文豪巴金先生参观杏花村汾酒厂后,留下了“酒好人好工作好,参观一回忘不了”的名句。乔羽乔老爷一生爱喝清香型白酒,他说当初他为《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写歌,给他的报酬就是两瓶汾酒。他到杏花村写歌,题了一首诗:“劝君莫到杏花村,此处有酒能醉人,我今到此偶夸量,三杯入口已销魂”。乔老爷讲,诗歌要有酒助兴,《难忘今宵》就是醉后之作。他的理论是:开篇一壶酒,酒净如心。酒深道理更深。当然,还有王蒙、黄宗英、邓友梅、刘心武、刘绍棠、力群、郭兰英等大家名士,都在杏花村留下了他们的诗篇。

还不能遗漏的一个诗人是食指。食指,本名郭路生,山东鱼台人。朦胧诗代表人物,被当代诗坛誉为“朦胧诗鼻祖”。被称为新诗潮诗歌第一人。食指1969年,与21名北京知青落户杏花村插队。代表作《相信未来》《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199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华人文化世界》以《一代诗魂郭路生》为题,发表了林莽、何京颉、李恒久等五人的文章。他的开创于1960年代历史黑夜并光大延续于80、90年代的独具性灵的个人化抒情写作,具有无可替代的披荆斩棘、筚路褴褛的引领意义。是一位具有精神现象学与文化标本意义的诗人。成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个诗人,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他最著名的诗,就是在杏花村写出的,值得我们在杏花村文旅融合时,大书特书。

这些近现代诗人,都是杏花村“中国诗魂”的大力弘扬者,更是积极参与者。不少诗人都可开办专门的陈列室,展示其诗歌艺术的巨大成就。同时,也可设立诗人雕像群。

四是借时尚文化发力,拓展“中国诗魂”的引领作用,推出系列诗酒文化板块。人们追求时尚的热烈和普遍,古已有之。要不断地创造消费的热点、体验的兴奋点,适时融入时尚的元素。⑴精心打造“中国诗歌村”。吸引全国各地的诗人来杏花村观光、品酒、赋诗。2010年8月举办的第二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上,屈原、李白、苏东坡、但丁、歌德、泰戈尔等29位中外艺术家的头像,用母语、汉语和藏语三种文字书写的代表诗作,交汇在蓝天白云和碧波鸟群之间。诗歌节期间,世界首座诗歌纪念墙在海拔3100米的青海湖畔建成。被称为“离太阳最近的诗会”。杏花村有深厚的诗酒文化,完全有自信和实力,打造一个“中国诗歌之村”。这个村,是一个艺术范畴意义上的村,而不是呆板的地理意义上的村。这两年,受中国诗歌学会邀请,我还参加了浙江浦江和河南鹤壁的诗歌活动。浦江建了个“中国诗人小镇”,每年都要在此举办全国性的诗歌活动;鹤壁是《诗经》的发源地,整个《诗经》里有29首诗是写鹤壁的。该市有一条河叫淇河,被命名为“中国诗河”。在淇河岸边,还有绵长的诗廊,供游人参观。这些,都可以借鉴。⑵设立“中国清明诗歌节”、“杜牧诗歌奖”。清明前后,春暖花开,杏花芬芳,是游人踏青赏花的时节。也是杜牧《清明》诗成诗之时。此间,举办全国性的“中国清明诗歌节”,颁发“杜牧诗歌奖”,非杏花村莫属。那是对诗酒的礼赞,对杏花村的礼赞,对人文的礼赞。⑶发挥“中国诗歌之乡”品牌效应,让更多的游客领略诗歌之乡的风尚。2014年,汾阳被中国诗歌学会授予“中国诗歌之乡”称号。山西仅有原平、永济和汾阳三个县市获此殊荣,吕梁唯一。可以借势推动“中国诗魂”的更好发展和壮大。在杏花村树起巨型“中国诗歌之乡”石碑,将原中国诗歌学会会长著名诗人韩作荣先生为汾阳题写的“中国诗歌之乡”书法题写上去,会吸引很多的游客在此合影留念,留下深刻的印象。⑷创办《中国诗人》杂志。定期举办诗歌改稿会,使其成为诗人之家,诗人创作的乐园。该杂志可向全球华人诗社免费赠阅,每期刊登汾酒广告。⑸开展诗人贮酒、订制酒专区,供游人参观。“网红”是旅游市场的一匹“黑马”,现在,全国各地旅游景点都在积极发掘。这些时尚的元素需与生态资源的客观存在联姻,通过智慧、创新、创意,起到引领审美和推动旅游的作用。这样,时尚才会让旅游更具魅力和活力。

做大做强旅游市场,途径只能是文旅融合。只有将文化与活态的旅游资源紧密结合在一起,旅游才能做的风生水起。杏花村这块土地是神秘的,汾酒是神秘的。诗与酒,将会让杏花村的文旅融合走得更好更远。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