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论语》中有一句话 你一定知道(却不一定理解它的真正含义)

句子大全 2023-08-17 07:54:01
相关推荐

《论语》中有一句话广为流传,但却一直被大多数人误解。这句话就是: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是《论语》开篇第一章,一直入选初中语文课本。按照现在的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十二课《论语十二章》课下注释,该句应该翻译为:

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虽然这个解释堂而皇之刊印在课本上,但是这个翻译无疑是错误的,是对孔子本意的曲解。可能是课本的编者考虑到初中生的认知水平,所以故意地进行了简单的直译。但是作为成年人却不能一直停留在那个粗浅的认识之中。那么,这句话真正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呢?

有人认为,理解这句话的关键在于“学”“习”二字。孔子所将的“学”,不是学学语数外,背背政史地,而是学礼,大约等于待人处事的礼仪和道理。“习”,本义是小鸟反复地试飞。《说文解字》曰:“习,数飞也。”也就是说,“习”的意思是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实践。大概只有把知识成功地运用到了实践中,才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吧!要不然,你看现在的一部分学困生每天被作业折腾得死去活来,而另一部分学霸却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其乐无穷。

所以有学者认为这句话的翻译应该是:

孔子说:"学到待人处世的道理并适时在实践中运用,不是一件令人心生喜悦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么?就算不为人了解,自己也不生气,不正是君子的做派么?”

只是这个翻译仍然有些牵强。要不然,以孔子的水平,怎么能把三个看上去毫不相干的内容糅合在一起呢?有学者提出另外一种解释,我认为应该最接近孔子的本意。

要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必须先了解孔子的生平和思想。孔子生活在“礼崩乐坏”的乱世,一生奔走呼号,宣扬仁政思想,欲救乱世于将亡,但却劳而无功。《孔子家语 终记解》记载,孔子临终前七日那天,他发出无奈的感叹:

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

意思是,泰山难道要崩塌了吗?栋梁难道要折断了吗?哲人难道要病逝了吗?孔子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因此以泰山、梁木、哲人自喻,感慨现实的无奈,感叹自己的不遇。所以,“学而”章恐怕不只是谈谈学习、交友和他人是否理解的问题。

“学”字有两种词性,一为动词,一为名词。如果把“学”字看作名词,理解为“学术”“学说”,指孔子的思想主张,一切就迎刃而解。可以翻译为:

孔子说:“如果我的学说被社会接受,在社会实践中加以应用,那不是很令人愉快吗?即使不是这样,有赞同我的学说的人从远方(包括时间和空间)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再退一步讲,社会没采用,而且也没有人理解,自己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有修养的君子吗?”

这也许是孔子对现实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预言。孔子逝世300年后,董仲舒出生。后来,董仲舒推出了改良后的儒家学说,从此风行天下。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