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余秋雨《文化苦旅》:高质量的旅行(不仅是发发朋友圈那么简单)

句子大全 2023-08-16 06:35:01
相关推荐

钱钟书先生说:“如果不读书,行万里路,也只是一个邮差。”

当我们旅行,面对敦煌莫高窟、洛阳石窟、东坡故居、石门栈道时,若不知晓其中的历史典故、文化背景,仅匆匆一观,又怎能说旅行让生命更丰富呢?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有一个人就这样踏上了寻找文化之旅,他甚至为此辞去了所有的工作和职务,孤身一人从西北高原开始,走过了中国文化的全部重要遗址,他为自己的旅行确定了主题:“穿越百年血泪,寻找千年辉煌”。

他是旅行,也是探寻中华文化,更是探寻内心的深处。

中国版图辽阔,历史悠久,横是绵延五千里,纵有悠悠五千年。他跋山涉水,丈量了五千里的长度;又苦心孤诣,研读了五千年的厚度。

路途中,他写了一本“旅行日志”,交融了长度与厚度。用他的话说,他写了“文化山河”。

这个人叫余秋雨,这本书是《文化苦旅》。

本期共读,博库君邀请大家一起共读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跟随余先生的文字,我们一起领略山河的壮丽景象,从一座城到一个国,进行一场触及灵魂的旅行

这个人

在说《文化苦旅》之前,我们饶不开的要先来说说它的作者——余秋雨。

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桥头镇。

从出生开始,人生至此,除了遇到“文革”灾难,家破人亡,剩下的时光可谓一帆风顺,履历光辉。

独自在“灾难”时期开始编写的《世界戏剧学》,出版至今三十余年仍是全国在这一学科的唯一权威教材。

成功不是因为你会做,而是因为你敢做

1985年2月,由上海各大学的学术前辈联名推荐,在没有担任过副教授的情况下直接晋升为正教授,是当时全国最年轻的文科正教授。

1986年3月,因国家文化部在上海戏剧学院举行的三次民意测验中均名列第一,被任命为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院长,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高校校长。

1989年—1991年,为了“旅行”,先后递交了23次辞职报告才得到许可。终于在1991年7月,义无反顾的辞去了所有职务,孤身一人开始了旅程。

终于辞去了一切公职和荣誉职务,孤身一人深入大江南北,走向了荒山古刹,楼阁牌坊,走向了敦煌、阳关、三峡、洞庭,以“穿越百年血泪,寻找千年辉煌”为主题,穿梭于饱含着文化元素的山水之间,走进了历史和文化的深处,系统考察中国文化的旧址和根脉,一路考察,一路思索,一路沉吟,一路创作,写下了一篇篇“历史文化大散文”,于1992年结集为《文化苦旅》出版。

《文化苦旅》出版后,一时洛阳纸贵,迅速风靡全国,此书因此成为了中国目前“印刷量最多的现代华文文学书籍”,余秋雨也一书成名,成为了在中国最著名的江南才子和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华文作家。

而且,时至今日,《文化苦旅》出版30年来,已经出版1000万册以上,一直高居中文阅读榜的最前列,一直高居全国各大新华书店和网上销售平台的前十名,至今不衰,被喻为中国当代“印刷量最多的现代华文文学书籍”。

《文化苦旅》无疑已经成为了当代文学的经典。

《文化苦旅》之后,余秋雨又继续深入考察,根据所看、所想、所思,接连创作和出版了《千年一叹》《中国文脉》《行者无疆》等“历史文化大散文”作品系列,好评如潮,点赞无数,让整个华人阅读界惊喜不已,并由此开启了风靡一时的文化大散文热,模仿者不计其数。

英国哲学家、散文家弗朗西斯·培根曾经说过:

“世界上有许多做事有成的人,并一定是因为他比你会做,而仅仅是因为他比你敢做。”

别人不敢,你敢了,我想,这就是余秋雨能够成功的根本原因。

迥异时流,开创新篇

《文化苦旅》题材独特,视角敏锐,思想深邃,以豪放华美、典雅庄重的语言,追怀和反思中国古代文化,从而探寻中国未来文化的发展方向,题材重大却气韵生动,文采斐然,让人在文学的陶醉中深受启迪。《文化苦旅》如一条长河穿梭在中国散文的天空里,使满天的星光更加光辉灿烂。《文化苦旅》中的珠玑之文,几乎俯拾即是:

如《阳关雪》中的句子:

“中国古代,一为文人,便无足观……当峨冠博带早已零落成泥之后,一杆竹管笔偶尔涂画的诗文,竟能镌刻山河,雕镂人必,永不漫漶。”

又如《沙原隐泉》:

“夕阳下的绵绵沙山是无与伦比的天下美景。光与影以最畅直的线条进行分割,金黄和黛赭都纯净得毫无斑驳,像用一面巨大的筛子筛过了。日夜的风,把风脊、山坡塑成波荡,那是极其款曼平适的波,不含一丝涟纹。于是,满眼皆是畅快。”

再如《夜雨诗意》:

“不知道历史学家有没有查过,有多少乌云密布的雨夜,悄悄地改变了中国历史的步伐。将军舒眉了,谋士自侮了,君王息怒了,英豪冷静了,侠客止步了,战鼓停息了,骏马回槽了,刀刃入鞘了,奏章中断了,敕令收回了,船楫下锚了,酒气消退了,狂欢消解了,呼吸匀停了,心律平缓了。不知道传记学家有没有查过,一个个雨夜,扭转了多少杰出人物的生命历程……无数偶然中隐伏着必然,换言之,堂皇的必然中遍布着偶然。人生长途延伸到一个偶然性的境遇,预定的走向也常常会扭转。因此,哪怕是夜,哪怕是雨,也默默地在历史中占据着地位。”

充满哲理的思辨,通过优美的语言娓娓道来,让人在美好的感受中,受到文化和历史的启迪。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中,以及《千年一叹》《中国文脉》《行者无疆》等代表作中,几乎全是这种优美而隽永的文章,那些精美的文字,如同散落在字里行间的珠玉,闪烁着诗情画意,折射出思想的光芒,让人如在历史与古典中穿越,时有意外之惊喜,让人怦然心动。

因此,它们成为了经典。

贾平凹曾评价说:

“余秋雨的有关文化研究蹈大方,出新裁。他无疑拓展了当今文学的天空,贡献巨大。这样的人才百年难得,历史将会敬重。”

白先勇说:

“余秋雨先生把唐宋八大家所建立的散文尊严又一次唤醒了。或者说,他重铸了唐宋八大家诗化地思索天下的灵魂。”

文坛大侠金庸先生

金庸先生作为文坛大侠也曾说:

“北京有年轻人为了调侃我,说浙江人不会写文章。就算我不会,但浙江人里还有鲁迅和余秋雨。”

将余秋雨和鲁迅相提并论,可见金庸先生对余秋雨作品水平的认可和欣赏。

《文化苦旅》一书,近30年来,我的书房搬了三次,这本《文化苦旅》还一直在我身边,如今书页都泛黄了,我仍置于书桌上,时时阅读,一是当成美的享受,二是当作文学的营养。

如果你想在这个繁杂而现实的世界中,了解历史,探索文化,得到静美的享受,提升人文品味,不妨看看余秋雨写给当代读者的人文精神启蒙书。这套《余秋雨作品集》,是余秋雨在七十岁高龄之时,重新全面审定的作品,也是他以自己的一生努力,期望给世界留下一个最完美的背影吧。

推荐给大家超值的《余秋雨作品集》,里面包括余秋雨先生《文化苦旅》《千年一叹》《中国文脉》《行者无疆》等四部代表作品,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链接看看: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