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翻出陈年旧账(对电影陈凯歌导演《霸王别姬》说上几句掏心窝的话)

句子大全 2023-08-16 05:27:01
相关推荐

写在前面的话:大约在六、七年前,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陈凯歌电影《霸王别姬》的电影评论。

回忆往昔,在年少初次接触电影的时候,出于专业学习的需要不得不观摩《霸王别姬》。从中国电影史的角度来说, 这是第五代导演陈凯歌的成名大作,也是中国电影史上不可多得的文艺片。

但是,无奈当时掌握的知识量和思考层次是有限的,所以并没有对这部电影产生多少感觉。一部有意义的电影只在观影人真正走入电影的"心境"之中的时候,一部电影的意义才能够对观影人真正的敞开走来。

电影《霸王别姬》对于我而言或许就是如此吧。

因为,如果你看过一部公认好评的或被自己认为很棒的电影的时候,如果要是不把由此引发出来的所思所想写下来,真的是一个非常痛苦的事情。

如今,再次观影《霸王别姬》仍旧令我感慨良多。

《霸王别姬》流露的生命的悲剧意识和美学的悲剧意识,是电影表现的直接对象。

其实,纵观程蝶衣的人生命运,与其说是属于其自己的独特生命经历,倒不如说是程蝶衣是民族历史命运的一种折射与反映。

为什么这么说,程蝶衣其实就是一面镜子,这面镜子可以说干净到、纯粹到无人能及,世间少有的地步。

对于一般人而言,从生到死,漫漫人生路一路走来,似乎都是在迎合这个世界,无论他喜欢与不喜欢,无论他认为对还是不对的,他都试图修正自己的精神与人格,努力的让自己的想法和行为与主体之外的外部世界保持步调一致。

在他的思维意识里,如果自己的想法、行为与外部世界不一致了,那么肯定是自己的错,肯定是自己不适应世界、不圆滑处世的表现。很显然,剧中的戏院老板那坤就是一个很会审时度势、谗言观色、圆滑处世的一个人。

如果说段小楼在整个人生中的前半生中是活出了真实的自我的话,尽管他玩世不恭、嬉皮笑脸与程蝶衣的性格迥然相异,至少在青年时期,他也是曾经在用头拍砖应付不买账的看客、成角后不卖袁四爷的面子、仗义解救菊仙、怒打充伪军、保护被骚扰的程蝶衣,面对世间的不公、阴暗和罪恶,段小楼面对这些都毫不客气的对其进行了一一回击,不得不说,段小楼至少在前半身活出了生命的某种人格的高尚与纯粹。

但是后半生中,他出卖了自己的师弟程蝶衣、背叛了自己的老婆菊仙。

可以说,菊仙的上吊自杀、程蝶衣的拔剑自刎都与段小楼的背叛脱离不了关系。

只不过,菊仙自杀的直接原因来自于段小楼当众揭发菊仙,当众与菊仙划清界限,这让菊仙面对被自己唯一最信赖的人的背叛彻底的失去了活下去的信心。

而程蝶衣的自杀一是它带有着某种对艺术境界的最高追求,那就是献身艺术。

二是它深藏着对世间种种的失望,这里面有对时代的失望、有对人性的失望和有对未来的失望,失望积累的多了也就积攒成绝望了,绝望了自然就会以生命意志的自我毁灭来远离、回击这个世界,这就是悲剧产生的基本原理。

其实,程蝶衣的精神世界自始至终都保持着坚强的自我性,坚强到死也不会被外部的世界所沾染。尽管他的身体被残酷的伤害过、蹂躏过、侮辱过,我想有几次身体上的玷污是程蝶衣终身难忘的,一次是她母亲为了让戏班主收留用菜刀剁掉他的多出来的六指,一次是他坚持唱自己是男儿郎不是女娇娥被师兄段小楼用烟斗捣破他的嘴,一次被清朝遗老凌辱。

这三次可怕的肉体痛苦并没有击垮程蝶衣,反而让他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更加坚强和笃定了。可以这么说,这三次痛苦的肉体经历让程蝶衣彻底的从精神上升华了。

正如尼采所言,凡是杀不死你的只会让你变的更强大。

这让程蝶衣,一个生在人世间的凡人确定了一种把艺术人格作为最高生命境界去生活的活法。这种活法与世无争但是却又格格不入,这种活法高雅纯粹却又不接地气。

这也就注定了程蝶衣一生的悲剧。

正如日本人占领北平时,他去为日本人举办的堂会唱昆曲《牡丹亭》,目的是为了去解救怒打日本宪兵的段小楼,出乎意外的却发现日本高级将领青木是懂中国戏曲的,对中国文化十分的推崇和尊重。一方面十分热爱和尊敬中国的传统文化,一方面为了国家利益又不得不杀戮中国军民,对于日本将领青木而言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矛盾与悲剧?

如果说程蝶衣纯粹,是一个戏痴,一个一心扑在艺术世界里的人话,在后来程蝶衣在被告上法庭的一番自我陈述,无疑不是一个最好的证明。 为了帮助程蝶衣洗脱罪名,段小楼、袁四爷、那坤想方设法串通好了一致编造了一段程蝶衣是被日本人拿枪指着逼着去唱戏,并且遭受了殴打的证词。

对于一般人来说的话,如果自己也不诚实,编瞎话,默认这样的证词的话,或许也就能轻易的开脱罪名了。

但是,程蝶衣偏偏实事求是的说,日本人的堂会自己去了,戏也唱了,不是日本人逼他去的,也没人打他。他这种说法,搞得苦心为他脱罪的人也感到很没面子。

在程蝶衣的世界里,他有着一套自己的行事做人的标准,这个标准似乎超越了世俗意识。

如果说中国传统文化要传承的意义是什么,缺乏的精神是什么,正是程蝶衣所坚守的这种不媚俗、不畏强、坦率直言、从一而终的人格精神?

程蝶衣的悲剧是历史的悲剧,是传统文化的精神和灵魂丢失的悲剧。

说起中国的传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恐怕就是以戏曲作为文化承载方式的京剧艺术。

程蝶衣的一生遭际,恰恰是以京剧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历史命运。

电影很形象、很具体、很连贯的反映了传统文化是怎么发展的,是在什么时候出现危机的,又是在什么时候遭遇断层的。

中国人的人文危机从哪里开始出现问题的?电影里都已经形象的给出了答案。

程蝶衣分别给民国初年的张公公、日占时期的青木、国民高级将领唱过戏,这些有权势的人都是给过程蝶衣掌声的。也就是说,无论传统上怎么把戏子称为下九流,但是如果技艺足够高超、精湛,至少会赢得上层统治阶层的认可与尊重的。

如果说真正懂戏、懂程蝶衣的人,恐怕非袁四爷莫属,袁四爷虽不会唱戏,但是会听戏,他不像一般人一样仅仅是喜欢听戏,而是会评戏。

严格来讲,袁四爷其实是一个艺术评论家,他有着一般人没有的戏剧知识和艺术理论积累,这种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得它对戏曲和戏曲艺术家的研究和了解要比一般人掌握的更加详实和丰富。

可以说,在程蝶衣眼中除了日本人青木懂戏之外,他所接触的中国人中恐怕只有袁四爷是懂戏的了。

如果说建国之初,样板戏是对传统戏曲艺术的一种借鉴、吸收和改进的话,那么在那段特殊时光中就是对传统戏曲及其艺术美学的彻底摧毁和背叛。这种摧毁与背叛在社会大背景的推波助澜之下,以近乎疯狂、荒诞、反人性的方式横扫中国大江南北。

传统艺人被侮辱,相关传统文化被毁坏、践踏。在表现程、段二人被挂牌游街以及强迫互相揭发的电影片段中,陈凯歌巧妙的把电影镜头摆在烧一堆熊熊燃烧的烈火面前,他似乎故意要让观众透过这层焦灼、炙热的目睹来传达这种气氛的压抑、窒息与疯狂。

传统的美被残暴的碾碎在竭斯底里的谩骂和狂躁之中,传统的艺人受尽了前所未有的精神折磨和肉体侮辱。在鼓励告密和相互诬陷的环境中,可想而知,整个社会已经不可避免的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之中。

段小楼先是被那坤告密、背叛,然后,是段小楼开始揭发程蝶衣、菊仙,基本的道德观被彻底颠覆。起初的程蝶衣并不因为这场批斗感到慌张,从他接过慌了神的段下楼手中的画笔,依旧像平时一样认真细致的为段下楼画脸谱可以看出,这一幕,像极了当年项羽遭遇十面埋伏之际,虞姬仍旧不慌不忙的为陷入困境的项羽舞剑解忧。

这种镇静来自哪里呢?

这是因为虞姬的生活是有信念的,无论项羽发生什么她都与他同生共死,毫不犹豫。程蝶衣也是有生活的信念的,尽管他的信念屡屡被现实嘲讽和背叛, 那就是像当年段下楼许诺的一样二人能唱一辈子戏,少一个月、少一天、少一个时辰都不行。

程蝶衣活成了真虞姬,可是段小楼却是假“霸王”,或许是导致程蝶衣自杀的另一个原因吧。

程蝶衣遭到段小楼的揭发和背叛,让他伤心欲绝,他开始控诉他们之所以走到今天并不是什么小人作乱,而是他们当年一步步走到这个境地的。话外之意是说,遭受这般虐待和侮辱,主要原因并不是外界形势,而是在于他和段小楼当年的一些举动。

这个举动是什么呢?

就是当年程蝶衣收养了被遗弃在街角的小四,也就是现在站在一旁冷冷看着自己被殴打、辱骂和控诉,并且毫无人情可言的孤儿小四。

或者说,真正出卖程蝶衣,揭发段小楼,鼓动那坤告密的人就是程蝶衣收养的这个小四。

因此可见,为了自保和私利,在人性面前可以堕落到什么程度。

正如程蝶衣所控诉的那样,走到今天这步天地都是自己造就的,怪不得别人。

三十年前程蝶衣用心呵护过的人,三十年后换来的是对自己的侮辱和背叛,三十年前有人极力破坏和砸烂的东西,三十年后却是后来人极力保护和传承的东西?

这是程蝶衣的个人史,也是京剧的艺术史,更是一段民族的文化史。

程蝶衣短暂的一生中,虽然辉煌过、得意过,但多数时候却是充满着无尽的苦难和悲剧。程蝶衣的悲情命运恰恰印证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苦难历史。

这段历史中,程蝶衣的为何遭遇这么多的痛苦与不幸呢?

这恰恰是整个民族对自己的本土文化的一种怀疑、犹豫和不自信。

这种文化的不自信的根源来自于哪里呢?

根源还是因为传统的社会秩序、传统的社会结构、传统的经济模式、传统的生活方式无法在世界历史的大环境中更好与他国文明形成强大的竞争力有关,传统的文化优势在隐退,新的文化结构还在孕育和探索之中,就像中国的近代史中三次大规模的西化运动一样,一次是洋务运动,学西方科学技术,一次是新文化运动,是学西方的文化模式,一次是改革开放,学西方的经济制度,这三次西化运动从根本上说都是在向一个强大的西方当学徒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很难再在这片土地上有立足之地,这也从根本上解释了为何当代的中国对本土文化没有自信。

为何现在要大力提倡文化自信。对传统文化不自信这不能归罪于某个个人,而是整个近代中国都是处在一种被西方文化入侵的状态。

今天再看《霸王别姬》,我看到了更多关于对民族的反思,对历史的反思,对社会的反思,对文化的反思,而不仅仅是对人性的反思。

本文作者李鹏,编辑鲁风。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