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对话聊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李祥文:保护好烈士纪念设施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句子大全 2023-08-16 04:51:01
相关推荐

「本文来源:大众网」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姜雪颖 北京报道

“保护好、管理好烈士纪念设施,既是对英烈的尊重,也是对英烈精神的传承,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8月2日,在中宣部举行的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山东省聊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成员、副局李祥文告诉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聊城市在阳谷县九都杨村翻建了鲁西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截至目前,到馆参观人数已达17000多人。

山东省聊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祥文(徐想 摄)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提问(刘健 摄)

李祥文是一名有着30年军龄的退役军人,2018年转业到地方工作。在近三年的退役军人工作中,李祥文为退役军人工作发生的深刻变革和取得的工作成效感到震撼,更为自己是一名光荣的退役军人工作者感到自豪。

翻建鲁西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

聊城作为革命老区,2020年4月,在山东省率先出台了《聊城市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办法》,明确了维护管理、经费保障、社会支持、宣传教育等具体规范,从根本上解决了机制不顺、保障不力、作用发挥不足等问题。

“保护好、管理好烈士纪念设施,既是对英烈的尊重,也是对英烈精神的传承,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李祥文告诉记者,烈士纪念设施是中国共产党的红色基因库,每一处英雄烈士纪念设施都是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最生动写照,是鲜活的党史学习教育教材。

根据全市纪念设施管理和建设情况,聊城市采取了“四个一批”的措施,就是对破损严重的抢救保护一批、对基础设施薄弱的修缮维护一批、对零散纪念设施背后的红色故事挖掘整理一批、对纪念设施展陈内容深入宣传一批,全面提升了保护管理水平。

“去年11月,为了纪念中共鲁西第一个党支部创立人杨耕心烈士,聊城市确定在烈士的家乡阳谷县九都杨村投资2000万元翻建了鲁西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李祥文介绍,该馆已于今年“七一”前正式开馆,聊城市委市政府、社会各界纷纷前去学习参观、缅怀先烈。截至目前,到馆参观人数已达17000多人,实现了烈士纪念设施价值发掘、修缮保护和作用发挥的有机结合,确保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一声到、一生到”是退役军人的追求

去年2月份,武汉疫情防控形势正处于最严峻的时刻,聊城特战救援队的18名退役军人志愿者组成突击队,连夜冒雪奔赴武汉执行消杀任务。出发前,队长点名的时候,每一名队员回答“到”的声音都非常洪亮。

“我们这些退役军人虽然脱下了军装,但始终还保持军人的使命担当。当党和国家需要的时候,我们毫不犹豫地冲向一线。”李祥文记得,在防控最吃紧的时候,一名队员的母亲突然去世,他告诉队员“回来再见上母亲一面吧”。但这位队员停滞很长时间之后说“疫情紧张,我回不去”。

李祥文回忆起自己穿军装时,每当点到自己的名字时,答一声“到”,他认为这体现的是军人保家卫国的崇高使命。而退役军人的“一声到”,就是一句坚定的回答,“一生到”,却是一种庄严的承诺,是一种永葆军人本色、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和“若有战、召必回”的铮铮誓言。

多措并举 帮扶退役军人就业、创业

在转业工作后的近三年时间里,李祥文见证了退役军人工作发生的变化,“比如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健全完善,在就业安置、抚恤优待、关爱帮扶、精准服务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成效,解决了很多具体问题,得到了广大退役军人的认可。”

李祥文遇到最多的就是关于退役军人就业创业问题,特别是刚刚退役的士兵,他们对就业创业比较迷茫,就业的期望值与市场的需求有一定的落差。

“一些退役士兵反映,工作不好找、对找到的工作不满意。”李祥文介绍,针对此问题,聊城市通过组织培训、搭建平台、资金扶持等手段予以帮助。2021年,聊城市通过就业创业帮扶基金,为380余名自主创业的退役军人提供了贷款贴息。上半年,还连续举办了21场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为1200余名退役军人提供了就业岗位,有效解决了他们的需求。

作为退役军人,李祥文从事退役军人工作有着天然的责任感、使命感。在转业工作后的近三年时间里,他走遍了全市136个乡镇军人服务站,累计走访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家庭超过1000人次,把党的好的政策落到了退役军人心坎里。他也目睹了广大退役军人在疫情防护等关键时刻“若有战、召必回”的实际行动,用心用情解决了部队官兵后院、后路、后代问题,用真情、用真爱营造了社会尊军爱军的浓厚氛围。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