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因为你错 所以我对。”关于这句话(你怎么看)

句子大全 2023-08-19 07:31:01
相关推荐

“因为你错,所以我对。”看到这句话,你会怎么想?有的人一定会想:“这是什么逻辑?即使我错,也不一定就能证明你对啊。”道理我们都明白,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却很容易陷入这样的圈套。更深一步讲,这句话更像是一种控制手段。

“因为你错,所以我对。”这句话实际就是在夸大“你”的错来凸显“我”的对,从而让你失去理性判断。换句话说,这种控制手段的本质在于混淆分析和总结这两种思维方法。通过分析你的观点中的一些小错误,并加以强调来分散你的注意力,进而得出结论——你的整个观点都是错的。这种控制手段很难辨别,且一旦陷入误区很难反应过来。

我曾看过书上讲,人们善于用黑色的思考帽进行批判性思考,即便是从鸡蛋里挑骨头也并非难事。如果有人想要故意跟你做对,他就很容易从你的话中找到瑕疵,因为他只需要仔细聆听你的话并加以分析就可以办到。只要他们从你的观点中挑出不足之处,就足以让你慌了手脚。尤其是当你在公众面前发表你的观点时,被别人指出言论中的不当,会大大打击你的自信。

但是,分析并不等于结论,善于分析的人不一定能创造出成果,能够指出你的不是也并不代表他们有更高明的见解。做结论需要创造性思维,即创造新事物代表旧事物,而非对所有事物进行批判。

举个简单例子,比如你在会议上阐述你的新方案,听众中有一个人对你的意见持反对态度,或者认为它欠佳,但是他又找不到更好的方案来推翻你。于是,当你全神贯注地讲述你的理由时,他会认真聆听,专门寻找你的漏洞,然后突然打断你说:“刚刚你举的例子有错误,事实并不是这样的。”

实际上,或许那个例子跟你的主要观点并没有太大的关系,也不妨碍你接下来继续介绍你的观点,但是他偏偏就是要抓住这个点不放。这样做的目的很简单,既打击了你的自信心,也让你在团队中失去了信任。这样继续发展下去的结果就是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这个小小的失误上,并看似合理地将它的意义不断放大——既然你用了一个错误的、没有说服力的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那么很可能你其他地方也存在不足。也许你的观点是正确的,也许你后面还有更精彩的内容没有讲完,但是因为这个小小的错误让大家对你产生了怀疑,自然也没有更多的兴趣听你继续讲下去。

反对你的人看到这个局势对自己有利,就会抓住时机把分析和总结混淆起来:“你举的这个例子与事实不符,显然不能证明你的方案是切实可行的。你的方案存在漏洞,所以我不认为它应该被我们所执行。”如果他铿锵有力地讲出这番话,你肯定会感到心虚。那么到底这个方案是不是真的不可行呢?事实上,他根本没有拿出证据来证明你的方案不对,只是一直在强调你的理由是错的。

但是请注意,一个论据有错误,并不能代表你整个结论都是错的。你的结论可能是正确的,只是在论述过程中用了不恰当的论据,即便不用那个论据,你的观点依然可以成立。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注意。

要想应对这种控制手段,首先就要在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检查自己在方案报告中所引用的数据资料,以及其他证明自己观点的论据的正确性,以免出现漏洞,被别人抓住小辫子。同时这也体现了你认真做事的态度,把每个细节都考虑到,这样也会让别人更加信任你。相反,如果你粗枝大叶,在细节上漏洞百出,就会引起别人的疑虑。

但是,老话说得好:“智者千虑,必有一疏。”就算你很小心地做准备,也有可能出现错误。而一旦被别人发现了错误,首先你要保持冷静,并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其次是审查自己的阐述是否真的有错误。如果真的是你错了,不要为自己辩解。当人们遭到否定时,常常会出于本能为自己辩解,这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还会让别人丧失对你的信任。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谦虚些,承认错误。

当然了,如果你发现自己观点中大部分的论据都是错误的,那么给你指出问题的人就不是在使用控制手段了,而是在善意地提醒你,你的结论或许真的有问题。

倘若反对你的人只是抓住一个小错误不放,明白了这个道理后,你就可以用这种方法轻松化解他的纠缠:“请问你是否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呢?既然你对我刚刚提出的其他内容没有意见,那么只要我把这个小问题修改了以后,是不是就能够得到更加完善的结论了呢”只要你时刻保持冷静,从容面对,就能避免掉入陷阱。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