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哈佛最新科学研究:父母的语言暴力对孩子大脑的损伤难以弥补

句子大全 2023-08-18 02:03:01
相关推荐

昨天,我们带毛头去商场买秋装,忽然,一个女士尖利的声音似乎刺穿我的耳膜:“你个兔崽子!”接着就是“啪啪!”两声,循声望去,一个五岁左右的小男孩举着一根融化的雪糕,哇哇大哭,他身边货架上的一件衣服已经印上了他的小手印。女士面目狰狞,连珠炮似的指着男孩骂道:“你个败家子,太讨厌了,这么会儿功夫就能给我闯祸,要你有什么用!”男孩哭着说:“我不是故意的……”,女士不依不饶:“不要你了,滚开!”男孩跪在地上哭的更厉害了,旁边推车里一岁左右的妹妹见状也大哭起来,现场一片混乱。

图片来源:新浪网

作为一个成年人,看到这样的情景,我都胆战心惊!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我意识到——父母发起脾气的威力实在太大了!难怪有人形象地说:人发脾气时是在被“爬行动物脑”控制,就像是爬行动物会吃掉自己的幼仔。父母在这种状态下说出的语言极具攻击性,对孩子身心的伤害难以想象,这就是语言暴力!

语言暴力的话题很多人谈过,心理、教育与精神疾病领域的专家也开展了大量科学研究。来自哈佛大学的科学家Martin H. Teicher对这个问题开展过一系列研究,其中一项非常有影响的研究是考察父母的语言暴力对大脑的影响 (Choi et al., 2009)。

该研究通过调查1271名美国健康、年轻的成年人,找到其中16名经历过严重的父母语言暴力的受试者(没有其他方面虐待),采用一项名为扩散张量成像(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 DTI )的技术,扫描了大脑的结构连接质量。

研究者发现,这些童年期受到“语言暴力”的人,大脑多个结构连接质量下降。包括左侧颞上的弓状束(arcuate fasciculus),左侧扣带束与左侧穹窿(fornix)(图1),这些大脑结构与语言能力发展与心理疾病症状相关。这说明,父母的语言暴力确实会对孩子脑发育造成深远的影响。

图1 语言暴力影响的大脑结构 (Choi et al., 2009)

后来,商场里那位女士在围观者的劝说下渐渐恢复了理智,她开始蹲下身来,向那个失魂落魄的小男孩道歉:“好了,妈妈说的都是气话……”,看得出来,这位妈妈为刚刚的失控感到无比内疚,她企图用“爱”为孩子疗伤。可是,这样做真的有效吗?父母言语暴力的负面影响能不能通过鼓励性、温暖的言语来抵消呢?答案是否定的。

图片来源:网络

Teicher博士在2014年又做了一个有意思的研究。他通过调查2518名青年人(18-25岁),发现语言暴力的经历主要与精神疾病症状的水平相关,但是言语鼓励(安慰)主要与幸福感相关。而且,来自父母的安慰性、鼓励性的语言并不能降低语言暴力造成的伤害(Polcari et al., 2014)。这个研究非常有意义,他提示家长们不能天真的以为在施加了语言暴力后,再安慰安慰就可以抵消这种伤害了。父母需要做的是尽量避免语言暴力的行为。所以,我们提倡“非暴力沟通”。

01

首先,遇到愤怒的情况时,要学会运用“积极的暂停”,先让自己的情绪平静下来(Jane Nelsen,2016)。

02

第二,只对事,不对人;讲出客观事实,而不是主观评价。比如,文章开头的女士可以对孩子说:“巧克力雪糕化在你的手上,你用手摸店里的衣服,把货架上的衣服弄脏了。”孩子需要的是这样的客观事实,而不是主观的、带有情绪的评价。

03

第三,表达你对事情的情绪感受,而不是你认知层面的判断。“你太讨厌”是认知的想法,“这件事情,让我感到很焦虑”才是你的情绪感受。我们可以多用“我感到……因为……”的方式与孩子沟通,这样才能发现自己生气的根源。

04

第四,对孩子提出具体的请求,而不是命令。比如,那位妈妈可以引导孩子思考为什么不能那样去做,以后应该如何去做等等。这样的沟通可以引发孩子的自主思考,成为孩子改变的原动力。

语言是交流沟通的工具,让我们用语言传递关爱和温暖,不要让语言成为彼此的伤害!

创作:脑博士(理智爸)

美编:Penny

排版:Sheldon

谁是脑博士(理智爸)?

毛头爸爸,香港大学博士,美国访问学者,学科背景涉及脑科学、心理学与语言学,目前就职于某国家级科研院所,从事儿童语言能力的脑科学研究。在带娃过程中,边研究,边实践。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