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论语》中的五大说话之道(来了解下孔子关于说与不说的大智慧吧)

句子大全 2023-08-17 07:54:01
相关推荐

“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这是出自《论语·子路》中的一句话,由此可见孔子对说话的重视。事实上,在《论语》一书中,有不少关于如何说话的语录,包含着孔子说与不说的大智慧,下文就分享一下《论语》中的五大说话之道。

一、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论语·乡党》

这句话的大意是说,孔子在自己的老乡面前,态度是恭敬乃至于羞涩的,似乎是不会说话。在朝廷上,说话能够明辨事理,就是显得很谨慎。和下大夫交流时显得侃侃而谈、雄辩滔滔,和上大夫交流时则和颜悦色、一派正直。与君主谈话,恭恭敬敬,又不失庄重自然。简而言之,就是孔子能够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这看上去好像不太好,在某些人看来,还有些庸俗和世故,可事实上,不仅是孔子,对我们现代人来说,在不同的场合,对待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都是待人处世的一个恰如其分的问题,甚至可以说是基本的礼仪。

二、不该说的千万别乱说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卫灵公》

这句话的大意是说,可以对他说的,却不对他说,就会失去对你有用的人;不可以对他说的,却和他说了,就会说出不应该说出的话。真正聪明会说话的人,既不会失去对自己有用的人,也不会说出不该说的话。孔子这里强调的其实就是说话的分寸感,该说的想方设法地说好,不该说的千万别乱说。可能有人会问了,那到底什么是该说的,什么是不该说的呢?这就不能一概而论了,需要根据具体说话的内容、场合、气氛以及说话对象的来定。

三、把握好说话的时机

于君子有三衍。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论语﹒季氏篇》

这句话的大意是说,和君子说话时容易出现三种过失:还没轮到你说时,你就插嘴说了,这是急躁的表现;该自己说话时却闭嘴不言,这是在隐瞒;不注意观察对方的表情、分析对方的心理,就轻率开口说话,这叫睁眼瞎。虽然时隔千年,但孔子这里所指出的三个毛病,在我们说话时还是很容易犯的。没有耐心听人说话,随意插话,这是明显的修养不够;该说的隐瞒不说,则可能会给人一种阴险的感觉,很容易失去别人的信任;说话不注意别人的反应,只顾自己说个痛快,最是讨人嫌。这三点都是说话没把握好时机的具体表现,需要我们在实践中随时予以注意。

四、说三分话,辞能达意即可

辞达而已矣。——《论语·卫灵公》

这句话的意思一看就能明白,就是辞能达意。需要指出的是,孔子说这句话的背景是针对“巧言令色,鲜矣仁”而言的。用现代口才学来理解,这句话强调的其实就是言辞能表达清楚意思、能让对方明白即可,不要把话说得太满、太直、太透,不要太过花言巧语。

五、说话不能一味坦诚,该隐瞒时就隐瞒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 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论语·子路》

这段话的大意是说,叶公告诉孔子说:我们家乡有一个坦诚人,他父亲偷了羊,他就向官府告发父亲。孔子说:我们家乡的坦诚人与你所说的不一样:父亲为儿子隐瞒,儿子为父亲隐瞒,坦诚就在这里面了。按照孔子的理解,一个人说话时不能一味地坦诚,也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的确,现实生活中,有些话也是需要隐瞒的,比如,你偶然知道了别人的隐私,就不宜对其他人说出来,而是要学会适时隐瞒。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